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長江流域水土流失及防治對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 03:41 新浪財經

  全流域還有50多萬km2的水土流失面積亟需治理

  廖純艷

  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河流,長江流域橫跨中國的西南、華中和華東三大經濟區,涉及19個省、市、自治區,總面積180萬km2 。長江流域地理條件優越,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是我國社會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但是,長期以來,由于自然和人為原因,長江流域內山丘地區生態環境失調,水土流失加劇,農業生產條件惡化,嚴重阻礙著當地經濟的發展,也影響著中下游廣大平原地區的長治久安。保護和合理利用流域水土資源,防止水土流失,維護良好生態環境,是治理開發長江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維護健康長江、加快流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發展的有效途徑。

  長江流域水土流失現狀與特點

  一、水土流失現狀

  (1)流失面積與分布:據全國第二次水土流失遙感調查,長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為63.74萬km2,其中水蝕和風蝕面積為53.08 km2,占流域總土地面積180萬km2的30%,年均土壤侵蝕總量22億噸。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地區,這一地區水土流失面積50余萬km2,約占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積的80%。主要集中在上游的金沙江下游及畢節地區,嘉陵江流域,沱江、岷江中游,烏江上游及川東鄂西三峽庫區和中游的漢江上游(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洞庭湖水系的湘、資、沅、澧四水,清江,贛江以及大別山南麓的倒、舉、巴、浠、皖諸水的中上游。

  (2)流失類型與程度:長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類型主要包括水蝕、風蝕、凍融侵蝕、泥石流、崩崗等。其中水蝕面積達52.41萬km2,占水土流失面積的82.2%。風蝕面積0.67萬km2,凍融侵蝕面積10.66萬km2。據不完全統計,長江上游共有1.3萬多處滑坡和3000多條泥石流溝,另外在湘、贛等地的花崗巖風化層深厚地區還分布有近10 萬個大小崩崗。

  全流域水蝕面積中,輕度流失面積為21.2萬km2,占41%;中度流失面積為21.5萬km2,占40%;強度流失面積為7.6萬km2,占15%;極強度流失面積為1.7萬km2,占3%;劇烈水土流失面積為0.4萬km2,占1%。

  二、水土流失特征

  (1)水土流失類型復雜多樣:長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類型主要包括水蝕、風蝕、冰川侵蝕、凍融侵蝕、重力侵蝕和泥石流、崩崗等多種類型。其中水蝕特別是面蝕最為普遍,廣泛分布在流域的坡耕地、荒山荒坡和疏幼林地上。凍融侵蝕、風蝕和冰川侵蝕多分布在青藏高原與高寒山區。重力侵蝕和泥石流則多發于滇東、川西和隴南山地、三峽地區,其分布雖不如水蝕面積廣泛,但破壞力極大,常造成突發性山地災害。另外在湘、贛等地的花崗巖風化層深厚地區還常有崩崗的發生。在河谷深切、高差懸殊的山區,由于氣候垂直變化的作用,多種侵蝕類型往往可在同一地區的不同地帶出現。

  (2)水土流失具有隱蔽性:長江流域山丘區地表物質組成顆粒較粗,侵蝕后大多滯留在坡前或被就地攔蓄,進入江河的只是一小部分,河流輸沙量一般遠小于地面侵蝕量。與黃河流域泥沙輸移比接近于1的情況的不相同,長江流域泥沙輸移比小,地面侵蝕對干流泥沙的影響相對較弱,因此嚴重的水土流失很難通過干流輸沙量敏感反映出來。另一方面,長江流域水熱條件較好,利于植被的生長,但現有林地大多結構不合理,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最有代表性的是中游地區的馬尾松純林,具有“遠看綠油油,近看水土流”特點,形成了青山掩蓋下的水土流失。

  (3)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據統計,長江上中游地區坡耕地面積近1.5億畝,其中大于25度的坡耕地0.35億畝,年均土壤侵蝕總量達9億噸,為坡面流失之最。據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對三峽庫區不同土地侵蝕量的研究,坡耕地的年土壤侵蝕量占總侵蝕量的60%,為9450萬t/a,年入江泥沙量也以坡耕地最高,占三峽庫區年入江泥沙總量的46%。

