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平:面臨艱難抉擇的拉美經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2日 15:06 《中國金融》 | |||||||||||
吳國平 2005年5月30日,聯合國拉美經濟委員會(CEPAL)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聯合在智利首都圣地亞哥舉行研討會,共同會診拉美經濟,探尋其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出路。CEPAL執行秘書和IMF總裁出席會議,并在會上分別開出了不同的處方。出席會議的還有美洲發展銀行行長、世界銀行的代表,以及13個拉美國家政府的代表,由此可見該次會議的權威性。此后不
起伏波動的拉美經濟 2004年拉美經濟增長5.5%,創下了近10年來的最高紀錄,同時還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人們在為拉美經濟歡欣鼓舞的同時,自然也在擔憂拉美經濟增長的這種可喜局面是否能夠持續。回顧近10年來拉美經濟增長的趨勢,人們的這種擔憂并非沒有道理。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拉美國家遭遇了嚴重的債務危機沖擊,拉美經濟經歷了“失去的10年”。90年代初期,拉美經濟開始恢復增長,人們曾希望拉美經濟從此進入充滿希望的新一輪增長周期。但是,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使人們的美好愿望化為泡影。此后,拉美接連出現了巴西金融危機和阿根廷危機,拉美經濟再次陷入周期性波動之中。墨西哥金融危機之后,拉美經濟的復蘇僅僅維持了兩年時間就被巴西金融危機所中斷,1999年拉美經濟陷入零增長。2000年拉美經濟走出低迷,其增長率達到3.7%。但是,2001年爆發的阿根廷危機又將拉美經濟拖入衰退之中,直至2003年拉美經濟才逐漸恢復增長。 經濟增長的低迷和波動使拉美經濟在剛剛跨入新世紀就再次遭遇“失去的5年”。2001年和2002年,拉美人均GDP連續兩年呈現負增長,2003年拉美人均GDP為零增長。1998~2003年,委內瑞拉人均GDP累計增長率為-25.9%,阿根廷為-20.7%,巴西為-0.6%。這種局面給拉美國家帶來了一系列的經濟和社會問題。自90年代中期起,拉美國家的失業率持續走高,并從1998年起一直維持在10%以上,阿根廷和委內瑞拉的失業率最高時分別達到了20%和18%。在有統計資料的22個拉美國家中,2003年有12個國家的失業率達到了兩位數。經濟低迷還造成拉美國家實際收入水平下降,據統計,2004年巴西的平均實際工資比1995年減少了11個百分點,委內瑞拉更是減少了27個百分點。經濟增長乏力還加劇了拉美國家的貧困化問題,2004年,拉美地區的貧困人口高達2.24億人,占總人口比重的43.2%。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有多種因素導致近10年來拉美經濟形勢跌宕起伏。沉重的債務負擔造成拉美資金嚴重短缺無疑是影響拉美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982年債務危機之后,拉美國家始終無法扭轉外債持續增加的趨勢。2004年拉美外債總額高達7230億美元,比1995年增長了21%。還債負擔再加上外國直接投資利潤的流出,造成拉美自1999年起再次成為資金凈流出地區,資金凈流出的規模不斷增大,甚至超過了債務危機時期。2004年,拉美凈流出的資金高達778億美元,占其出口收入的15%。與此同時,拉美國內消費需求不足,國內投資率處于歷史低谷。2004年拉美居民的實際購買力僅相當于1980年第一季度的40%,同年整個地區的投資率只占GDP的19%左右,仍低于10年以前的水平。另外一個影響拉美經濟走勢的重要因素是拉美傳統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波動較大,近10年來拉美經濟與主要出口產品價格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國際權威機構會診拉美經濟 拉美國家何時才能擺脫經濟周期性頻繁波動,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問題,不僅是拉美各國政府的當務之急,而且也是近期國際權威經濟機構關注的重點。在5月CEPAL和IMF聯合召開的“在拉美創造繁榮:改革和宏觀經濟的優先目標”研討會上,CEPAL的執行秘書和IMF總裁在會上提出了各自的方案。由于這兩個機構的特殊地位及其對拉美國家經濟決策的重要影響力,他們提出的方案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CEPAL提出的拉美國家未來的主要任務包括9項。(1)采取反周期的宏觀經濟政策,保持一個穩定的、具有競爭力的匯率,增加投資、提高生產力,使拉美經濟保持持續增長。(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的數量,并改善其投資的質量。公共部門應以更加負責和靈活的態度對待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進一步深化與私人部門的關系。(3)進一步加強外部市場的開發,提高拉美國家參與外部市場的質量。拉美國家應進一步增加出口,提高出口的多樣化,增加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的出口。為此,應加強出口部門與國內其余生產部門的結合。(4)政府應制定積極的生產性發展政策,提高政府政策工具的透明度。(5)公正應該成為政府社會政策和經濟政策的核心,在提高經濟靈活性的同時,增強對公民的社會保障。(6)進一步完善一種復雜的扇形制度:以市場為基礎的經濟體制、加強宏觀管理機制、市場競爭和政府調控相結合的機制。