雷賢達:施羅德如何與交行攜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3日 08:36 21世紀經濟報道 | |||||||||
特約記者 羅綺萍 香港報道 據基金界人士透露,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交銀施羅德”)將于8月中旬掛牌開業,董事長為交行基金托管部總經理謝紅兵,總經理由施羅德集團派出,預計會由負責中國業務的施羅德集團寶源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副主席雷賢達出任,另外交銀施羅德向南方基金挖角,邀其投資總監李旭利加盟。
其實,雷賢達10年前已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的起草顧問工作,曾多次參與投資基金法國際研討會,并是中國證監會開放式基金海外評審委員會成員之一。 7月29日,雷賢達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指出,交銀施羅德掛牌后,會盡快推出一系列基金產品,滿足不同投資者需要,其中包括股票基金。 “中國投資者對于基金的投資最重保本,同時只要年利率略高于銀行存款便可,貨幣基金在去年底今年初最受歡迎,因為平均年回報率較同期一年期銀行存款高0.5至1.5厘,吸納了超過1000億元存款。”雷賢達說,“目前股票市場低迷,但很可能是個機會,根據我們的經驗,當年最受歡迎的產品,在下一年可能不會受到同樣的歡迎,所以我們要走在市場之先,發掘新產品。” 至于托管銀行,雷賢達稱,交銀施羅德將由另一大型商業銀行出任托管行,合資公司的產品也將會在該家大型銀行的分行中有售。但雷賢達不肯透露托管行名稱。 施羅德與交行合資組建基金公司,雷賢達說是基于他們較能掌握中國變化莫測的投資機會,及相關法規的發展方向。 外資機構與中國機構合資基金公司,選擇的伙伴可以是基公公司、證券公司、信托公司及銀行。 “中國的基金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的,股東組成通常較為復雜,外方要取得49%股權十分困難,別說取得控股權。”雷賢達稱,“所以后來相當多的外資機構選擇與證券公司合資,證券公司的最大吸引點是營業部多,但由于近年來證券公司不斷重組,部分更被監管機構接管,故外方與中國證券公司合資時非常小心。” “施羅德投入中國的基金業已有10年歷史,最初一段時間我們在觀望,從2000年10月開始,我們選定與銀河證券合作,當時外資機構多數與中國的基金公司合作,我們是第一家選證券公司作為合作伙伴的,因為我們看到證券公司較基金公司有更多有利的條件。”雷賢達說,然而到了2004年6月,新的基金管理辦法出臺,對于參與基金的證券公司的資產有新的要求,所以在雙方同意下,結束合作關系。 而信托公司在基金業一向不活躍,加上大規模重組以后,符合組成基金公司的資產及資本要求的公司很少。 因此,雷賢達認為最理想的合資伙伴還是銀行,銀行有數以千計的網點,可以作為銷售渠道,并有大量的企業客戶及高端零售客戶群,是合資基金公司最值錢的無形資產。 雷賢達稱,交行在全國數千個的分支機構會銷售交銀施羅德的基金產品,同時也會銷售該行認為是優質的基金產品,雷賢達相信,一旦匯豐與合資伙伴得到相關機構的批準,可以推出基金產品時,交行也會代售。 外資在中國投資基金業,重點是要引入風險控制機制。雷賢達說:“合資公司的風險控制制度要健全,要切實執行個人負責制,還要有團隊負責制,在機構中,投資者的利益最高,其次是股東利益,最后才是個人利益。” 對于有香港傳媒指施羅德從匯豐手中搶走交行這個合資伙伴,雷賢達強調:“這不是搶,而是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問題。” 雷賢達解釋說,中國證監會最新規定,外資機構在中國只可以參與成立一家合資基金公司,匯豐與山西信托合資后,便不可以再與交行合資,“新規定是中方可以1+1即參股一家控股一家,外方不可以1+1”。 匯豐早于2004年9月22日宣布,透過旗下匯豐投資管理歐洲有限公司,與山西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協議,成立匯豐晉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在此之前一個多月,即2004年8月6日,匯豐透過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入股交行19.9%股權。基金界人士稱,當時銀行可以經營基金業務的新政策尚未浮出水面,匯豐以為外方可以在內地基金業采用1+1的方法,控股與山西信托合資的基金公司,參股與交行合資的基金公司,但最后無法實現。 匯豐控股亞太主席鄭海泉在8月1日匯控業績發布會上說,“我們和山西信托合資的時候,以為可以1+1,現時和我們的理解有些不同,所以我們繼續與山西信托合資,并在合資公司中有直接管理,現在工作正在積極進行中。” 對于匯豐晉信現在的進展情況,鄭海泉稱,現在匯豐晉信仍未開業,其中一個原因是此前有段時間匯豐與交行研究合資組建基金公司,故令籌備進度有所延誤。鄭海泉說匯豐投資交行的成果令人滿意,在匯控的中期業績中,有約7億港元來自交行的盈利貢獻,但由于會計處理問題,這是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的6個月盈利貢獻,故不能以此推算交行的半年業績。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