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基金經理裝瘋賣傻 基金其實只是個大散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1日 14:00 證券時報 | |||||||||
□本報記者 張偉民/文 海外基金業發展時間久遠,大浪淘沙般的歷練使得基金經理普遍具備相當高的專業水平。但是,基金經理們也是人,他們也會追漲殺跌,犯一般散戶投資人常犯的錯誤。 最近有海外銀行的職員給我打了兩次電話。第一次電話是推銷他們的新興國家基金
第二個電話是推銷他們的海外商品基金。據說,這基金跟蹤的是海外的商品指數。我明確地告訴他們,海外的商品指數已經連續上漲了3年多,這是過去30多年來商品指數最長時間的持續上漲過程。即使是在通貨膨脹最為嚴重的上世紀70年代,商品指數也只是在1977年至1980年底持續上漲了3年半時間。而2001年“9.11”事件后起步,美國最有代表性的商品指數CRB指數從183點起步,至今上漲了79%,持續時間之長已經破紀錄———超過3年10個月。 有人或許會說,羅杰斯說過商品價格牛市可以持續15年。這種說法自然有道理,也很有可能成真。但是,市場并不是勇往直前的,而是波動式前進的。例如,在通貨膨脹異常嚴重的上世紀70年代,CRB指數也仍是漲跌相間,共有6個年頭上漲,其他年頭回落,F在,既然商品市場已經熱了好長一段時間,是否還是大舉投資商品領域的好時機,這就值得探討。 近幾個月,美國每個月都有3~4億美元的資金流入商品指數基金。但是,CRB指數已經出現少見的現象———低水近1%~3%。以9月7日為例,CRB指數是324點,但是它的期貨合約報價則只有322點。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期貨市場認為商品指數有走低的壓力。 基金在最不適當的時候推出最不適當的產品,不是現在才出現的怪狀。5年前,國際投資界推出大量的網絡科技基金,無形中慫恿散戶資金炒高科技網絡股票。熱中于追漲殺跌、為市場熱點推波助瀾是全球基金業的家常便飯。難怪投資大師羅杰斯近日說:“80%的機構投資者并不成功。”可見,基金也不過是個大散戶。 其實,基金的行為像個大散戶,是有內在原因的。有的基金經理的投資理財水平僅僅處于散戶的中游水平,當市場趨勢被確認并已經走過一半的行情后,他們才奮不顧身地加入行情的“合唱團”。他們是根據散戶的需要設計出新的基金順應市場的熱點,而不是根據自己的判斷引導資金的流向。順應散戶的需要,比根據自己的判斷前瞻地引導資金流向更容易募集到資金———不過代價就是高風險,甚至斷送基金經理的職業前程。結果,散戶的資金通過這樣的基金買到了市場的高位。這樣的基金經理毫無主見地被市場熱點和散戶推著走。幾乎在所有的市場,當增量資金通過基金大規模流入時,就是市場趨勢的高點,接著的必定是市場的回落。 有的基金經理屬于裝瘋賣傻型人才,他們明知道行情危險,卻還說“看好,看好”。這純粹是為了基金募集資金的需要。如果自己都表現出對市場行情沒有信心,又如何動員散戶將錢投入到基金中去呢?為了吸引更多散戶資金,他們言不由衷,不惜撒謊。所以,我們能夠看到不少所謂的基金經理在市場離底部還有相當距離的時候就大呼“大牛市來了”,言下之意就是———“大家快買我們基金啊”;當市場才回升15%,他們怯場了———他們已經將頭寸拋售得不見蹤影了。 只有少數的基金經理具備專業水平,又不會出賣客戶的利益。這種人像巴菲特,總是告戒投資者市場是有風險的,反而從來不愁沒有投資者捧場。可惜這樣的基金經理實在是鳳毛麟角。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本文所指的是海外基金的情況。由于市場環境不同,國內基金業雖然也存在某些不足之處,但其專業水平和經營業績要好得多,這是有目共睹的。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