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基金公司中國賽:爭奪話語權 彰顯業務特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06日 16:58 《Value》價值 | ||||||||
就在不經意間,合資基金公司已經悄然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上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它們挾其母公司的財力、經驗和技術優勢,初露鋒芒就令人深感可畏。其言其行無不表示,這些合資基金公司的目標絕不是配角而已 2005年1月,英國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保誠集團(Prudential Plc)亞洲區執行總裁羅邦民(Mark Norbom)表示,保誠和中信集團將合資成立信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中,英國保
合資基金:從邊緣到主流 2002年12月,招商基金管理公司落戶深圳,標志著內地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歷史的開端。2年多來,內地已成立了14家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另有多家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正在籌建中。其中,除了招商、景順長城、漢唐澳銀及湘財荷銀基金公司的總部位于深圳和北京之外,其他10家合資基金公司(海富通、國聯安、申萬巴黎、華寶興業、上投摩根富林明、中銀國際、光大保德信、友邦華泰、國海富蘭克林與富國等)均駐扎在上海,半個多世紀前的“遠東金融中心”雖然還沒有恢復昔日的榮耀,但已經成為跨國基金管理公司進軍中國內地市場的橋頭堡。 截至2004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已滿3年,這意味著,外資參股內地基金管理公司的比例可以從33%擴大至49%,合資基金公司的發展進入嶄新的第三階段。2001~2002年期間,以華安基金、南方基金等為代表的十家老基金公司掀起合資基金的第一波熱潮。但由于老基金公司的股權關系較為復雜,合資談判大多以失敗告終,只有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BMO(行情 論壇))參股富國基金等個案成功。進入2003年之后,以招商基金、湘財荷銀為代表的新設基金管理公司紛紛出現,緊接著,國聯安、海富通、華寶興業等合資基金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第二波的特征是新公司居多,由于新設公司成本較低,而且談判較為簡便,很快成為外資進入中國基金管理業的首選模式。“正是由于第二波合資基金公司比較突出的表現,贏得了市場監管層的認可,由于政策的鼓勵和投資者的追逐,從而使合資基金出現了第三波熱潮。”相對其他外資金融機構而言,瑞銀在合資上選擇了最為便捷的方式。然而,大型國際基金管理公司如富達(Fidelity)、駿利(Janus)和巴克萊(Barclays)等由于內地資本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而繼續觀望,目前尚未正式進入中國基金業。 目前,內地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中,除了湘財荷銀和富國之外,其他都以新設方式成立。和新設的合資公司相比,通過參股進入基金公司會使外方控制權相對較弱。在合資基金公司中,董事長一般由中方股東委派,但總經理則基本上由外資股東代表出任。其他關鍵崗位如投資總監(CIO)、基金經理與市場總監(CMO)等人員,通常由中外雙方均衡安排。此外,外方一般都堅持由他們派遣財務總監。 盡管滬深股市在2004年延續了自2001年起的下跌走勢,但在中國證券市場主管部門的積極推動下,全年基金發行創下了1800億份的新高。證監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4年底,內地基金業的資產管理總規模已經達到3300多億份。