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財一周報:對研究的癡迷使您的觀點常有獨特視角。那么您如何看待美國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美元指數卻不斷攀高的現象?
譚雅玲:我們對美國次貸風波的判斷過于簡單和表面化。事實上,美國次貸問題發展至今完全沒有達到市場普遍認定的金融危機程度。價格、機構與政策控制力仍在美國戰略、策略與技術之中,而非金融失控乃至金融危機。
一方面是美國金融資產價格指標沒有達到失控,華爾街的價格風暴顯示了美國的控制力,并帶動與刺激全球金融恐慌中金融價格調整幅度與速度加大與加快,但是美國金融指標的控制能力和嫻熟技術則相當有節奏和有組合。
另一方面是美國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體系控制力的有效、前瞻與防范。雖然當前美國金融體系恐慌擴大,但是美國金融體系與銀行資質的高端和高效依然保持美國金融體系的穩健和穩定。盡管美國投行雷曼和美林嚴重挫傷美國金融體制信心,但是美國金融體系規模優勢依然存在。而美國政府所采取的注資或投資救助,并非是美國金融機構缺少流動性。
我堅定認為是美國金融體系的有效監管和規范控制,使得金融體系在面對風險前景不確定時,采取謹慎和不動的對策,其中的策略和謀略在于長遠的收益和投資設計,眼前混亂中很難看到最終目的,但未來我們將會看得更加清楚。
第三就是美國的政策控制力高效和遠見應對突出,并非其喪失宏觀調控能力和機制。無論美聯儲或美國財政投入都表明當前美國對于次貸問題的過于敏感和過于恐慌,實際狀況并非聳人聽聞,而是美國順勢而為和借題發揮的一種戰略性策略組合,體現了美國市場經濟調控的高端、前瞻與高效。美國政策控制力的有效也預示美國次貸是一次問題,而不是一場危機,華爾街正經歷金融風暴,而不是金融危機。
理財一周報:但是我們在國內聽到的聲音普遍認為這是一場危機,而且相當嚴重。
譚雅玲:面對美國次貸問題的復雜、特殊乃至迷失,我國在判斷與應對美國問題時有時表現出簡單判斷、單一變動以及短期應對,有時完全喪失經濟學研究的基礎,有時完全脫離金融現實狀況,進而不僅我們沒有控制住外部風險對我們的沖擊和傷害,并且在經驗和規律上也使自己處于尷尬與被動局面。
一方面是我們簡單認知外部風險,追從輿論評估投資選擇和風險控制,有時盲從于短期價格因素判斷為機遇,進而導致我們投資方向和時機選擇“一錯再錯”。如QDII的投資損失是值得反思的。
另一方面是我們簡單接受和模仿海外投資模式或組織架構,脫離國情和簡單模仿的改革路徑不利于我國金融價格自主。另外就是我們對于大國經濟金融態勢缺少自我判斷、自我主見乃至自我方向,進而有時盲從外部要價的改革、外部指引的改革以及外部錯配的改革。
理財一周報:美國的實際情況,我們看得并不很清楚?
譚雅玲:我們對美國次貸風暴分析過于看重技術指標,忽略戰略長遠研究應對和規劃——我們能夠看到的全貌卻十分矛盾與復雜,實際上美國經濟根基依然穩固。
一方面是美國經濟超乎預料高漲,即使在去年美國次貸爆發的最嚴重時期,美國當季經濟增長為4.8%,全年為2.2%;尤其是其經濟總量僅從2006年的13萬億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4萬億美元。整個次貸問題中,美國經濟的韌性、彈性和活力顯示得淋漓盡致,美國經濟沒有因為次貸而受到削弱,反而增強了競爭力和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