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基金探路中國 中國管理層謹慎但并不拒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2日 17:29 《經濟》雜志 | |||||||||
在國際對沖基金幾乎還沒有涉足的市場中,中國是最大的一個 文/本刊特約記者 劉擎 “此前我已經聽說了很多中國的故事,但我還是希望有機會能親自感受一下。”
1月10日,杰弗瑞·特科爾,這位經歷了1989年股災、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俄羅斯債券危機的資深對沖基金專家對《經濟》說。杰弗瑞是FGG對沖基金CEO。 目前,全球8000只對沖基金握有的資產金額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而且大多數想在中國尋找機會。 到2006年底,中國將全面開放金融市場。現在已經有不少外資金融公司開始為進入中國市場預熱。對沖基金也不例外,已經在一些領域開始操作,比如通過QFII、對外直接投資(FDI)和貿易項目等渠道進入中國。 最大的一塊處女地 杰弗瑞此行中國,低調拜會了包括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監管部門的相關專家,接觸了大量基金經理。“中國政府非常關注國際對沖基金的運作,以及今后對沖基金在中國的發展,并且相關部門已經在考慮如何更有效地監管對沖基金。“他說。對于對沖基金希望盡快推出的金融期貨、股票賣空機制和貨幣自由兌換等方面,杰弗瑞認為中國政府會適時做出明智的決定。 杰弗瑞表示,中國是最大的一個國際對沖基金幾乎還沒有涉足的市場,而中國快速的發展和巨大的潛力,是這個行業內每一家公司絕對不可以忽視的。 根據VHFA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對沖基金管理的資產總金額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別增長了24%和16%,2004年全球新投入對沖基金的資金達到1300億美元。亞洲成為對沖基金增長速度最快的地方,今年亞洲區對沖基金管理的資產將較去年大幅增加四成至900億美元。 “中國股票市場其實對對沖基金吸引力可能較香港股票更大,因為中國股票市場效率相對較低,而且近年國內股市不斷下跌,部分有價值的股票其潛在價值都未在股價上反映,故對一向擅于發掘股份價值的對沖基金尤其吸引。”軟庫金匯投資(資訊 行情 論壇)銀行業務總裁溫天納認為。 謹慎但并不拒絕 對沖基金向來名聲不佳,襲擊英鎊,制造亞洲金融危機都是他們的杰作,所以一直以來中國管理層對它謹慎有加。中國證監會先后批準了多家外資機構與中國證券公司設立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但那些公司均屬于共同基金性質,而非更靈活、更富有攻擊性的對沖基金。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說,對沖基金經理控制巨大投資,并能在不作任何披露情況下迅速轉移這些投資,這將導致對市場信心的嚴重侵蝕和對市場的嚴重破壞。巨額資金流動破壞市場流動性,導致市場混亂,引發系統風險;由于其多在離岸中心注冊登記,缺乏足夠信息和財務透明度,難以采取監管對策。劉明康直言:“幾年前在亞洲、大洋洲、非洲、歐美到處肆虐的巨額對沖基金給社會和金融系統穩定帶來的影響仍歷歷在目,無法忘懷。” 1998年制定的證券法第35條、36條規定,證券交易只能以現貨進行交易,對沖所需的各種衍生工具沒有產生的法律基礎;另一方面,由于證券公司不得從事向客戶融資或融券的證券交易活動,即禁止買空賣空行為。 謹慎并不是說拒絕。證券法在2005年10月修改后,依據第四十二條規定,證券交易可以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方式進行交易;而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證券公司為客戶買賣證券提供融資融券服務,應當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并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準。這些新規定,使推出各種衍生工具成為可能,為開展對沖業務提供了法律環境。 但是就外資對沖基金入市A股而言,還為時尚早。首先,中國加入WTO承諾到2004年12月10日,外資可以在中外合資的基金公司中的股權比例達到49%,但并未對完全開放證券市場做出承諾,即成立外商獨資的基金管理公司沒有時間表。同時,中外合資的基金管理公司系依據中國法律設立的公司法人,其業務運作要嚴格遵守我國相關法律和法規,尤其是要嚴格履行信息披露義務。而海外目前的對沖基金組織結構多采用合伙制離岸公司的形式,以規避信息披露義務,這也是對沖基金對于資本市場產生巨大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境外對沖基金直接入市,目前可能的方式主要是以QFII的形式。但要取得QFII資格,需經我國政府的嚴格審核。鑒于對沖基金在亞洲金融風暴中,給東亞各國和地區所造成的巨大損失和風險,我國目前批準境外對沖基金QFII資格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方面,人民幣目前不可自由兌換,也是境外對沖基金在中國大陸資本市場上開展對沖基金業務的一個障礙,同時,也是我國保護自身金融安全的一個重要手段。 不過事態有新的發展。劉明康最近首次就對沖基金表態:“銀監會目前的做法是:與市場參與者就這一行業問題保持非監管方式的對話和監管前瞻性談話;開展‘把對沖基金作為交易對手’的現場調查。” 對沖基金經理身價連城 杰弗瑞·特科爾在世界各地的訪問中,發現中國的銀行官員、基金經理以及個人投資者都對對沖基金很有興趣,也承認中國人對對沖基金有著一些誤解。“中國人非常謙虛,都意識到中國市場即將迎來更開放的前景。” 申尼邦德咨詢(上海)有限公司總裁倪劍對《經濟》說,中國履行WTO相關金融領域的開放承諾后,必然有更多的金融產品進入中國,像對沖基金這種占據世界基金總量1/7,而且本身有極其活躍的金融工具,但我們國家相關人才太少。 倪劍說:“如果將來中國在金融上輸,不是輸在別人如何聰明,而是輸在自己如何笨上。”她告訴《經濟》,很多對沖基金正在全球搶奪頂尖基金人才,而且報以非常豐厚的薪資待遇,可謂身價連城。“中國青年,越早準備,就越有機會。” 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是一種以保護資本為目的的投資方式,試圖在市場下跌時也能保護投資人的資本。對沖基金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949年。但是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在美國成為一種活躍的資產類別,在90年代才開始在歐洲活躍起來。 對沖基金是一種私募的非傳統投資工具,主要面對的客戶是成熟的機構投資者(例如銀行、保險公司、政府機構等),或者是希望保護資本的個人投資者。對沖基金的投資對象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商品交易市場等等。其所運用的投資策略,有的非常簡單,有的卻非常復雜。對沖基金可能使用財務杠桿,這是一種借貸機制,用以增加交易者的購買力。可能使用賣空(空頭倉位可以讓交易者從股票下跌中獲利)。也可能會使用各種復雜的金融衍生證券。 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對沖基金在國際金融市場的活動越來越引人關注。當對沖基金成功襲擊英鎊、泰銖,并且投機成功之后,很多人開始質疑,對沖基金是否在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破壞性作用。很多人都抱著對沖基金會破壞全球市場的觀點。 很多人認為,和傳統投資方式相比,對沖基金是一種高回報、高風險的投資工具,但是很多真正的對沖基金并非如此。很大一部分對沖基金都在尋求實現比市場波動更低的波動性,他們希望通過對沖自己的倉位來實現這一點,即用一種投資來抵銷另外一種投資的波動風險,以實現“市場中性”——市場中性可以讓基金不受大市波動的影響。 這些對沖基金由于其操作的復雜性,他們對其投資者都有著嚴格的要求。這些投資者應該對投資具備深厚的理解,并且能夠獲得專業投資人士的建議。大部分的對沖基金最低投資額為100萬美元。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