  (4)人為水土流失問題仍然突出:流域內大部分山丘區人口稠密,耕地資源相對匱缺,人地矛盾突出,如四川盆地部分縣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800人左右。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一些地區在荒山、荒坡大規模開發果園,采用大型機械作業,對土地擾動非常劇烈,破壞了原生植被,使土壤裸露,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長江流域進入了新一輪開發時期,據不完全統計,從2001年到2006年,全流域審批的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超過4萬個,1996年至2006年底,水利部審批的長江流域及西南諸河大型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達400余個。一些資源開發和生產建設項目缺乏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隨意破壞地表植被,傾倒廢土棄渣,土壤侵蝕量是正常情況下的數十倍,甚至上百倍,造成了新的危害強度更大的水土流失。據統計,20世紀90年代以來,流域每年新增人為水土流失面積超過1200 km2,新增土壤侵蝕量近2億噸。

  水土流失是影響流域生態環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

  一、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加劇貧困

  水土流失嚴重地削弱了當地的農業生產基礎,制約著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危及到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導致“越流失越貧困,越貧困越流失”的惡性循環。

  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分布與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的分布有較強的同步性。長江流域70%以上的貧困縣和貧困人口分布在水土流失區,據統計,在列入新時期的592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中,長江流域有200多個,且大多為水土流失嚴重縣。

  水土流失與貧困互為因果。貴州全省50個國家級貧困縣有41個為水土流失十分嚴重的巖溶縣,占82%;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10個民族縣中,水土流失嚴重的有7個,占70%;,水土流失還致使廣大山丘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受到極大的破壞。目前我國已經有許多水土流失區光山禿嶺,山窮水盡,根本不適宜人類居住和生活了。

  二、毀壞耕地,降低土地生產力

  水土流失對土地資源造成毀滅性破壞。據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三峽庫區19個縣(市、區)的調查,庫區退化土壤的面積占總面積的94%,大部分地區的有效土層在30~50cm之間。其中,中度及中度以上退化以上的土壤面積占庫區總面積的70%。

  長江上中游多數山丘地區坡度陡、土層薄(約30~50cm)、雨量大而集中、土層抗蝕年限短。水土流失造成表土喪失(侵蝕嚴重的坡耕地年均土壤流失達0.6~1.5cm)、地力減退、糧食產量下降,甚至母質、基巖裸露,喪失農業利用價值。土壤的形成過程極其緩慢(形成1cm厚土層約200~400年),一旦流失極難恢復,潛在危險極大。據2005年全國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科考調查,長江上中游及西南諸河區現有耕地中耕作層不足30cm的耕地面積為18.61萬km2,占耕地總面積18.6%。貴州省到20世紀90年代末全省石漠化面積增至226萬hm2,占全省總面積的12.8%,其中部分水土流失重災縣的裸巖面積已超過50%。

  專家測算,長江上游的年均土壤侵蝕量相當于每年500多萬畝耕地喪失耕作層。目前,全流域人均占有耕地面積僅0.84畝,已接近聯合國糧農組織所確定的0.8畝警戒線。長江流域不少山丘地區人口密度較大,耕地資源有限,土壤退化,耕地喪失,使得原來就十分突出的人地矛盾變得更為尖銳,人們的生存條件受到威脅,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失去基礎,影響我國糧食安全。

  三、導致江河湖庫淤積,加劇洪澇災害,對我國防洪安全構成巨大的威脅

  土壤侵蝕一方面減弱了水源涵養能力,加速了暴雨徑流的匯集過程,使得暴雨徑流更為集中;另一方面大量泥沙下泄,長期淤積下游江、河、湖、庫,降低了調蓄和宣泄洪水的能力,抬高了洪水水位,,降低水利工程和航運效益,影響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劇了洪澇和干旱的頻繁發生。

  據調查統計,嘉陵江中下游20世紀50年代只發生過三次洪災,60年代為五次,70年代達六次,80年代基本年年都發生洪災;旱災同樣也頻繁,50年代三年一大旱,60年代兩年一大旱,70~80年代的十年中就有八年大旱。

  四、削弱生態系統的調節功能,加重生態災害發生

  水土流失是生態與環境惡化的后果,同時它又對生態與環境的惡化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嚴重的水土流失,不僅對工農業生產、水利及交通等造成巨大的直接危害,而且對區域水文循環、生態與環境等方面產生巨大的間接危害。研究表明,隨著水土流失的加劇,土壤生態也發生相應變化,土層有效持水量降低、熱量狀況變劣,裸露土地溫度升高,土壤調節氣候、水分循環的功能也隨之下降,進而導致水旱災害加劇。水土流失又是面源污染的主要載體,水土流失在輸送大量泥沙的同時,也輸送了大量化肥、農藥、除草劑和生活垃圾等面源污染物,成為加劇水源污染的重要原因。水土流失還直接影響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加劇水資源供需矛盾,對飲水安全構成很大威脅。

 [1] [2] [下一頁]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新浪特許頻道免責公告 ·誠招合作伙伴 ·企業郵箱暢通無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