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應對國際市場石油危機的思考(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7日 09:05 中國經濟時報 | |||||||||
金柏松 二、各國對潛在石油危機的抗沖擊力 國際專家普遍認為高油價產生的巨大壓力,在全球范圍內,不是呈現平衡分布狀態。發展中國家經濟“體質弱”更容易受到石油價格的沖擊。發達國家是石油消費的大戶,卻在
首先,發達國家經濟總量中消耗相對少,即單位GDP消耗的石油少于發展中國家;其次,發達國家經濟結構中制造業比重普遍低于發展中國家,而制造業是能源消耗較多的產業;其三,發展中國家最重要的產業是制造業,能源危機對經濟活動沖擊最厲害的領域就是制造業;其四,發達國家經歷兩次石油危機后,國家政府和民間企業在能源供需各個環節普遍建立了充足的石油儲備,大致可以應付長達一年的消費量;其五,發達國家節約能源普遍做得比發展中國家強,表現在節能技術先進,節能意識強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實施節能措施更加全面、徹底,效果更加突出;其六,發達國家調控油價的經驗豐富成熟,市場調節和政府干預相結合可以將原油和成品油價格調控在合理的范圍內。例如美國應付石油危機已經準備的方案措施,一是全社會石油儲備,除了國家擁有戰略石油儲備以外,美國還擁有大量為開采的石油資源;美國大的石油財團也有石油儲備,個個流通環節還有成品油儲備,這些儲備足以應付美國一年的石油需求。二是替代能源。美國核能發電能力最高時約占到其發電總量40%,但是現在僅占20%。處于休眠狀態的核電廠隨時可以啟用。三是本土石油儲備資源。一旦國際市場油價超出一定水平,美國企業有豐富的資金可以啟動開采本土資源。四是美國正在投入大量資金研發新能源、新技術、可再生能源,一旦油價超過一定水平,其中有一些技術可以立即投入使用。五是美國市場運作成熟。美國航空公司已經有因油價上漲、經營費用增加而陷入虧損,而且已經有兩家大型公司申請破產。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這并沒有引起航運癱瘓,倒閉企業經營的業務立即有其他企業接手。 對日本來講更加擅長危機管理,諳熟在危急中取勝之道。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已經證明日本由于克服危機措施得當,節能使企業競爭力大大提高,并在與美國汽車企業競爭中一舉確立優勢地位。據了解,現在日本企業已經做好油價達到100美元/桶的危機準備。日本國家石油戰略儲備、核電儲備則更加充足。日本在研發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方面也同樣投入大量資金。2003年日本政府出臺了新能源政策,詳細制定了各項節能指標、可再生能源發電指標等,并且已經出臺便開始實施。此外從1990年代后期日本企業研發的混合動力汽車、新動力汽車開始上市銷售,現在不僅在日本國內銷售,而且還有一些已經出口到美國和歐洲等等,這些都顯示出日本面對未來3-5年如果爆發石油危機可以信心十足,從容應對。 事實上,世界經濟現狀已經反映出在高油價時期,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抗沖擊的差距。 (一)亞洲經濟增長可能被高油價抵消 最新一期美國《商業周刊》發表文章稱,居高不下的油價讓依賴石油進口的亞洲經濟變得“十分脆弱”,各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高油價所抵消。根據瑞士銀行分析報告稱,國際原油價格每上漲10美元,印度、韓國等亞洲經濟體的經濟增幅就會下降0.5個百分點。雷曼兄弟公司報告顯示,除日本外,亞洲的石油進口凈支出由2003年的650億美元增加到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的1170億美元,近一半用來支付漲價。 泰國政府2005年年初取消了油價補貼政策,經濟增長出現放慢跡象。印度政府近年來也一直在不斷減少補貼,人們擔心通貨膨脹可能會隨之而來。 高油價正在擊垮印尼盾。自1997年金融危機以來,印尼石油產能并沒有大量提高,已經從石油出口國變成為凈石油進口國,而政府為了平抑物價對國內油價采取財政補貼政策。當市場上油價上漲到70美元時,在全球看并無大礙,但實際上第一個裂口已經產生,印尼首當其沖。瑞士銀行分析師陶冬指出,石油價格的上漲并不是簡單的遞增,其效應在初期階段呈現“厚積薄發”,積累到一定程度控制不住才突然爆發。印尼實施國家補貼政策,引發財政赤字,已經不堪重負,被迫取消補貼,導致資本外逃、印尼盾大跌。對此許多國家的央行(包括印尼央行)事前并沒有意識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