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柱和基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3日 09:49 中國經濟時報 | |||||||||
——訪湖南省益陽市市長劉國湘 市長訪談本報記者 王曉紅 劉國湘:1951年7月出生,湖南赫山區人,1994年任中共益陽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1995年9月任中共益陽市委副書記,2003年4月至2004年1月任益陽市人民政府代市長,20
近年來,湖南省益陽市委、市政府的決策者搶抓中部崛起的機遇,大手筆抓農業,用工業化的理念抓農業產業化,破解“三農難題”,全市農業呈現出一派新局面。那么,作為益陽市市長的劉國湘對中部地區的農業發展有何新思想?初秋的一天,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來到益陽,對劉國湘進行了專訪。 中國經濟時報:有人說“三農”問題可能是中部崛起的負擔,也有人說農業是中部崛起的支柱和基礎,請問您如何看待農業在中部崛起的地位和作用? 劉國湘: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認為,中部地區是全國農業最發達的地區,農業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柱和基礎。第一,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農產品基地和糧食主產區,大力發展中部地區的農業,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第二,中部地區農業為工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是工業化的重要支撐。第三,中部地區農村蘊藏巨大的消費能力,是工業品的廣闊市場。第四,中部地區與農產品精深加工相關的稅收是財稅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同時,應當看到中部地區農業比重大,農村人口多,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大,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些問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中國經濟時報:從益陽的情況看,“三農”問題的出路是什么?益陽在這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劉國湘:從益陽的情況看,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是統籌城鄉發展,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努力建設現代農業。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第一個層次是農業生產結構,第二個層次是農業種植結構,第三個層次是所有制結構,目前益陽主要是發展民營經濟,扶持經濟大戶,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 近幾年來,我們在這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大力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切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主要是加快建設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 二是大力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積極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做優。 三是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是大力提供優質服務,不斷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服務范圍涵蓋了農村種、養、加、運輸、信息、技術、銷售等環節和方面。 五是大力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積極發展勞務經濟。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著力打造“桃花江保姆”、“益陽廚師”、“安化保安”等勞務品種。目前,全市每年向外輸送和轉移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在80萬人以上,每年勞務收入在50億元以上。 中國經濟時報:發展農業產業化與推進工業化是什么樣的關系?從益陽的實踐看,這兩者能否相互促進? 劉國湘:我認為,農業產業化是工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農業產業化與推進工業化是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的關系。 在益陽這樣的農業大市,離開農業產業化的基礎性作用,試圖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實現工業化是不可能的;同樣,離開工業化的帶動作用,要實現傳統農業向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轉變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實現中部崛起,必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統籌考慮農業產業化與工業化的同步推進問題,實現工業化與農業產業化的聯系對接和相互促進。 一是要用工業化的理念抓農業產業化。圍繞主導產業和特色資源,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二是要用農業產業化促進工業化。益陽要成為工業強市,必須建設高度產業化的農業。 三是要用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充分運用工業化的成果,包括工業方面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帶動農業產業化向更高層次發展。 中國經濟時報:益陽的農業產業化有哪些比較優勢?益陽農業能否助推中部崛起? 劉國湘:益陽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在全省的排位是靠前的,僅次于長沙等中心城市,去年完成銷售收入80.14億元,增加值30.66億元,實現利潤4.19億元,上繳稅金2.6億元。目前擁有農產品加工企業314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15家,從業人員11.6萬人。目前,益陽農業與中部地區欠發達的市、縣相比,要站在上游,如果與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益陽目前的主要差距在工業,但希望在工業、潛力也在工業,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益陽的農業來勢很好,發展也很快,特別是中央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給益陽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如果益陽農業能實現跨越式發展,不但可以反哺工業,通過農業產業化的強勁拉動來促進工業化速度的加快,到那時,益陽農業能領跑中部,益陽的工業也可以趕超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