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國家財政三農支持政策的重大創新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6日 09:17 新浪財經 |
蘇明,1957年生于山西,經濟學博士。現任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7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同年入選國家跨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層次學術帶頭人;兼任中國城鎮財政研究會會長、中國農村財政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財政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投資學會常務理事,是國內知名的中青年專家。 6月5日-6月11日,新浪財經把一周的時間留給蘇明。----編者按 國家財政三農支持政策的重大創新 6月6日 星期二 文/蘇明 財政的“三農”政策是國家財政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財力保障。近年來,國家財政支持“三農”的政策不斷創新,力度不斷加大,范圍不斷拓寬,農民受益程度越來越大。概括地講,近年來國家財政新出臺的“三農”支持政策包括五大要點: 1.從規范農村稅費到取消農村“三稅”。 自2000年以來我國農村稅費改革,實行“三取消、兩調整、一改革”政策。“三取消”即取消統籌費、農村教育集資等專門面向農民征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政府性基金、集資,取消屠宰稅,取消農村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兩調整”即調整農業稅政策,調整農業特產稅政策;“一改革”即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辦法。隨著上述農村稅費改革政策的實行,農民負擔顯著下降。從2004年開始,我國農村稅費改革進入新階段,實行了“三取消“的政策。即取消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取消農業稅,取消牧業稅。到去年底為止,我國只有山東、河北、云南的部分地區仍保留少量的農業稅,從今年開始農業稅將在中國完全消失。為此,中央財政安排了大量轉移支付,其中2005年中央財政的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662億元,比上年增長26%。2006年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更大,達到780億元。加上地方的轉移支付,2006年的規模達到1030億元。 2.對農民實行“三項補貼”政策。 “三補貼”就是針對種糧農民實施的直接補貼、針對糧食生產省安排的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上述政策從2004年開始實行,當年國家財政投入總共130多億,在2005年這方面的補貼投入力度更大,對增加農民收入、刺激糧食生產、促進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 3.加強對農村基礎措施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 這主要包括:一是國家利用長期建設國債安排的“六小工程”。指農村節水灌溉、人畜用水、鄉村道路、農村沼氣、農村水電、草場圍欄。二是“兩免一補”。就是針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貧困中小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免收雜費,同時對寄宿生補助生活費的政策。三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改革。2004年,中央財政出10元,地方財政出10元,農民個人出10元,用于農民大病統籌;從2005年開始,中央財政出20元,地方財政出10元,農民個人出10元,用于農民大病統籌。這對于緩解農民看病難的問題,將發揮重要作用。 4.對縣鄉財政實行“三獎一補”政策。 即對財政困難縣鄉政府增加縣鄉稅收收入和對省市級政府增加對財政困難縣財力性轉移支付給予獎勵,目的是充分調動地方各級政府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縣鄉政府精簡機構和人員給予獎勵,目的是促進縣鄉政府提高行政效率;對產糧大縣給予財政獎勵,目的是調動政府抓好糧食生產的積極性;對以前緩解縣鄉財政困難工作做的好的地區給予補助,目的是體現公平原則。2005年中央財政實行這一政策的財力投入共約150億元,2006年投入210億元,這對緩解縣鄉基層困難,必將起到積極作用。 5.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 目標:2000—2005年,對擬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的1000萬農村勞動力進行引導性培訓,對其中的500萬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對已進入非農產業就業的5000萬農民工進行崗位培訓。2006—2010年,上述三個數據分別是5000萬、3000萬和兩個多億。為此,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都安排了相應的資金投入。 由此可以看出,近年來財政“三農”政策的內容非常豐富,基本政策導向是,一方面取消稅費,大力減輕農民負擔;另一方面加大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投入,為“三農”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2001—2005年,僅中央財政用于“三農”資金就達11300多億元,5年平均遞增17%,是改革開放以來投入增加最多、增長幅度最快的時期之一。從財政部提供的預算報告看,2005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支出達2975億元,比上年增加349億元,不少地方對“三農”投入的增長幅度也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06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用于“三農”的支出將達3397億元,比2005年增加422億元,增長14.2%,占中央財政總支出的增量的21.4%。這就體現了國家財政重視“三農”、以人為本的政策要求。 我國財政的改革發展目標是建立公共財政體系,其實質是要求新時期的財政政策和財力投入向各類地區提供公共服務,并支持國家重要產業的發展。鑒于農業的基礎性和弱質性,農民是我國最大的弱勢群體,以及農村公共產品的嚴重缺失,因此,加大對“三農”的政策傾斜力度,讓公共財政陽光逐步覆蓋農村,這與中國財政未來改革目標是完全一致的,也應該成為當前和下一步公共財政的一個重要政策取向。 (作者系財政部財政科研所副所長 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