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紀鵬:不是經濟學家但絕對是專家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 01:5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劉紀鵬現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在過去30年中國經濟改革中,他是中國股份制改革及股市建設的眾多拓荒者之一。他自稱自己不是“經濟學家”,但絕對是專家。他主持了像玉林柴油機總廠等近300家各類企業的股改、上市及管理咨詢方案設計。他也參與了中國證券市場中很多次的言論之爭,但他一直堅持資本市場的漸進改革思路,主張要將中國國情與國際規范有機結合,尋找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捷徑。 ⊙盧曉平 倪小林 做中國資本市場的探路者很自豪!這是我們采訪結束以后對劉紀鵬教授最為強烈的印象,和他近兩個小時的交談中,他很坦率,也很自足。不是因為他現在擁有的那些名譽和地位以及其他,而是在過去改革30年里,他有幸在中國股份制改革及在股市建設上,是眾多拓荒者中的一員。 在采訪過程中,他遞給我們一份參考資料,那是1996年他的署名文章《法人的困惑與思考》,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必需把中國國情和國際規范有機結合,我們需要的借鑒國際規范為中國國情所用,最終找到一條能夠快速平滑過渡到現代企業制度和成熟資本市場的捷徑! 中國的改革一定要切合實際,運用西方的經濟學理論同樣要結合實際。劉紀鵬對此的結論,依然來自親生參與改革過程的實踐。 我信奉“貓論”和“摸論” 200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采訪劉紀鵬很自然就從這一話題開始。談到改革,劉紀鵬很激動。 他曾經是我國著名經濟學教授蔣一葦先生的學生,他說自己受到蔣一葦教授在研究思路和方法及研究范圍的影響都相當大。這當然與他在首都經貿大學學習工業經濟有直接關系,研究企業是專業帶給他的樂趣。當時,蔣一葦教授發表的一篇研究文章《企業本位論》激起了劉紀鵬希望更深入研究中國企業的愿望,最終報考了蔣一葦教授的研究生,從此和中國資本市場結下了不解之緣。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在中國資本市場這樣的字眼是很忌諱的,股份制在當時也是極為敏感的話題。改革初期,股份制改革試點企業選擇的改制樣本,基本上是那些與國計民生關系不是很大的企業,大多都是集體所有制性質的企業。由此,他和導師的第一個股改方案是為重慶嘉陵廠一家集體企業做的。劉紀鵬認為“當時我們不可能把這些集體企業的產權按照職工、企業家這樣去劃分,時機不成熟,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所以我就一步一步來,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中設計中國企業股改的模式! 盡管后來有不少大型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實現資源配置,進入世界五百強之列,按國情尋找出路至今還是沒有改變。 這也是劉紀鵬對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投以極大關注的原因,沒有創新沒有民間改革動力,何來今天的經濟大好局面?鄧小平的“貓論”正是解放思想的最通俗也是最為經典的闡述。說起他參與很早以前的STAQ交易系統的建立過程;為了海爾的股改方案,帶隊到企業奮戰的情景;講到李寧公司與健力寶的分拆和組建股份公司;作為大陸企業到港上市的專家組成員,推動H股上市等等如數家珍。最后說“我最看重的是改革的方法論和方法論的改革。當我們確定了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之后,怎么才能在穩定和發展的雙重要求中找到正確的路徑,來實現這個方向才是最關鍵的?小平同志的 ‘摸’論和‘貓’論是我們中國改革成功的關鍵。在當時不應過多地爭論,哪個效果好就用哪個。” 劉紀鵬和那些早期改革的參與者一道,經歷了中國改革復雜而艱難的過程。 他于1986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現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十多年里主持了像國家電力公司、中國投資銀行、海爾集團、天津開發區總公司、李寧公司、四通公司、哈藥集團等近300家各類企業的股改、上市及管理咨詢方案設計。其中每一個方案都要在選擇和觀念上與傳統勢力和觀念交鋒,這種效率在學者中是極為罕見的。 正因為他與企業的交往,更堅定了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信念,支撐他到現在依然滿腔熱情參與企業改制和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設計。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