同期,基金業的快速發展也加速了行業的分化:在已管理至少1只基金的38家基金公司中,共有13家基金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超過了100億份(不包括社保基金),而資產管理規模不足30億份的也有10家,最低的甚至不足3億份。統計顯示,目前基金公司在資產管理規模上已明顯形成了四個梯隊,即100億份以上、50~100億份、30~50億份和30億份以下。在38家基金公司中,位居第一梯隊的共有14家,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中的招商與海富通也名列其中。2004年,國聯安和海富通的基金管理規模增長率都超過了400%。 雖然組建的時間較短,但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在風險管理、投資組合配置與國際化團隊的優勢帶動下,其2004年的投資業績令人刮目相看。除了規模較2003年有大幅攀升之外,湘財荷銀、華寶興業和景順長城3家公司旗下的偏股型、平衡型和債券型基金凈值增長率均居同類基金前列。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顯示,凈值增長率排名前10位的偏股型基金中,有5只基金屬于合資基金公司。其中,湘財合豐成長列凈值增長率第一位,凈值增長率為17.09%;華寶寶康消費品、景順長城優選股票分別列凈值增長率的第3、第4位,凈值增長率分別為8.34%和7.63%。同期,運作滿一年且公布凈值的11只債券型基金中,有4只基金屬于合資基金公司。其中華寶寶康債券、景順長城恒豐債券、招商債券等3只基金的凈值增長率分列第1、3、4名,凈值增長率分別為3.04%、1.35%和0.43%。 在已成立的合資基金公司里,有11家已發行設立了28只基金產品,公司數量占市場已發行基金產品公司的比例為26.83%,產品數量占市場所有已成立開放式基金產品的比例為26.19%;合資基金公司所管理的基金資產合計為615.23億元,占內地開放式基金總資產的比例為25.25%。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在中國內地基金市場的地位日趨重要。 湘財荷銀 盡管荷蘭銀行集團(ABN Amro)目前在湘財荷銀基金管理公司的持股比例尚不及中方合作伙伴湘財證券,但該行通過3次股權變更和委派中高層管理人員,成功地實現了對合資基金公司經營的實際掌控。湘財荷銀(原湘財合豐)成立2年多來,包括董事長、總經理、投資總監、市場總監在內的高管全都發生了變動。 作為“好人舉手”后的第一批基金管理公司,湘財合豐于2002年7月成立。當時,湘財證券以40%的持股優勢,掌握了基金公司的絕對領導權:基金公司董事長程國安曾是湘財證券副總裁,總經理李克難曾創辦過湘財研究發展中心,歷任副總裁兼研發中心總經理、副總裁兼北京總部總經理。其他人士如副總經理許珊燕、督察員黃竹平也都在湘財任職。隨著湘財合豐變為合資基金,外方股東話語權不斷加強,來自湘財的總經理李克難離職,由首席執行官林偉萌擔任。2004年1月,湘財合豐正式更名為湘財荷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同年5月,該公司公告稱“同意程國安先生辭去公司董事、董事長職務,選舉章嘉玉女士為董事長;根據林偉萌總經理提名,聘任蘇朗詩女士(Solange Rouschop)為副總經理。”至此,湘財荷銀3名高層人士中,有2位來自荷蘭銀行。章嘉玉此前曾擔任荷蘭銀行在臺灣的資產管理公司——荷銀投信公司總經理,在臺灣基金業具有15年的資產管理經驗。她的就職被湘財證券董事長陳學榮稱為“Frank(荷銀投資亞太區總裁)的忍痛割愛。”蘇朗詩曾任荷銀投資管理亞太區產品設計總監,所以兼任湘財荷銀的產品設計總監,同時監控公司運作的合規性;來自湘財的林偉萌因為熟悉內地市場,負責營銷、后臺運營和風險監督等職責。除了管理團隊外,來自荷銀方面的風險控制、研究人員也深入湘財荷銀的相關部門,參與相關業務。林偉萌還邀請原華夏基金管理公司著名基金經理江暉(曾任華夏興和、興華與回報基金經理)出任投資總監。本土培養的基金經理目前在內地合資基金公司中任投資總監還不多見,這體現了湘財荷銀將全球資本市場成功運作的經驗與本土智慧相結合的宗旨。林偉萌指出,江暉在較短的時間內和新的團隊磨合得非常順利,“作為一個‘王牌’基金經理,江暉的學習態度非常好,對行業文檔、公司記分卡等公司獨特的投資工具掌握得很好。” 