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在昨天公布的《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明確表示,為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今年下半年將盡快開辦銀行間遠期外匯交易,推出人民幣對外幣掉期等產品。
此外,央行在報告中重新提及了“將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匯率浮動區間。”分析人士認為,區間的寬窄,和外匯遠期交易市場息息相關。“這正是市場期待的交易和產品。”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昨天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
示,外匯衍生產品的推出將逐步健全外匯市場,如果能將目前一些銀行在國際市場的外匯遠期交易資金吸引回境內市場,讓外匯交易市場壯大、活躍,最終將使“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原則落到實處,也是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實際上,早在2004年上半年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就提出了推出人民幣遠期交易業務的設想,去年6月他們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簽訂的合作備忘錄就包括這一內容。今年6月,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副總裁裴傳智對外界披露,人民幣遠期交易業務的技術環節已經準備完畢,并表示“該業務將擇機推出”。
“在匯率體制改革之后,很多企業抱怨銀行給企業的理財產品很難做了,但是如能如期推出人民幣與外幣的掉期產品,以及人民幣兌美元的遠期產品,這將使得商業銀行能比較好地提供客戶外匯風險管理工具。”招商銀行北京分行首席外匯分析師劉維明對記者表示。
鐘偉表示,銀行間遠期外匯交易將包括人民幣兌美元的遠期以及外幣兌外幣的掉期互換。如果有人民幣對美元遠期交易的話,對銀行來講,外匯資本和資產的風險管理能力將得到加強;如果有外匯兌外匯的互換的話,可以緩解人民幣的結匯壓力,現在有了外幣兌換外幣8個品種的即期品種,而如果遠期品種也能有的話,風險規避能力更強,可以減小機構持有外匯就想來結匯的沖動。
劉維明對記者表示,在當前銀行間外匯市場只是一個現貨市場的情況下,加大匯率浮動必然增加交易機構的匯率風險。而在開辦銀行間市場遠期交易以后,較寬的浮動容易助長投機,在當前我國銀行機構匯市操作經驗不足的情況下,較窄的區間能相對控制風險。
“銀行間外匯遠期交易市場開放以后,銀行便能通過市場規避匯率風險,但這同時對銀行判斷匯率走勢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因為市場要求銀行自身判斷匯率走勢,還要根據市場走勢向企業報價,缺乏判斷能力將導致虧損風險。”劉維明說,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目標的實現也必須依賴一個健全的市場化利率體系,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也還未完成。
鐘偉還對記者透露,同樣作為完善外匯市場的一部分,外管局近期將出臺《關于完善企業遠期結售匯管理辦法》,目前這一業務的時限為一年之內,《辦法》有望使遠期結售匯的期限展期,具體的期限企業和銀行之間可以協商。
在昨天的《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還表示,下半年還將重點做好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宣傳解釋工作,密切關注市場反應和匯率改革對各方面的影響,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的調控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繼續完善匯率改革的各項配套措施,進一步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完善銀行結售匯頭寸管理;建立健全調節國際收支的市場機制,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