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匯市信息 > 匯市小詞典 > 正文
 

如何尋找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8日 11:18 外匯通

  看盤,其實對于剛開始的時候來說,無非就是個“外行看熱鬧”的罷了,但這個熱鬧,無論如何,你硬著頭皮,也得看下去。有條件的,你能看到歷史數據的市場行情:外匯、商品、利率、期指、股票等。尤其是指數,觀察、分析、預測各個市場指數現貨和期貨的走勢,至少要占到你所有看盤時間的70%左右。即使在股票市場,我的理念是,指數終于一切,永遠看著指數的臉色行事,絕對不做類似股評的所謂“拋開大盤做個股”的傻事。我不認為,自己總可以驍幸抓到跑贏大盤或獨立于大盤走勢的個股。而且,看盤的過程,也是很好的總
結、運用你閱讀的知識的一個場合和機會。

  我在看盤、盯盤的過程中,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

  一、看熱鬧階段

  天天盯著漲幅榜第一板的看,眼睛里只看到漲、跌的曲線,心里沒有任何感覺。

  二、初級階段

  買了書,知道了比如量比等技術指標,知道了綜合排序,知道了分鐘排行,知道了資金流向,知道了熱點板塊和集團式熱點,看的時候稍微有了目的性和篩選性。就像上網沖浪一樣,知道用搜索引擎來過濾出自己需要的信息了。

  三、進階

  目的性更加明確,有了分門別類的自選項目、板塊,從十幾只品種的走勢能大致判斷大盤的運行趨向,學會了公式選股,自創指標,測試交易公式(還談不上交易系統)等進階技術,開始排斥傳統技術和指標,自以為進入了交易的核心,醉心于編寫公式和所謂的“交易系統”,并利用自己設計的指標來衡量指數和

股票

  四、系統化

  對幾乎所有具備歷史數據的市場進行長時間的盯、復盤,尤其是美指、日經和恒指。(這三只是我最喜愛的品種)不過,盯外盤的代價也是巨大的,所有與我年齡不相稱的疾病接踵而至,呵呵。我在長時間堅持跨市場的研究中,終于構建出自己的交易系統。徹底屏棄所有寫指標、公式(除了我系統中需要用到的)的玩意兒(現在看起來,那些依靠高、開、低、收、量所運算得來的“秘密公式或系統”都是些可笑而不置一提的東西),回歸到了最簡單、原始的幾項技術(說出來,這些技術我敢說剛進入市場的人可能都聽說過)。看盤的目的是為了驗證系統,完善系統。

  五、整合階段

  你終于發現,在有效的交易系統的指導下,你可以迅速熟悉陌生的市場并成為該市場的專家,正是應驗了那句話,“股價運動包含一切信息”。你能想象,我幾乎完全不懂也完全不關心天然膠、大豆、銅等基本面方面的供求分析技術的前提下,卻在并不完善的國內商品市場上同樣沒有障礙的獲利。我剛進市場那時候,不怕你們笑話,我甚至不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用膠大國,而最大產膠國是泰國、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我在只做了一周模擬交易之后,就用自己的保證金開始了交易。我不懂基本分,只知道,有效的系統和心理控制力,就可以保證我,在任何市場獲利,就這么簡單。

  上面我提到的第四個階段,是非常關鍵的,是你能否最終擁有適合自己交易系統的關鍵。

  這個階段,他可能只是些又費時、又費力、而且暫時還看不到任何效果的簡單工作。甚至有時候,你自己都會懷疑自己是否在做無謂、無意義的努力。但我要說,這個階段是不可逾越的,你只有盯盤盯到“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程度,你才有可能進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不要顧及別人的懷疑或恥笑,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你既然選擇了職業投機,那么這個階段就是你義無返顧的選擇,別無他途。你要設法在曲線的運用中,綜合你所有知道的交易技術知識,去解釋已有的和預測還未發生的。

  我不敢保證,人人都能走出這個階段。我發現,投機這個行業,是為數不多的你即使付出心血、辛勞和汗水,卻未必能登頂成功的幾個行業之一。這個完全需要概率化、容忍失敗和不完美的行業,注定最終成功的,只能是那些同時擁有勤奮、天賦和機遇的少數幸運兒。所以,選擇職業交易者是必須要經過極其慎重選擇的,因為,有的時候,回報并不理所當然的與你的付出成正比。除非你從心里熱愛投機,甚至樂于接受一事無成的最終結果,否則,我真的勸你,請慎重你的選擇。

  我想用海特的一句話,和大家共勉:

  首先,你要有一套有效的價格預測系統,更重要的是良好的資金管理和風險控制機制。用“分散”而“持久”的眼光對待交易,在投機市場上長期地占有概率優勢,而不是孤注一擲。這就是金融交易的全部。——海特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