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價降得好辛苦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2日 11:16 法制日報 | |||||||||
本報記者 李立 藥品降價政策一次又一次被蒸發,這次降價效果還要看后面的執行情況和檢查力度 要真正解決看病貴,一要實行醫藥分業經營,二要建設一個覆蓋全民的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
10月10日,政府已是近年來第17次降低藥品價格了。 不知道這次是否還是“水中按葫蘆”,反正來自媒體的質疑聲不斷,諸如“藥品降價風暴不要成為雷陣雨”、“藥品降價能緩解看病貴嗎”……以往,平均一年兩次的藥品降價,并沒有真正能讓老百姓看病吃藥少花錢,除了貴還是貴,虛高的藥價總是在風頭過后搖身換裝再次虛高。政府為降低藥品價格所做的努力實在好辛苦,問一聲,這次還會是老樣子嗎?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國家發改委關于降低頭孢呋辛等22種藥品價格的通知,不少人都注意到與過去的不同:一,為防止降價藥品從醫院的處方、從藥商的供貨單上消失,真正把降價的實惠給予患者,此次,國家發改委會同衛生部首次聯合出臺三項配套措施,即將醫院銷售22種降價藥品的實際加成率嚴格限制在15%以內;暫停22種藥品的集中招標采購;加強對醫院合理用藥的監管,要求各級各類醫院銷售降價藥品數量不能因降價而發生明顯變化。二,國家發改委已經部署了開展全國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專項檢查。檢查范圍包括藥品生產、銷售企業、醫療單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藥品招標代理機構和其它經辦機構等。檢查的重點是:政府定價藥品是否按規定價格執行;政府規定降價的藥品是否按規定時間和幅度降低了價格;招標采購中標藥品的價格與收費是否按規定政策執行;醫療機構是否按規定的醫療服務項目和標準收費;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預防、檢查收費是否按規定的標準執行;藥品經銷單位和醫療機構是否按規定進行明碼標價和收費公示。 無論是三項配套措施還是迅速跟進的檢查,目的就是要避免“一降就死”的重演:患者從醫院根本開不出降價藥,藥商不售醫院不進醫生不開,而統計表明超過80%的藥品是通過醫院銷售的。能開出的是什么呢?可能是具有相同治療功能的未被降價的藥品,也可能是與降價藥品大同小異稍做改變的所謂“新藥”。 藥品降價政策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地被蒸發了,作用微乎其微。對這次降價,也沒有誰敢打保票,都說還要看后面的執行情況和檢查力度。 虛高降不下來,誰該受到指責?生產企業、流通企業、醫院醫生顯然都脫離不了干系,但最該受到指責的恐怕還是“以藥養醫”的體制。實行直接的政策性藥品降價,姑且不失為當前現實的權宜之計,但要真正解決看病貴,一方面還應推進體制改革,實行醫藥分業經營,在醫藥衛生領域引入競爭機制,促進醫療機構間開展競爭;另一方面就是要建設一個覆蓋全民的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建立起醫療費用的有效約束機制。這是一條治本辛苦路,政府還需走好。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進行了幾十年,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嚴重滯后,讓我們的社會在發展中,像短了一條腿似地感到難受與不安。讓人高興的是,今天傳來好消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今天閉幕,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首次將在中國改革開放發展思路中占據了20多年的一個重要命題———“先富論”,轉變為“共同富裕”的主調,有專家認為,這明確表明中國執政黨將重點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更趨公平的利益均衡機制。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已被明確列入十一五規劃要解決的問題。有了這樣一個大好背景,虛高的藥價得到根治肯定有望。 本報北京10月11日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