確保政府改革具備社會合法性的必要機制。(7)加強政府民主治政的理念,調整市場化改革的目標,將其由過去的“大市場、小政府”轉向“大市場、好政府”。(8)建立一個積極負責、有效率的政府,通過負責任的政府部門將政府意圖轉變成有效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并且在生產和社會領域中實現政府的政策目標。 IMF則繼續其一貫的政策主張,認為近期拉美國家經濟仍具有脆弱性特點,中長期內拉美經濟還將面對不利于經濟穩定增長的一些因素的挑戰,因此拉美國家應該繼續努力改善社會平等狀況并使之得以持續。為了保持經濟的可持續高速增長,拉美國家必須在宏觀經濟領域中實現穩定經濟的目標,遏制住債務持續增長的勢頭,減少債務。為此,應當優先解決以下三個問題:減少財政赤字,實現財政盈余;實行透明和靈活的財政預算,擴大稅收基礎,對公共開支實行有效的管理;遏制通貨膨脹。IMF認為,保持宏觀經濟穩定是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必要條件,但這還不夠,拉美國家還需要在以下領域推進結構性改革:建立更加開放的貿易體制;改善金融體系的穩健性和效率;推動勞工市場制度的改革;加強政府管理和改善企業投資環境。 拉美國家的兩難選擇 很顯然,CEPAL和IMF針對拉美經濟現狀開出的處方有明顯的差異。CEPAL將實現經濟增長作為拉美經濟的首要目標,在此基礎上建立市場作用和政府有效調控相結合的經濟機制。IMF則一如既往,將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列為拉美國家經濟當前的首要目標,并堅持其一貫主張的宏觀經濟調整的政策目標,在此基礎上提出的經濟改革目標同樣體現了IMF的一貫思想——強調市場的開放性和自由化。面對兩個國際權威機構開出的兩張不同的處方,拉美國家將面臨兩難選擇的困境。 首先,拉美國家難以對IMF的方案說不。巨額的外債及沉重的還債負擔使拉美經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拉美國家不僅需要IMF提供必要的貸款來應對還本付息的壓力,并且還需要通過吸引外國投資、國際融資等多種渠道來緩解資本短缺的壓力。在這些方面,IMF的意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可以通過是否與拉美國家簽訂貸款協議來影響拉美國家經濟政策的走向。沒有同IMF達成新協議的國家,其經濟政策安排和改革舉措就得不到該組織的認同,不僅得不到IMF的貸款,而且還增加了這個國家吸引外國投資和進行國際融資的難度,從而使該國的經濟增長面臨更大的資本短缺壓力。實際上,在背負巨額外債負擔的情況下,沒有IMF的支持,拉美國家的任何政策安排都很難持續,也難以取得實質性的成效。由此觀之,拉美國家很難選擇有悖于IMF一向主張的宏觀經濟穩定計劃和經濟改革安排。 其次,CEPAL的主張對拉美國家有一定的誘惑性。在經濟長期低迷、嚴重的社會問題難以緩解的情況下,尋求經濟增長是拉美國家面臨的當務之急。作為聯合國的政府官方機構,CEPAL從拉美的現實出發,其主張更加關注拉美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問題,因此拉美國家的政府更樂意接受CEPAL的政策安排。在失業率居高難下和貧困化人群不斷增加的重壓下,拉美國家無法抵擋CEPAL主張的政策誘惑,增長成為拉美國家的第一要務。按照CEPAL的計算,拉美經濟只有保持中速以上的增長,才有可能使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得以緩解。 面對兩難選擇,尋找其中的最佳平衡點是拉美國家目前的主要功課。從近10年來拉美國家經濟波動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國家的政府時常徘徊于IMF和CEPAL的政策選擇之間。近些年來拉美國家的現實表明,一味地以犧牲經濟增長求穩定、以時間換取經濟改革的空間,最終會因失業增加、實際收入下降、貧困化加劇,給拉美社會帶來難以承受的代價,其結果不僅會使經濟穩定難以實現,而且還將使得必要的經濟改革也難以推進,導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空間變得愈加狹小。2005年以來,南美的厄瓜多爾和玻利維亞的總統先后被民眾趕下臺。前者上臺執政才兩年,而后者已經是該國近兩年來非正常辭職的第二位總統。從表面上看導致他們下臺的直接原因分別是最高法院的人事安排以及對石油、天然氣生產和出口征稅的問題,但其實質都與政府在社會領域中無所作為有關。另外,委內瑞拉的例子也說明,尋找完全有別于上述兩難選擇的第三條道路也有可能給社會帶來大的沖擊,造成經濟、政治和社會的動蕩。在委內瑞拉,近兩年許多民眾對現任總統查韋斯的政策表示不滿,圍繞其去留問題引發的社會分裂始終沒有得到彌合。2002~2003年,委內瑞拉經濟累計下降了18.6%,人均GDP下降了21.8%。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巴西勞工黨領袖盧拉領導的左翼政府上臺后,在保持IMF主導的穩定宏觀經濟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推行市場化的經濟改革(其中包含了CEPAL倡導的多項內容),同時針對巴西貧困化問題在社會領域中推出“零饑餓計劃”。盧拉執政僅兩年的時間,巴西經濟就出現了新的局面。2004年,巴西經濟增長5.2%,,擺脫了連續三年低迷的困境,創下了近10年來的最高紀錄。在今年4月召開的7國財長會議上,盧拉政府的做法得到了認可。會議發表的公報認為,巴西經濟增長建立在結構性改革深化的基礎之上,因而是可持續的。盧拉政府的表現同樣得到了IMF的贊賞。可以說,盧拉政府為拉美國家在兩難選擇中尋求最佳平衡點作出了最好的注解:在保持宏觀經濟穩定政策連續性的同時,深化以市場為導向的結構性改革,加強政府社會政策的力度,實現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