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間遠期外匯市場突現四筆成交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6日 06:11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郭茹 發自上海 在沉寂了近兩周的時間后,上周五(23日),銀行間遠期外匯市場突然出現了四筆成交。分析人士指出,這可能是市場成員在長期觀望后的試探性的交易,而遠期外匯交易仍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
自國開行、進出口銀行等5家銀行9月2日起被外匯交易中心批準成為銀行間遠期外匯市場成員以來,遠期外匯市場成員已增加至19家,包括12家外資銀行和7家中資銀行。但接下來的近3周時間里,銀行間遠期市場并沒有如預期的活躍起來,表現仍極為清淡,不但連續幾日無一筆成交,而且報價筆數也有所減少。 而上周最后一個交易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突現四筆遠期外匯交易,頗讓市場有些意外。 這四筆交易所涉及的幣種均為美元,其中3筆交易的期限均為1年期左右,1筆的期限為27天。3筆1年期的交易,期限分別為364天、364天、368天,所對應的成交價分別為7.8381、7.8390、738381,另一筆27天的遠期成交價為8.0730。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沒有具體公布每筆交易的成交量以及成交雙方。 一股份制銀行交易員表示,隨著一些金融機構逐步完成遠期外匯業務的準備工作,他們會逐漸參與到遠期外匯市場中,遠期外匯市場的交易活躍度也會有所增加。 他解釋,遠期外匯業務開放以后,很多銀行的做法都是“兩條腿”走路,一邊向外管局申請業務資格,一邊在銀行內部積極進行業務準備工作。結果往往是業務資格被批下來了,但銀行內部的準備工作還沒有做好。這也是先前遠期外匯市場沒有隨成員數增加而活躍度也增加的原因之一。 一國有銀行上海分行交易員則表示,由于國內的遠期外匯市場開放不久,市場成員對這一市場一直持觀望態度,目前的成交也可能是一些金融機構做的試探性的交易。 他指出,目前銀行間遠期外匯市場的定價還不夠規范,定價不是純粹的根據國際上通用的“利率平價”理論來定,很多都是參考了國際市場NDF的價格,并有預期因素在里面,還考慮到平盤和風險等因素。這導致機構對市場一直持觀望態度,不敢貿然參與。 “中國還是一個外匯管制的市場,即期的價格本來就不能純粹反映市場對今后的看法,不像一些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定價本來就代表了對今后的預期。……大家都看不準。”他說。 除了定價的問題外,作為發育尚不夠完善的國內外匯市場的一部分,遠期外匯市場的活躍還受制于即期外匯市場波動性過小、人民幣升值預期等大的環境因素。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何帆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由于即期外匯市場美元的波動性不夠大,導致企業或者銀行的避險需求不夠強烈,企業對沖風險的成本和收益不匹配,參與遠期交易的積極性不高。 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副教授孫立堅也說:“遠期市場活躍的前提是現貨市場必須動起來,只有現貨市場價格動起來,遠期市場才能發揮‘錨’的作用。”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