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晶:德魯克鮮為人知的另一份遺產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0日 09:38 新浪財經 |
張曉晶,新浪專欄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室主任,研究員。曾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及中國圖書獎。著有《符號經濟與實體經濟:金融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與上海三聯書店出版);《面向新世紀的中國宏觀經濟政策》。主要研究領域為發展經濟學、金融與宏觀經濟學,研究方向為開放、增長與宏觀穩定。 1月16日-1月20日,新浪財經把一周的時間留給張曉晶。----編者按 德魯克鮮為人知的另一份遺產 1月20日 星期五 文/張曉晶 一、德魯克眼中的符號經濟 關于剛剛辭世的管理學大師德魯克(Peter Drucker),已經有不少的紀念文章;商家們也抓住這一機遇競相出版德魯克的文集、書系,將他的管理學思想“一網打盡”,但遺憾的是,德魯克的另一份遺產卻鮮為人知,即作為經濟學家的德魯克,敏銳洞察到符號經濟時代的來臨,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經濟運行方式的改變及其對經濟學理論的挑戰。鑒于筆者一直以來對符號經濟情有獨鐘,有不吐不快之感,故成此小文,一方面向這位神交已久但從未謀面的大師致敬,另一方面也希望讀者能夠看到一個更為全面的德魯克。 德魯克被稱作“大師中的大師”,按筆者的理解,一方面是由于他對全球政治、經濟與社會的變遷有著深刻的洞察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對管理的獨特見解有著更為宏觀的經濟學視角。還在1981年的時候,他就完成了一篇名為《走向下一代經濟學》的文章,該文后來收入貝爾和克利斯朵主編的《現代經濟理論的危機》中,成為當時反思西方主流經濟學種種問題與危機的重要文獻。正是在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提到符號經濟,認為符號經濟(symbol economy),是指貨幣和信用;實體經濟(real economy)是指貨物、工作和勞務。他總是將符號經濟與實體經濟相提并論。 1986年,他進一步指出,“符號經濟(即資本的運動,外匯率與信用流通)取代了實體經濟(即產品與服務的流通)成為世界經濟的飛輪,而且大體下獨立于實體經濟,這是一個最為醒目而又最難理解的變化。”(我稱之為“德魯克難題”)。他這時重申符號經濟,是為了宣稱世界經濟發生了巨變。而且,和1981年一樣,他認為這種變化是傳統經濟學理論解釋的難點。 到1997年的時候,德魯克又提到所謂虛擬貨幣(virtual money),這是對符號經濟論述的進一步拓展。德魯克指出,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匯率的劇烈波動造成幣值的不穩定,從而形成大量的“虛擬貨幣”。這些貨幣不是基于經濟活動如投資、生產、消費或貿易而創造出來的,而是基于規避匯率波動風險或進行投機而創造出來的。它不適用于任何傳統的貨幣定義,無論是價值標準、價值貯藏或是交換中介。這些貨幣盡管是虛擬的,卻有著實際的力量。大規模流動的虛擬貨幣的影響,甚至比融資、貿易或投資流動的影響都要大得多。一天之中,全球虛擬貨幣的交易量相當于一年中貿易和投資融資所需的貨幣總量。這些虛擬貨幣有著完全的流動性,從一種貨幣到另一種貨幣的幾十億元交易,可以由交易員摁幾個鍵盤上的按鈕即可完成。正是由于這一虛擬貨幣不執行實體經濟功能、不為任何活動融資,它就似乎可以不遵循(傳統意義上的)經濟邏輯和理性;任何謠言或未預期的事件都很容易造成波動和恐慌。這些分析顯示出德魯克的擔心。果然,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其中不乏虛擬貨幣的“作亂”。 二、顛倒的世界與巫術 符號經濟概念雖由德魯克提出,但對這一現象的關注卻是三百多年前就有了。早在十七世紀中葉,就有個叫威廉•波特的人在他發表的《致富秘訣》中這樣預言:“符號性財富將取代真正的財富”。而當前的金融全球化正在把這個預言變成現實:一個全新的時代—“符號經濟時代”—正在來臨! 