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詐丑聞不斷 美設法給對沖基金套上緊箍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2日 09:14 證券時報 | |||||||||
欺詐丑聞不斷,眾多麻煩纏身美設法給對沖基金套上緊箍咒 □本報記者 郭蕾 對沖基金因其高風險和高回報吸引大批富有的私人投資者,并且獲得了快速的成長。然而,對沖基金出現不少欺詐投資者和其他問題引起了美國證交會(SEC)和美聯儲的注意,他
欺詐丑聞頻現 有人曾說過,對沖基金的一些經理們完全可與某些聲名狼籍的律師媲美。最近,這群拿著高薪又不大受監管約束的對沖基金經理們,再一次因為高企的油價和混亂的內部治理而受到大家的指責。 上周,紐約法院判Bayou基金集團創始人兼財務總監長期進行財務造假罪名成立。這是美國證交會過去5年來調查出的最大案子。其影響波及全球,許多原本應該十分在行的國際知名機構客戶竟然完全沒有察覺到它的造假行為,J.P.摩根旗下的Spinnaker基金就是Bayou的一個客戶。 潛在的憂慮還很多,兩家聲望極高的基金管理公司Man集團和Gamco投資者負責人都受到了指控。一家破產的對沖基金公司PAAM最近就起訴Man集團,指Man集團的期貨經紀沒有讓其了解其高級雇員的投資活動。Man金融還涉嫌幫助PAAM隱瞞了1.75億美元的損失。Man表示,公司正在接受監管機構的調查。Gamco投資者的負責人馬里奧·戈伯里則被兩位私募基金的控股投資者告上了法庭,指他掠奪了公司的財富,沒有履行信托責任和欺詐小股東。 但令人憂慮和更普遍的問題是今年該行業增長的放緩。有統計顯示,在歐洲,今年上半年對沖基金資產僅增加了9%,而去年全年的增幅是50%,今年上半年美國對沖基金資產的增幅也不過9%。富有的私人客戶對對沖基金的熱情已經冷卻,過去為追逐高回報一涌而上的機構投資者,如今對對沖基金也已經失去了興趣。有調查顯示,歐洲機構投資者表示將投資對沖基金的百分比從2004年的19%大幅下降至今年的8%。 加強監管刻不容緩 無論是從規模還是從市場參與程度來看,今天的對沖基金對整個金融體系的影響力都是不可低估的。首先,對沖基金與證券市場的關聯度明顯增加;而且,事實上,不同的投資戰略的本質看起來大多大同小異;另外,許多對沖基金的操作是沒有現金流的,它們通常是評估一段時期的投資回報,進而使回報波動更為平緩些。對沖基金的規模已經非常大,同時與銀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已經成為整個金融體系一個新的風險源。 對此,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就明確表示贊同。美聯儲正試圖消除迅速發展的信貸衍生品市場中大量的暗箱大宗交易,對沖基金已經成為比投資銀行更難纏的“對象”。在交易未確認,或交易一方(通常是對沖基金)單方面將交易轉給第三方的情況下,會存在什么風險,風險在哪里都很難判斷。本周,銀行將向美聯儲提交一份計劃,要求對沖基金客戶按照常規的交易流程,在美國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的電子交易系統中完成整個電子交易。 由于投資者及監管機構都開始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金融系統中這個著名的陰暗的角落將變得更加透明。共同基金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的急速增長后,最終被迫增加了信息披露提高了透明度,對沖基金估計將步共同基金的后塵。除了高端投資者之外,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直接或通過投資基金甚至養老基金流向了對沖基金。就連對沖基金的操作手法,也越來越體現不出其過人之處:長、短倉持股戰略已經成為當今最主流的投資風格。 從明年2月開始,美國大部分對沖基金投資顧問將必須在證交會注冊,盡管他們提交的資料不會向對沖基金經理的那么詳細。而更有效的信息披露壓力還將來自市場本身:盡管難度很大,但知名基金評價機構晨星正積極爭取給各大對沖基金提供評級。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