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合格的經濟學家追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8日 16:04 東方早報 | |||||||||
兩個月前,一篇《中國合格的經濟學家不超過5個》的文章將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推上了風頭浪尖,質疑聲一時洶涌如潮。 因此,當記者通過一定渠道獲知丁學良將在“上海發展沙龍”上現身,并將面對商界、金融界和學界人士,講解自己對合格經濟學家評價標準的理解時,采訪沖動頓時萌生。
講臺上的丁學良個頭不高,但精神十足,頭發倔強地樹立著,他的演講,像剝一顆洋蔥那樣,層層剝離之后,直達主題。 丁的校友說,那個引發無數爭議的觀點相當驚人,為此推掉其他事情專程來聽丁學良講講。丁則坦白地告訴大家,那并非他的原話,只是媒體需要吸引眼球,但他毫無憤怒之意,像是在說別人的事情。 他在演講過程中,手里是一本像辭海般厚的資料,碰到稍有記憶模糊的數據,他便低頭刷刷尋找,根本不在意自己正在中斷演講,他要的是精確無誤的數字。 行云流水般講完自己的觀點和論據之后,主辦方安排了自由問答。全然是一種辯論的場面,不少人直接指出,丁的提法或者做法是不是會傷害學界,是不是會不利于學科發展,是否能體現出相互學習相互尊重的氣氛,等等。 丁學良則侃侃而談自己的看法,思路清晰。他不改直率本色,直言自己“只同意一半的意見”,這樣的情況出現了不止一次,他甚至還毫不掩飾地來了一次粗口。 這種辯論,完全是一種純粹學術的,不代表任何利益的辯論,辯論者拋開了各自的身份和社會地位,他們之間的關系更像同學或是戰友。 走出辯論現場,縈繞記者心頭的惟余一個問題:“眼球論”甚囂塵上的今天,新聞和學術的良知在哪里?頭頂的星空與心底的道德律真的便再沒有市場了?回到報社,我一邊整理演講筆記,一邊寫作《丁學良:誰是合格的經濟學家》,一邊思考著這些問題。東方早報財經中心記者 王立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