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環球基金 > 正文
 

現金獲利主義者浮出水面 對沖基金狼群狙擊港股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4日 15:45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現金獲利主義者浮出水面對沖基金狼群狙擊港股

對沖基金狼群狙擊港股(圖片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漸漸浮出水面的大批“美洲鱷”、“歐洲鱷”都是追逐快錢的高手,他們沒有TCI的超酷外形,也沒有索羅斯量子基金翻江倒海的霸王氣度,他們是完全的現金獲利主義者

  本刊特約作者 徐迅/文

  除英國對沖基金TCI入股香港3家地產上市公司股份外(詳見本刊《TCI蝗蟲掠奪式投資
橫掃香江》),市場消息頻傳對沖基金的到來,美國對沖基金Stark Investments在12月16日以平均每股2.632港元增持李嘉誠旗下聲勢浩大的REITS泓富產業信托(808.HK)1100萬個單位,涉資2895萬港元,持股量由7.18%升至8.05%,成為最大單一股東。

  香港聯交所資料顯示:在泓富IPO其間,這只對沖基金曾以每股2.16港元低價買入其7.18%的股權。TCI的示范效應吸引了大批學徒的模仿。

  但與TCI“點石成金”,股價紛紛上漲四成的“金手指”效應相反,自上市以來,泓富股價一直盤跌。截至12月21日收盤,泓富收平報2.45港元。

  而同時,廈港國際(3378.HK )12月21日表現凌厲,以全日高位1.63港元收市,升10. 884% ,總成交3.54億港元。原因何在?因為TCI入股了。

  OZ Management在香港沉浮多時

  而OZ Management也在香港嶄露頭角,最令人側目的是,現時資產總值計為美國第8大對沖基金的OZ Management在李嘉誠長實分拆泓富上市前招股時,以每股2.18港元認購了8974.5萬個單位,持股比例占7.17%。

  泓富上市首天價格大幅上升至最高的2.9港元,由于沒有禁售期的限制,僅僅1天,OZ Management以平均每單位2.72港元,沽出所有8974.5萬個單位,這一短炒,暴賺約4846萬港元,回報率超過20%。熱錢落袋,抽身離去。

  而被對沖基金血洗過的泓富,之后股價再也沒有起來,12月27日收報2.45港元。

  細細察看,在香港運作的國際對沖基金數目越來越多,新上市的中國第三大汽車集團東風汽車(資訊 行情 論壇)( 489.HK) 便獲得美資對沖基金OZ Management在配售時投資,12月7日上市當天在二級市場OZ Management又大批以每股1.729港元增持900萬股,涉資1556港元,公布的數據顯示,這只“美洲鱷”持股量由1.215億股(4.89%)已增持到1.305億股(5.26% ),因12月9日東風汽車行使超額配股權,持股股數不變,占H股股權攤薄至4.57%,目前股票升勢不錯,東風汽車12月15日股價創1.97港元新高,收報1.91港元,較招股價漲了接近20%,升破2港元也有希望。

  OZ Management對沖基金獲利甚豐,它除了對新股用大額資金猛炒一頓,對二、三線熱門股也喜歡大進大出。

  它在香港的旗下兩只基金:OZ Asia Master Fund和OZ Master Fund很活躍,活動記錄頗多,根據交易所資料,OZ Management在港持股逾5%的股份不多,主要有英皇(中國)(資訊 行情 論壇)(296.HK)(最新持有8.03%),錦興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275.HK)(最新持股5.4%)及保華建業(577.HK)(最新持股5.2%),而且這3只股份都是在過去三四個月間,才增持至5%以上,而鞍鋼(347.HK)是該公司過去1年多以來首只持有逾5%的國企股。

  OZ Management曾經留過痕跡的公司還有不少,如中國特鋼(2889.HK)、泰山石化(資訊 行情 論壇)(1192.HK)、盈大地產(資訊 行情 論壇)(432.HK)、祥泰行(資訊 行情 論壇)(199.HK) 等熱門股都有蹤跡,每次都潛龍入海,都有好的收益。

  他們緊跟潮流,在澳門豪賭股狂熱的時候,英皇在2005年初注資供股后,已有3大外資基金持貨,美資OZ Management、德國商業銀行旗下之亞洲基金、及Artisan伙伴基金紛紛現身,持股量分別為7.49%、6.02%及5.27%。

  動物兇猛 對沖基金個性多面

  我們來看看美國對沖基金兇狠的一面,2005年2月-3月,港股國企指數在5000點關口呈現劇烈波動,走勢未明,鞍鋼卻一度升到 5.1港元新高,原因很簡單,OZ Management基金在短短5個交易日內,斥資1億多港元狂掃鞍鋼逾2000萬股,支持這只股票持續上漲。

  它的做法很簡單——在2005年2月24日以平均每股4.75元增持鞍鋼366萬股,使持股量首度突破5%,依照港交所慣例作出申報,在3月1日及2日,OZ Management分別以平均每股4.95及4.93港元,進一步增持鞍鋼,使持股量躍升至7.04%(6267萬股)。

