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學家為什么容易說錯話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0日 08:14 解放日報
●主持人:記者 龔丹韻 ●嘉 賓:陸 銘(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新聞背景:近來,中國著名經濟學者徐滇慶就“深圳房價賭局”公開道歉。一年前他曾揚言深圳房價肯定要漲,并和持相反意見的房地產研究人士牛刀打賭。如今,網民認為他的道歉缺乏誠意,戲稱他為“徐賴賴”,甚至有人表示,徐滇慶應該對聽信其預言、蒙受經濟損失的市民負責。 經濟學究竟可不可以為一些現象作預言?經濟學家的判斷究竟能為社會貢獻到什么程度?也許需要一次重新解讀。 龔丹韻:事實上,徐滇慶在道歉中仍堅持自己的觀點———房價要漲。而牛刀,也有人指出可能只是時機上撞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經濟學的預言,大眾究竟該怎么聽? 陸銘:我們需要先弄明白,經濟學是如何“預言”的。比如影響房價的因素,也許有100個變量,但是任何一個經濟學家,為了讓研究可行,只能挑選其中最主要的幾個進行分析。而這幾個主要變量究竟是什么,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選擇和把握,結果可能得出不同結論。變量的發展趨勢,還受一些偶然因素影響。經濟學的預測力永遠是概率上的,不絕對。對公眾和政府來說,能做的就是盡量多聽不同學者的意見,再自己做判斷。 終極意義上,經濟學不是硬科學,預測力無法與自然科學相媲美,因為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復雜的人類社會。人與自然界最大的差別在于,人會做出自己的動態反應。比如你預測房價會跌,結果有人害怕資產縮水,于是采取一些措施來托市,大家一擁而上,買房的人多到一定程度,房價可能又會漲上去。你的預測只是當時情況下的判斷,你無法考慮把話拋出去后,這句話本身又會怎樣左右漲跌。再比如,由于中國經濟增長等因素,你分析出股市會漲,但不巧發生了自然災害,股市跌了,這能說經濟學預測錯了嗎?現實的一些意外不在經濟學分析范圍之內。如果只拿現實結果,來比對預測準不準,說這就是“事實勝于雄辯”,那對經濟學是不公平的。 龔丹韻:公眾印象里,經濟學分析嚴謹、理論高深,甚至一度出現“經濟學帝國主義”,即什么社會現象都能用它條分縷析。照您這么說,似乎經濟學的作用一直被大眾高估了? 陸銘:可能因為大家還不太了解真正的經濟學,但對經濟學需求又高,所以特別期待它能為自己提供預測。這要看對象是哪些領域。資本市場比較復雜,很難預測準確,其他領域好得多。如收入和教育的關系,經濟學有較確定的結論,回報率達到百分之幾都能算出來。 真正說來,經濟學的任務不是預言,而是解釋,找出變量間的關系,指導實踐!敖洕鷮W帝國主義”是因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它在社會研究方法上走在最前面,把數理分析、統計分析等科學化方法推廣到了其他社會學科中。但最近十多年情況反過來了,經濟學更多地向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倫理學等吸收營養。嚴格算起來,經濟學成為經驗上能被檢驗的學科,也是上世紀60年代才開始的事?傮w上說,這門學科只相當于物理學的嬰兒時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公眾不能對它要求太高。懂經濟的人也不能停留在“經濟學帝國主義”的年代,對它分析社會的某套邏輯過度自信。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