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10日電 (記者 毛曉梅、張旭東) 1994年,我國外匯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取消外匯留成、上繳和額度管理,實行結售匯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同時,建立了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電子交易系統為依托的交易平臺。
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建立,奠定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的基礎。
市場組織形式
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實行會員制管理,凡經批準設立、開展外匯業務以及經營結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均可申請成為銀行間外匯市場的會員,經審核批準后,通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電子交易系統入市交易。
報價成交方式
目前,銀行間市場實行分別報價、撮合成交的競價交易方式。交易主體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現場或通過遠程終端報出買、賣價格,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交易系統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對外匯買入報價和賣出報價的順序進行組合,按照最低賣出價和最高買入價的順序撮合成交。
清算交割模式
銀行間外匯市場實行本外幣集中清算的辦法。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會員的外匯資金清算通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在境外開立的統一的外匯賬戶辦理,人民幣資金清算通過各會員在中國人民銀行開立的人民幣賬戶辦理。目前,本外幣資金在交易日的第二天同時辦理交割入賬,即T+1清算。
銀行間外匯市場發展現狀
銀行間外匯市場運行的11年里,市場會員的數量不斷增加、會員的性質呈多樣化趨勢。截至2005年6月底,銀行間外匯市場共有會員366家,其中,國有商業銀行4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1家、政策性銀行3家、城市商業銀行39家、商業銀行的授權分行109家、外資銀行179家、信托投資公司2家及19家農村信用聯社。
1994年銀行間外匯市場成立初期,只有美元和港幣兩個幣種的交易,1995年增加了日元兌人民幣的交易, 2002年增加歐元兌人民幣交易;為活躍交易、提高流動性,2002年4月和7月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分別在歐元和港幣交易上開始試行做市商制度;2003年外匯市場交易時間從原來的上午半天交易延長到全天交易;推出了雙向交易,以方便會員及時進行頭寸平補和資金調度。
銀行間外匯市場成交量逐年攀升,1994年,銀行間外匯市場的總成交量僅為408億美元,1997年達到700億美元;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隨后兩年交易量出現下滑;2000年恢復增長,2001年市場成交量超過金融危機前的水平,達到750億美元;2002年成交量增加到972億美元;2003年市場成交量突破1000億美元,達到1511億美元;2004年市場成交量一舉突破2000億美元,達到創紀錄的2099億美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