  雖然因為經營業績不俗,2005年首季度股價累計已上升約30%,但OZ Management毋懼風險,積極增持。而鞍鋼創出5.1港元新高后也急速回吐,收報4.75港元,低于OZ Management最近買入價,但美國基金看好公司的未來,還是吸引后來者積極跟上。

  兇狠的還在后面,OZ Management在2005年6月1日及6月10日,突然兩度大手筆減持鞍鋼,每次減150萬股,每股平均價分別為3.74元及3.81元,在短短10日內,凈減持鞍鋼約1150萬股。因為拋售價偏低,給人“止蝕逃離”的感覺。

  但有消息說,OZ Management在新加坡做了對沖,本刊無法進一步盡知其詳。

  截至12月27日,OZ Management拋售一部分股份后,還持有鞍鋼5.85%。這只一點也不甘寂寞的基金動作粗野,態度蠻橫的外表,已經給市場留下深刻印象。但這還不夠完整。

  2005年10月香港地產股勢頭看跌,普遍被拋售,OZ Management則顯示出獨特的判斷:繼續看好香港地產股,在10月10日,以平均每股2.35港元,增持電訊盈科(資訊 行情 論壇)(8.HK)旗下地產旗艦盈大地產(432.HK)58萬股,持股到5.02%,成為繼電盈以外最大的單一股東。

  2005年11月1日,上海置業(資訊 行情 論壇)(1207.HK)表示同意向摩根士丹利等4家機構投資者發行總額為3.86億港元的5年期可換股債券,所得資金將用于購買土地及贖回2005年5月份發行的2009年到期零息債券所需的現金交付。

  這批可換股債券年息為3.5%,初步兌換價為1.35元,較該股10月20日停牌價有18.4%溢價。若可換股債券悉數兌換,可換為約2.86億股股份,占公司已擴大股本的15.92%。

  迷霧籠罩中,大家都以為主要買家是摩根士丹利,實際上,大摩只是牽頭行,還包括瑞士銀行、OZ Management旗下兩只基金。在3.86億元融資中,大摩、瑞銀只占1.4 億元,反而OZ Management旗下OZ Asia Master Fund和OZ Master Fund一起持股2.455億元,如果按照行使價1.35港元兌現,再加上中國

房地產熱的行業背景,這一批可換股債券實有很好的上升空間。

  OZ Management躲在幕后,這一次,它不做出頭鳥,有點出人意料。外在的含蓄掩蓋不了本性:對利潤的愛好遠遠大于對其他的追求。

  對沖基金經理們

  而OZ Management對沖基金在2004年對沖基金排行榜中,以80億美元管理資產規模位列全美第11位,由高盛出身的Daniel Och于1994年創辦,只要看看Daniel Och在2003年的排名和收入就可以知道OZ Management的經營狀況。

  在全美10大最能賺錢的對沖基金經理榜中,Daniel Och排名第9位,年薪達到1.5億美元;排名榜首者為喬治#zhPoint#索羅斯。2003年,美國25名薪酬最高的對沖基金經理平均所得超過2億美元。

  最新的排名也在變,顯示這個高熱度行業的超級刺激:2004年美國ESL投資公司的對沖基金經理Edward Lampert壓倒索羅斯,其薪酬預計在10.2億美元,有史以來第一次突破10億美元大關。

  Edward Lampert何德何能,拿到10億美元?原來他掌管的對沖基金管理超過100億美元的資產,2004年幫助美國零售商Kmart收購同業Sears Roebuck & Co.大獲其利,令市場跌破眼鏡。而華爾街正在從這些崛起的對沖基金中賺錢。雖說對沖基金要收取1.5%的管理費并分享投資者20%的利潤,對于那些追求高回報的機構資金來說,仍然魅力不減。據說,美國許多退休基金都希望能夠獲得8%以上的回報,而這是證券市場很難滿足的,因此它們選擇了對沖基金。

  而通過大量、頻繁的交易套取巨額利潤的對沖基金對廣大亞洲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還是一個新鮮事物。

  樂觀看法是:它們有利香港股市發展,令人反思市場常規中的公認運作模式與局限。事實上,往往正是這些常規,令投資者和社會整體的利益受損。

  近期

中航油在新加坡炒期油事件,更印證了任何欠缺透明度和管理欠佳的市場,對信息不對稱的投資者會造成多嚴重的后果。傳統智能是:當有懷疑的時候,便要迅速斬纜。對沖基金有助提升金融市場的資金流動性,增加整體交投量,它積極把握價格異常的狀態伺機獲利,最終間接令市場失衡消失,大大改善市場運作。

  2005年9月底的一群亞洲對沖基金經理人在香港搞了個私人派對,當時冠蓋云集,猛人如云,個個都是高手和能人,熱舞和激情之外,很多東西都在蘊藏力量。這個會議的標題叫“對沖基金狂熱來到亞洲”,更顯示不平凡的一個季節即將來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369,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