荷銀投資管理公司亞太區總裁范啟誠(Frank Kusse)透露,上述安排同荷蘭銀行在中國的戰略布局有關,也是荷銀在中國拓展業務決心的體現。范啟誠闡述了荷銀選擇重點業務發展地區的標準——政治穩定、經濟成長強勁、在經濟體系中運作的企業也有很高的成長性,“而在中國,這3個條件都已經具備。” 荷蘭銀行表示會按照中國管理層的有關規定,對合資基金進行增資擴股,如果政策允許外資達到100%,他們也會增持到100%。 2004年7月,湘財荷銀再次公告,宣布張世明、金巖石、李湘偉、章嘉玉為新的股東董事、郭青峰為新的獨立董事;原股東董事劉強、馬明秀、李汝革、梅健、獨立董事田勁不再擔任湘財荷銀董事。同時,公司董事會還作出決議,湘財荷銀原投資總監曾昭雄不再擔任湘財合豐周期基金經理,也不兼任湘財荷銀行業精選基金經理;聘用史博擔任湘財合豐周期基金經理。同年11月底,湘財荷銀法人代表正式變更為現任董事長章嘉玉,她還兼任荷銀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 為了促進合資基金公司的進一步發展,湘財荷銀的兩大股東——湘財證券與荷蘭銀行簽署了資本市場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共同研發在國外,特別是在歐洲發行基金投資產品,然后通過QFII的投資渠道將資金引入中國A股市場,實現國內與國際兩個市場之間的有機聯動。期間,湘財荷銀在投資產品的設計和營銷、投資資金進入中國證券市場之后的投資管理等方面,都將配合荷蘭銀行和湘財證券,并發揮重要作用。 海富通 比利時富通集團(Fortis Group)在1990年由荷蘭的保險銀行集團AMEV/VSB和比利時最大的保險公司AG合并初創,1998年又與比利時通用銀行集團合并,形成從事保險、商業銀行和投資管理業務的綜合性跨國金融集團。目前,富通的總資產近5000億歐元,200多家分公司遍布70多個國家和地區,旗下富通基金管理公司在全球市場管理資產超過810億歐元,包括350多只開放式基金。盡管在迄今為止成立的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中,海富通(成立于2003年4月)的外方伙伴富通基金管理公司的資產規模不如友邦華泰、上投摩根、中銀國際、華寶興業與國聯安等合資基金的外資股東,但該公司在資產管理規模上已明顯領先于大多數合資基金公司。 通過實行完全扁平化的管理,海富通根據每個人的技能配置不同的崗位,實行有效的與業績掛鉤的薪酬制度,強調團隊的創造價值。該公司的投資團隊中,陳洪(投資總監、精選基金經理)、陳紹勝(收益增長基金經理)、邵佳民(貨幣市場基金經理)、鄭拓(精選基金經理助理)、陳家琳(中國股票研究負責人)及杜曉海(定量分析師)等人均擁有5年以上國內外證券市場的從業經驗,共同負責從建立股票池、組合投資到績效評估的各個流程。 國外資產管理的方式通常有明星式管理和團隊式管理兩種方式,兩者各有優缺點。明星式管理對于提升基金的無形資產有較大好處,“有時候連廣告費都省了。”但公司榮辱系于少數人身上。而團隊式管理則要經過詳細的角色劃分,績效評估、投資業績依賴整個團隊中每個成員的作用。系統復雜程度大大提高。陳洪表示,海富通倡導團隊式管理模式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是富通集團海外的基金管理就一直采取團隊式管理模式,積累了一套經驗和方法,同時也理解其中的內在邏輯和團隊管理在實際中的意義,其次是針對中國內地市場“新興加轉軌”的特征。考慮到市場漲跌以及由此而來的基金業階段性低潮,明確的制度有助于解決投資者對從業人員道德風險的憂慮,有助于公司穩健發展。此外,海富通相信團隊投資能夠克服個人認知、情緒等因素造成的決策偏差,以體制規避個人道德風險,促進投資與研究的充分融合。 2004年4月,富通資產管理公司的亞太區股票研究中心將轉移至上海,推動富通資產管理公司與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在研究平臺上的進一步對接。目前富通管理資產中,直接投資于亞太區市場的基金總規模大約為近10億美元,而集團其下眾多間接投資的資產規模更大。海富通總裁田仁燦表示,雖然富通亞太市場資產管理業務本身并不在上海的合資公司,但這一轉移一方面是因為上海在亞太市場上地位不斷上升,富通對于未來長期發展的戰略性考慮,另一方面是地理差異的消失有助于外方母公司與合資公司間在分享全球研究平臺時發揮更大作用,使合資公司在投資上更具有全球性的視野。 