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學者隨筆 > 正文
 

郭松民:神六飛天與自主創新前途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8日 06:23 新京報

  經過五天的太空旅行,神舟六號劃了一道優美的弧線之后瀟灑著陸。中國人在辦喜事,顧不上細細品味,周邊諸芳鄰的心中也是五味雜陳,欲說還休。倒是遠在歐洲的英國人用一種不動聲色的幽默口吻在報上打出了這樣一個標題:“太空競賽中國2:0領先日本,中國仍在發球!”好一個讓人揚眉吐氣的2:0!盡管這只是別人的一個評論,我們不必太在意,但重要的是,領先給中國帶來的不僅僅是虛榮,還有巨大的經濟效應。《日本經濟新聞》強調:“發射成功,將給中國市場帶來17000億日元的經濟利益。”其實,豈止是這些,世界商業
航天市場還有數千億美元的超大型蛋糕等著中國來分食。此外,在攻關神舟時中國自主開發的新技術、新材料,對下游的家電、通訊等消費品產業的拉動和提升作用,也會在今后的時間里漸次顯現出來,至于海外投資者對中國信心的增強、大批青少年由此產生了對科技的濃厚興趣等無形的好處,更是難以一一例舉的。

  令人深思的是,神舟的成功,恰恰和近年來主流經濟學界奉若神明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產權明晰、市場競爭、廉價勞動力眾多的“比較優勢”等等沒什么關系。神舟成功靠的是鋼鐵般的國家意志以及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強大組織能力;靠的是自主創新的勇氣、智慧和精神;靠的是先輩們留下的“兩彈一星”精神和艱苦創業的作風。神舟的成功證明:在沒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內,中國照樣可以做出世界一流的成績。

  那么,為什么靠市場機制和自由競爭不能解決像航天工業這樣國家不可或缺的“基干產業”呢?道理很簡單,因為作為市場主體的私營企業的惟一動機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國內外的經驗都證明,私營企業對短時間內無法見到效益的技術創新沒有興趣,且不說他們也沒有能力從事這種投入巨大,又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不能收到利潤回報的事業。這些“基干產業”只能靠國家和政府的強大力量來解決。

  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

中國經濟的核心問題,除了市場機制還不健全之外,還在于中國能夠提供核心技術和材料的“基干產業”過于弱勢。比如中國汽車產業的利潤為什么很大一部分落入了外資的囊中?關鍵就在于從汽車
發動機
的專用技術到車用鋼板,從車內的各種工作機到車殼的油漆,大部分都來自國外,中國只是掙一點加工費而已。這種情況如果不能得到根本扭轉,則無論市場機制怎樣改革,企業機制怎樣“現代”,又有什么用呢?

  我相信中國其實無意和日本來一場太空競賽的。但2:0的客觀優勢,確保了今后中國在這個領域內的利潤和附加利潤,將會基本上為我們自己所享用。

神舟六號的成功,如果說在經濟學方面有什么意義的話,那就是它證明了一些經濟學家關于市場機制的種種說法,并不能包打天下。處于最高端的,能夠提供新技術、新材料,決定國家經濟命運的“基干產業”,主要還是要靠國家和政府的力量。其實歐美和日本也都這么做的,只不過他們把這視為獨門秘籍,不愿意讓我們知道罷了!

  郭松民(空軍指揮學院教師)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