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俞麗虹
平均每5分鐘一個投訴電話,上海市消費者協會新近開通的“家庭裝飾專業熱線”幾乎被打爆了!
據上海市消協辦公室的一位勞小姐介紹,這條“家庭裝飾專業熱線”自6月底開通以來,一直鈴聲不斷,僅前3天就接到投訴、咨詢電話246個;半個多月來,工作人員接聽的投訴電話總數已經超過1000只。
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家庭裝潢市場中,各種各樣的“花招”的確不少。
其一,瞞天過海,蒙混過關。對于裝修中使用的材料,施工者往往不按規定通知消費者驗收其品質,或是以次充好,或是以假充真。今年4月,上海的一位屠先生與“新筑裝潢公司”簽訂了“包工包料”裝修合同,雙方約定,使用的地板須是“龍牌”柚檀木地板。可是,直到地板鋪設接近完工之時,屠先生方才發現,原本的“龍牌”地板不知何時被這家裝潢公司偷偷“調包”,換成了另一種名為“富牌”的木地板。
其二,低價簽約,施工中途不斷增資。消費者裝修房屋,常常抱著“一步到位”的心理,部分裝潢公司便利用這一點,采用“低開高走”的手段迫使消費者“就范”。這些公司通常先開出較為低廉的報價,吸引裝修戶“上鉤”,然后在施工過程中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增加新的項目。面對“水漲船高”的裝修費用,進退兩難的消費者大多只能被迫接受。
其三,合同“縮水”,或者“說一套,做一套”,不按規定履行合同。目前,不少裝潢企業,甚至部分規模較大、名氣較響的企業都存在著利用消費者法律知識的欠缺,故意不使用規范合同文本、不使用合同附件及明細表等問題。今年年初,上海消費者戴女士與“千思裝潢公司”簽訂裝修合同。而在施工過程中,這家裝潢公司漠視合同,不僅使用了無廠名、無廠址、無包裝的木地板,所做的木門中間缺少木檔,還在未經戴女士驗收的情況下,擅自將部分電路隱蔽。
家庭裝潢市場“陷阱”多,針對這一現象,上海市消協有關人士呼吁,消費者要學會自我保護,裝修之前應與裝潢企業簽訂必要的合同,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廣大裝潢企業則須增強法律意識,嚴格照章辦事,對企業的自身信譽負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