據悉,富通集團亞洲研究中心的成員包括來自新加坡、香港、法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富通亞太區研究員,他們會在上海與海富通的投資分析團隊在同一屋檐下工作。“這對海富通的基金管理業務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田仁燦表示,富通亞洲研究中心落戶上海意味著,海富通所享受的富通集團全球化平臺有了更大的突破,海富通和富通的亞太研究團隊將獲得更多的交流機會。在行業觀點方面,內地的分析員也能和全球的對應分析員有更多的溝通。同時,這對富通在中國內地市場的發展也具有戰略意義。“集團在中國的業務安排都是戰略性的。”田仁燦表示。從盈利來講,海富通目前對富通集團30多億歐元的年利潤還不具有實際意義,富通的在中國的投入主要著眼于未來中國市場的發展空間。 同年6月,海富通基金公司邀請了惠譽國際評級公司(Fitch Ratings)副總經理Arnaud de Batz,在上海和北京分別舉辦了以“如何有效評估基金公司的經營和業績”為主題的專題研討會,向內地金融機構及企業的有關負責人介紹海外基金管理公司的評級方法及準則。作為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之一,惠譽(在全球擁有49家分支機構,在紐約和倫敦同時設有兩個總部)在業內以擅長金融機構(包括基金管理公司)評級著稱,其主要業務包括通過提供體現基金公司的治理結構、獨立性與內部控制、溝通、投資和風險管理等各項能力指標,幫助機構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基金公司的財務狀況、公司策略、組織結構、工作程序、人力資源、信息技術支持系統和風險控制等諸多方面,通過出具基金公司有關強弱項的完全分析報告,為基金公司提供文件形式的第三方評價意見與基準。 2004年底,海富通的外方股東富通集團率先將其全球性的“投資管理培訓計劃”引進內地市場,面向本地高等院校的應屆碩士與MBA畢業生招聘Associate。與此同時,隨著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富通銀行QFII投資額度1億美元,富通基金管理公司全球投資總監杜威德(William De Vijlder)表示,雖然目前中國A股市場向上的趨勢不是很明顯,但富通中長期看好中國股票市場,該公司QFII的額度將堅定地投向A股市場。富通集團已在盧森堡發行了擬投資于中國A股市場的開放式基金“揚子基金”,受到熱烈的追捧,出現超額認購。該基金持有人名單中有眾多歐洲著名養老基金,且大多是中長線投資者,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擔任該基金的管理人,而海富通將擔任投資顧問。 上投摩根富林明 上投摩根富林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上海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和摩根富林明資產管理(英國)公司共同組建,2004年5月成立,注冊資本1.5億元人民幣。2000~2004年期間,原大通銀行、JP(行情 論壇)摩根、富林明集團和Bank One先后合并,合并后的摩根大通集團(JP Morgan Chase & Co.)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總資產近1.1萬億美元。 富林明集團于1873年成立于英國。創始人Robert Fleming在當時集資成立投資于美國新興股票和鐵路的債券“Scottish American Investment Trust”,成為世界基金業的鼻祖之一。1970年,富林明與香港怡和集團創建了亞洲最早的合資金融服務機構怡富(簡稱“JF”),JF目前已成為亞太地區領先的資產管理公司。截至2004年3月31日,摩根富林明管理資產總規模為5839億美元。 畢業于臺灣清華大學經濟系的上投摩根富林明總經理王鴻嬪曾在媒體做過財經記者,1992年9月加盟臺灣怡富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歷任研究員、經理、總經理;2001年9月至2002年5月王鴻嬪任摩根富林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并曾在倫敦大學接受為期2年的富林明MBA培訓。