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考慮這樣一種制度安排:將民營銀行設在農村,最好是在貧窮的“老少邊”地區,同時允許他們在臨近的大城市開一家分行,用城市中的分行獲得的利潤補償農村金融
徐滇慶
銀監會在2006年底宣布開放村鎮銀行,可是民間資本對此猶豫彷徨,缺乏積極性。截至2007年底,在全國范圍內只出現了26家村鎮銀行。相對于7億農民來說,這么幾家村鎮銀行只能聊勝于無,遠遠不能滿足農村的金融需要。
目前,全國有3.2萬家農信社,如果一家村鎮銀行頂替15家農信社,大概需要2 000家村鎮銀行。按照目前的速度,何年何月才能為農民打通融資渠道?
過去的思路有問題
從2000年學者們提出必須開放民營銀行以來,8年過去了,為什么金融制度創新進展緩慢,農村金融渠道依然不暢?實踐證明,過去的思路有問題。
第一,有些人主張“花錢買機制”,直接向農信社注資,幫助他們解除債務包袱,從而激活農信社,打通農村金融渠道。這種設想在哲學上站不住腳。
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僅僅是變化的條件。改造農信社的決定性要素是農信社內部的人,以及由這些人組合形成的機制。在全國3.2萬家農信社當中,只有三分之一是好的和比較好的。注資對好的農信社在不同程度上有效,但是對其余三分之二的農信社基本不起作用。那些好的農信社即使不注資也可以通過整合、重組,直接轉換成村鎮銀行,但是對于大部分農信社來說,單靠注資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人還是那些人,機制還是原來的機制,如果不解決人的問題和內部機制設計問題,這些農信社不可改造。
第二,在許多地方試驗小額貸款,取得了一些成績。其實,由于資金成本太高,缺乏利潤,小額貸款和只貸不存的基金會一樣,基本上屬于慈善性質的扶貧行為。我們高度評價這些行為,希望它們能延續下去,但是,靠這些慈善行為不足以解決農村金融問題。這些機構缺乏可持續性,缺乏內生的激勵機制,很難在更大的規模上推廣。
第三,請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打通農村金融渠道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如果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能夠擔當這些任務,當初何必大規模地撤出農村?他們的體制不適應農村金融的需要,大馬拉小車,缺乏靈活性。匯豐銀行跑到湖北隨州辦了一家村鎮銀行。一年多了,干了些什么?除了為匯豐銀行獲得一些廣告效應之外,并沒有什么值得推廣的經驗。
按照老的思路摸索,白白浪費了好幾年時間,幾乎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如今到了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的關頭了。目前,大規模開放村鎮銀行的時機仍然不成熟,但是針對制度創新的試點工作必須抓緊。只有通過試點摸索經驗,完善和檢驗新的監管法規,才能為全面開放村鎮銀行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