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1月2日消息,日前舉行的由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中國石化出版社主辦的“水與能源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上,全球水伙伴中國委員會常務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在發言中指出,不同能源種類全生命周期耗水率差別很大。在缺水地區,要以水資源定能源發展,限制發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甲醇等高耗水的煤化工下游產業。
王浩具體分析了不同能源種類的全生命周期耗水率。“生物質能耗水率比較大,每千瓦耗水24.52,煤炭是第二位,3.32,石油是第三位,3.22,天然氣是2.42,核電是3.1,太陽能比較低,是1.69。風能是最省水的。”
他認為,總的來說,生物質能的全生命周期單位發電量耗水率最大,太陽能、風能最小,約為煤、石油化石能源的一半,污廢水排放少,特別適合抽水蓄能結合起來,缺水地區要積極開發太陽能,風能。有水的地區,多發展水能。
對于破解這種局面的辦法,王浩提出,在缺水地區,要以水資源定能源發展。首先是規模控制,在黃河上中游、新疆、山西等地區,要根據供水能力,決定能源發展規模,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產業的控制,限制發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甲醇等高耗水的煤化工下游產業。
再有就是工藝控制,采用最先進的節水工藝和設備,采用空冷機組,禁止采用直流冷卻。
此外,要制定反映水資源緊缺程度和市場經濟相適應,有利于水資源節約保護的不同水源差別化水價體系。“水價要考慮全成本,就是光是算個程成本,現在要有資源成本、環境成本、生態成本、機會成本,再加上傳統的工程成本,再考慮企業的利潤和稅收。”
另外,還要促進水和能源高效協同利用,要統籌區域經濟發展,實施行業和區域間的水源置換。利用市場的手段把低效利用的水資源轉移到高效行業。
王浩表示,從全球范圍的資源天然分布看,水和能源都是逆向分布,凡是能源富裕的地方,整個國家都缺水,凡是沒什么能源的地,水都多的要命。中國也非常典型,水和能源天然分布不太匹配,供需矛盾加劇。
他指出,中國規劃的十四個煤炭基地,煤炭產量占全國產量90%以上,占外運煤炭90%以上,但是主要都分布在水資源短缺的北方地區。像新疆、神東、寧東、蒙東、陜北、晉中、冀中,只有極少分布在半濕潤區。而在整個濕潤區域,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區幾乎沒有什么能源。
比如,黃河中上游地區,神東、寧東、陜北大型煤炭基地是能源化工的金三角,能源蘊藏量在全國占比35%以上,調出量甚至占一半以上,可這個區域是水資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地方。鄂爾多斯是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根據國務院1987年的黃河分水方案,寧夏、內蒙古、陜西、甘肅都已經接近或者達到了用水量分配的上限。
晉北、晉中、晉東,處在黃河流域和海河流域。山西省是全國缺水最嚴重的省份之一,都是山地,只有一個汾河平原有6大盆地,地表水利用不足,地下水超采嚴重。好的地下水都轉化成了礦坑水。
云貴方面,大型煤炭基地,是處在水資源相對豐沛,900毫米降水量的地方,水能、天然氣能源豐富,煤炭集中分布在川、滇、黔接壤地區,儲量占全國9%,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不高,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18%,有煤炭基地分布的金沙江區和烏江區,具有一定的開發利用潛力,但是交通不太便利,運輸成本很高。
而化石能源富集的黃河、淮河、海河、遼河流域及西北諸河,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都在40%到111%區間。
在各類需水之間,還存在著嚴重競爭。王浩指出,北方的三個城市群和6個城市化地區,和能源基地是重合的,城市發展和能源基地的用水形成了競爭。在東北、河南、河北,千億斤糧食增產區域和能源基地的重合度也比較高,糧食安全和能源基地用水也存在著競爭關系。
“要保證高速城市化的用水,又要保證能源安全,又要保證糧食安全,同時天花板上又有一個水資源總量的控制紅線,這方面矛盾交織,一時不好破解”,王浩說。
論壇上,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還舉行了“數字水利出版平臺”和“新能源發電技術內容服務平臺”上線發布儀式。
這兩個平臺是以“內容+服務”為目標,以互聯網和移動端為媒介,以信息整合、資源管理為核心,以大數據、語義分析等技術為基礎,創建垂直領域的知識型服務平臺,為水利水電與新能源發電行業提供內容與知識服務。(新浪財經 劉麗麗 發自北京)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劉麗麗
歡迎關注新浪財經能源頻道官方微信“能見派”(微信號nengjianpai),閱讀更多精彩文章。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能見派,關注高端與前沿,描繪美好能源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