從商品貨幣、金屬貨幣到紙幣、電子貨幣;從貨幣家族到票據家族;從股票債券到期貨期權,從初級金融工具到以此為基礎派生出的更具符號性與抽象性的衍生工具……,整個經濟在金融全球化的推動下逐步地符號化,整個世界近乎成了符號的主宰。這些符號在交易、在流通、在滲透;它們已成為全球最通用的語言,是它們在聯系著世界、塑造著世界、統轄著世界。它們原本是服務于實體經濟的,但現在卻在對實體經濟發號施令。由制造業、娛樂業、旅游、運輸、采礦、種植以及零售業組成的實體經濟的所有方面都和著這些符號的節拍在或快或慢地起舞,馬克思的“異化”概念在這里得到最為淋漓盡致的演繹:整個經濟世界仿佛就是一群符號在表演,真正的物質生產反而淡化了;工業時代色澤凝重的機器、廠房和煙囪,在金融全球化時代幾乎被花樣翻新的符號所淹沒。符號經濟不再是實體經濟的“鏡像”,相反,符號經濟更像是世界的主宰。世界呈現出扭曲的倒金字塔結構:置于頂端的規模更大的是符號經濟,而置于底層的規模較小的反而是實體經濟。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的經濟世界顛倒了。 那么,是誰縱容了這樣的顛倒呢?有人指出是金融創新和金融自由化。那么又是什么推動了金融創新和金融自由化呢?顯然,背后還有更深刻的經濟邏輯。這個深刻的邏輯就是:經濟生活變得越來越復雜,人們出于可計算性和可操作性的需要,以符號化來應對復雜經濟中的風險、提高管理復雜經濟的效率。 通過符號來治理經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原始的巫術。在很多古典小說中都出現過這樣的情節,即通過針刺一個布娃娃(代表仇敵)來達到詛咒甚至殺死其仇敵的目的。這實際上就是通過操縱符號或者象征活動來達到實際的效果。讓我們回到當代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就是通過符號操作(包括調整利率、準備金率或是公開市場業務),以實現調控經濟的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格林斯潘就是一位現代巫師。像索羅斯這樣的金融大鱷以及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通過資本運作在國際市場上中呼風喚雨,則可以算是另一種形式的巫師。而一般股民,通過股票買賣活動引起股價波動從而影響企業的經濟活動,也可以算是巫師。這里的區別不過是大巫小巫的區別而已。 三、走向下一代經濟學 遺憾的是,1986年以后德魯克就沒再用過符號經濟概念。在經濟學領域,除了德魯克,其他人甚至從來就沒有使用過符號經濟。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到網上搜索一下“符號經濟”,除了筆者這方面的論文和專著外,大約再難找到別人,更不用說國外的學者了。 德魯克可能不會想到,他對于符號經濟的“不經意”的提法,影響了一位年輕的經濟系學生未來的研究方向。因為正是讀到德魯克關于符號經濟的著作,筆者才萌生了要研究符號經濟的想法。不過,盡管歷經十多年且出版了關于符號經濟的博士論文,但所謂的“德魯克難題”并沒有真正解決,因此特別希望將來有更多的同好加入到這一研究行列中來。畢竟,正如德魯克所憧憬的那樣,未來經濟學離不開符號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聯研究。他在《走向下一代經濟學》中這樣寫道: “未來經濟學所必須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符號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問題。也許未來的經濟學所能做到的僅止于此:一方面,某些部分的變量—如生產力、資本形成、資源分配等等—的敘述只有在實體經濟層面來討論才有意義,此時符號經濟變量只是實體經濟的限制條件與范圍;另一方面,其它部分的“實物”變量可能要藉著符號經濟來討論、分析與敘述,而實體經濟此時反過來只是符號經濟的限制條件與范圍! 或許每個人對于未來經濟學都有自己的憧憬;或許現在重拾德魯克四分之一世紀前提出的問題顯得有些過時。不過,筆者始終認為,在金融全球化時代,在我們為符號經濟對實體經濟發號施令所迷茫、為符號經濟的異化所困惑的時候,想想符號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聯,探討它們之間新的關聯機制,判斷什么是轉瞬即逝的耀眼的浪花,什么才是掀起浪花的海底的潛流,確實是最為根本和最為緊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