雖然由于內地證券市場近期的低迷導致基金銷售處于低谷,上投摩根富林明在王鴻嬪的帶領下積極推進市場營銷策略,注重投資者教育和長期的客戶服務。該公司在合資基金公司中率先在網站上發布全球股市、債市、匯市動態與投資資訊,對影響金融市場的政治、經濟、軍事等重要的宏觀因素進行探討;跟蹤重要的行業變動,并適時推出月度、季度和年度的投資咨詢和策略報告,為投資者提供全球性中長期的投資展望。 王鴻嬪強調,服務將是基金業未來的生命線。只有想客戶所想、讓客戶放心省心的基金管理公司才能在未來的基金業中占有一席之地。她引用了美國道富銀行(State Street)的研究結論:基金管理公司流失客戶的主要原因中68%是因為基金公司未能為他們提供所需的服務而離開,而只有9%的客戶會因為其它公司費率較低而轉換基金公司。王鴻嬪認為,基金公司的投資管理核心目標應是長期穩健的業績、高品質的客戶關系及良好的風險管理。要實現此目標,基金公司必需在經營運作中培養先利他、再利己、長期目標優先的文化。 為此,上投摩根富林明于2005年啟動“致富100”百場家庭理財活動,為投資者提供與基金經理面對面的接觸機會和更全面的財經信息。王鴻嬪也親自出馬,給投資者作了關于“快樂理財,夢想未來:如何做好家庭理財規劃”的首場報告,她建議投資者應掌握規劃家庭理財的“四大心法”——把握家庭理財基本原則、要知己知彼、應根據不同年齡確定不同投資重點與選擇能分散風險的投資工具等。 對于本地基金管理業人才的培養,上投摩根富林明的舉措也在合資基金公司中處于領先地位:該公司在2004年底啟動了面對內地著名高校與商學院(長江商學院、復旦大學、上海交大、上海財經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基金英才項目”(KEY TALEN(行情 論壇)T TRAINING(行情 論壇) PROG(行情 論壇)RAM)校園招聘活動,面向理科專業和金融專業的應屆研究生或工商管理碩士(MBA),招聘10名管理和投資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在層層篩選后,最終擇優選聘的10名幸運兒將從2005年6月起,接受該公司為期半年的在職培訓,培訓的主要課程有基金管理、證券分析、基金營銷、基金運作、風險控制等,授課講師由摩根富林明國際專家、部分外部專家和上投摩根富林明高級經理擔任,部分課程將全程以英文進行。培訓結束后,這10名受聘者有機會出任公司各專業職位。 爭奪話語權: 合資基金的不確定因素 然而,由于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中外發起人的財務狀況與經營理念存在明顯差異,合資基金公司的發展也存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2004年9月,漢唐證券危機給籌建中的漢唐澳銀基金管理公司罩上了陰霾,外方股東澳大利亞首域投資集團(Colonial First State)的中國市場拓展步伐因此不得不放慢。同年12月,招商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向中國銀監會報送了兩套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的方案,包括收購招商基金管理公司部分股權和作為主發起人與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合資設立新的基金管理公司。由此可見該行迫切希望對與ING合資的招商基金公司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同樣是為了在合資基金公司中占據主導地位,國際大型金融機構通常傾向于選擇規模較小的本地合作伙伴。2004年9月,匯豐控股(行情 論壇)(HSBC(行情 論壇) Plc)宣布,旗下匯豐投資管理(歐洲)有限公司與山西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協議,在上海成立資本總額為人民幣2億元的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匯豐晉信”。根據協議,匯豐投資管理出資人民幣6600萬元,持有新公司33%股權,資金由匯豐集團內部現金支付;山西信托則持有其余的67%股權。 