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對沖基金回報減少 850億美元帶來諸多煩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30日 18:1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特約記者 洪馥怡 香港報道 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一直擔心對沖基金會沖擊全球金融市場,同時香港證監會主席沈聯濤更指出,對沖基金將為香港股市帶來太多的波幅。 “出生率與死亡率同樣高”
對沖基金已發展了近30年,其快進快出,曾為他們的投資者賺取非常可觀的利潤。對沖基金經理豐厚的收入,使很多互惠基金經理自立門戶,成立對沖基金。亞洲對沖基金所管理的資產由2002年約200億美元,已攀升至現在的700億美元,業內人士估計今年年底其規模將持續急升至850億美元。 根據KPMG近期發表有關對沖基金的報告顯示,對沖基金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同樣高。美國袹斯投資公司董事總經理徐沛恩表示,“在過去四年里,美國新成立的對沖基金公司約有3000家至5000家,可是部分在其成立1至2年后,仍不能使客戶的資產增值,客戶因此流失,而那些對沖基金公司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徐沛恩指出,在美國成立對沖基金公司就如成立一家普通公司般容易,創辦人開始時需找一位熟悉成立對沖基金的律師,然后為其注冊及辦理相關的手續,例如安排信托人和選擇專門處理對沖基金賬目的會計師。由于對沖基金的收費方式與一般互惠基金有別而且相對復雜,因此需找一名專門的會計師為個別客戶計算投資基金的管理費。 美國沒有一條專門監管對沖基金的法律,相關的只有一條Investment Company Act of 1940投資公司法1940。徐沛恩解釋,該法例自1940年成立,當中列出了互惠基金的定義、責任和權限。但由于對沖基金的特殊性,它并不符合該法例的內容,美國監管機構視對沖基金為私人投資工具,這種私人投資工具的參與人數在30名以下。 對沖基金一般都沒有責任向監管機構匯報其投資組合和發展情況,加上入行門坎較低,造成該行業良莠不齊的情況。Forsyth Partners香港及新加坡銷售部董事李志豪認為,美國和香港金融監管機構對對沖基金的憂慮不無道理。“格林斯潘所擔心的是對沖基金會沖擊全球金融市場,其中一家對沖基金公司LTCM曾帶來這樣的危機,由于LTCM早年過度借貸作投資而欠下巨款,致使美國的金融體制受到威脅,美聯儲只有出面干預,對LTCM提供緊急財務援助。” 不過,李志豪指出對沖基金經理已從LTCM事件中吸取教訓,并且開始謹慎地運用杠桿比率和改善風險管理措施。 新進者增多 回報減少 李志豪和徐沛恩都贊同,隨著新加入者的增多,對沖基金的表現大不如前。李志豪表示,新加入者與現在的對沖基金經理同時追求額外回報時競爭激烈,在競爭加劇的情況下,額外回報正在下降,從而使整體回報率下降。 在過度擴充的情況下,對沖基金的市場越來越擁擠,但是市場會有方法懲罰那些太高風險的對沖基金經理,例如新加坡的Aman Capital和英國的Bailey Coates這兩家對沖基金公司分別虧損2.4億美元和6.4億美元,并且相繼倒閉。即使對沖基金的回報較以往遜色,不過并不代表他們沒有盈利,只是其利潤比以前保守得多,可能只有較低的雙位數字增長,而不及以往的高于100%增幅。 約60%的亞洲對沖基金都采用長短倉的投資策略,因為使用這種投資方法所需的資金較少,平均為1000萬至1500萬美元。由于亞洲的資本市場發展不及歐美,投資產品所限,亞洲對沖基金經理有限度地采用環球宏觀經濟變化和事件主導等投資策略,這些在歐美市場使用了很久的策略,需要投放大量資金作投資。上述的兩種投資策略得以在亞洲發展,全賴部分大型的美國對沖基金到亞洲成立分支機構。 徐沛恩則指出,近5年來,對沖基金的數量大增,投資于對沖基金的資金也大大增加。“傳統的對沖基金投資策略,如長短倉、可換股債券套利、并購套利等所能帶來的額外回報越來越少。當然不排除部分對沖基金經理能找到一些未被發掘的投資機會,但這個難度會越來越高。” 為對沖基金正名 投資者和監管機構一直都認為對沖基金的各種動作,只會增加股票市場的波幅,甚至沖擊股市,徐沛恩卻認為對沖基金也有其積極的作用。他認為市場上有很多股份的價值被高估或低估了,對沖基金經理其中一個職能是找出這些股份,買入價格被低估的股票和沽空價值被高估的股票,使之回復合理水平。 利好上市公司的消息剛出來,其股價會即時大幅上升,然后回復平穩,反之亦然。對沖基金大量買入價值被低估的股票,短期內可能令市場的波幅提升,可是長遠而言卻令波幅回復平穩,市場變得更有效率。 李志豪認為從正面來看,其實對沖基金為市場提供更大的流通性,因為它令投資者可以在一個更有效率的市場作投資。 KPMG報告指出,隨著對沖基金的迅速發展,這再不單是機構投資者和有錢人的玩意,對沖基金必須面向退休基金和零售客戶。雖然面對龐大的潛在客戶和收益,但是對沖基金也處于兩難局面。 以香港為例,在零售市場出售的對沖基金必須在香港證監會注冊,而這些基金經理需定期向投資者和監管當局匯報投資組合和其它相關數據。對于一向保密投資策略以免受到同行狙擊的對沖基金來說,公開投資資料實在相當為難。李志豪表示,Forsyth Partners將在亞洲區擴展銷售團隊和品牌,可是未必會即時在香港零售市場推出對沖基金產品。 徐沛恩的投資公司同樣在亞洲區成立分支,他明白零售市場的潛力非常龐大,不過由于零售投資者往往對對沖基金的認識有限,不熟悉其操作手法,而影響基金的整體運作。 | |||||||||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