彰顯業務特色: 合資基金的發展方向 繼美國最大的獨立基金管理公司富達投資在上海成立辦事處,開始QDII的籌備工作不久,全球最大的保本基金管理公司——比利時聯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KBC)也于2004年12月正式成立上海代表處。比聯資產管理總裁杜識途表示,該公司正按照中國有關規定,尋找本地合作伙伴建立一家合資基金公司,預計將會在2006年上半年開始運作合資基金公司。KBC中國首席代表易強表示,該公司前期已和內地很多實力機構有過密切的接觸,將會在下階段進一步商討。杜識途指出,按照進軍中國內地市場的業務發展戰略,該公司將首先開拓零售市場。 與歐洲同行KBC不同,法國興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SG Asset Management)則將拓展內地社保基金管理市場,作為其在華合資基金公司華寶興業的業務發展目標。該公司董事長菲利浦·柯勒斯和首席執行官阿倫·科洛認為,隨著中國內地市場經濟和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中國概念”已經成為全球資產配置的一部分。華寶興業憑借其在管理模式、風險控制和投資理念方面的優勢及逐步攀升的投資業績,已在內地基金市場站穩腳跟,并形成一定的品牌效應。 在產品設計方面,法興資產管理公司將幫助華寶興業開發更多適合投資者口味的新產品,形成完整的產品鏈——根據市場不同情況推出保本基金、貨幣市場基金等,構建中國RPF。其次,法興還準備選派其在海外的資深基金經理到中國,為中國的投資者提供具備國際視野的專業理財服務,拓展華寶興業的理財范疇。在風險控制方面,由法國興業派出的專家獨立領導內控審計風險管理部,按照國際慣例進行內部審計和風險管理。柯勒斯表示,法國興業目前管理著法國、日本與美國等地1000多只養老基金,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優秀業績。隨著中國社保基金的迅速發展和完善,法興希望分享其中的投資機會。法興會將其在海外管理養老基金的經驗傳遞給華寶興業,為后者社保基金產品設計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 友邦華泰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傅德修表示,面對持續疲軟的中國證券市場,國際金融集團之所以逆市大舉進入,是因為其看重的是內地誘人的發展前景。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內地居民的投資理財需求勢必日趨增強和多元化,呈現在眾多基金公司面前的是一個包括12萬億元居民儲蓄存款、數千億元社會保障資金、1000多億元的可投保險資金和規模龐大的其他機構資金在內的巨大的資本市場。 至于目前內地基金業的持續低迷和基金發行困難的現象,傅德修認為,任何新興市場在發展初期都存在投資者相對短視的問題,在中國臺灣和香港市場,投資者把基金作為一個長期投資品種花了將近10多年時間,內地投資者觀念的轉變也需要一個過程,不過這一過程可能會相對縮短。除了加大基金長期投資觀念普及外,從國外經驗來看,持續營銷是基金公司對抗弱市較好的方式,目前一些內地基金公司也已經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同時,向投資者提供定期定額基金產品并推廣定期定額理財觀念也是一種在國外非常流行的方式,一方面可攤薄投資者的投資成本,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收益,另一方面也能吸引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此外,長遠來看,為投資者提供不同風險和收益的產品,并在不同的市場下能夠實現隨機轉換,以滿足投資者不同理財需求,也是能夠吸引投資者長期投資基金的手段之一。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最終是否能在業內勝出,要看合資基金能否充分發揮在產品設計、基金營銷、客戶服務、人才等方面的優勢,要看能否與熟悉中國本地市場、具備豐富銷售經驗或渠道的中方股東水乳交融,從而全面提升對投資者的優質服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