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我國能源形勢和新型工業化道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30日 06:58 新浪財經 | ||||||||||||||||||||||||||||||||||||||||||||||||||||||||||||||||||||||||||||||||||||||||||||||||||||||||||||||||||||||||||||||||||||||||||||||||
高梁,經濟學碩士,副研究員。現任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國有資產研究中心主任。曾經當過農民,工人。畢業后曾在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體改所工作。曾擔任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局國有資產管理中心主任,《經濟管理文摘》雜志社執行主編,《中國產經新聞報》社副總編。兼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特約研究員、國防經濟研究會理事、環境文化促進會理事。 5月29日-6月4日,新浪財經把一周的時間留給高梁。----編者按 我國能源形勢和新型工業化道路 5月30日 星期二 文/高梁 我國能源資源及供需情況 能源是現代工業經濟的基礎。能源資源的儲備和能源工業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家的經濟結構和政策。 我國能源資源豐富,但按人平均比較緊張。一次能源的儲量居世界第3位,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氣、水電分別居世界第3、第12、第22、第1位;按人均可采礦物能源資源,煤炭、石油、天然氣分別為世界平均值的55%、11%、4%(2000)。 從能源生產看,原煤產量世界第1位,發電量第2位,原油第5位,天然氣第15位,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居世界第3(僅次于美俄)。能源消費居世界第2,占世界總量的11%(2003)。人均消費能源1.29噸標準煤(世界平均2.4噸,發達國家5-10噸)。 煤炭:探明保有儲量10077億噸。經濟可開發剩余可采儲量900-1200億噸(2003),占全球的11.6%。陸上煤田2000米以淺煤層氣30-35萬億立方米。2003年煤炭產量16.65億噸,消費15.76億噸。十五期間,煤炭生產年增長18.2%;消費年增長9.3%。發電用煤占全部煤炭消費的51%(2003),火電占發電量的81%(2001)。 石油:預測可采資源量約150億噸(陸上占87%)。累計探明石油可采儲量65億噸,剩余可采儲量25億噸(2003),占全球的1.45%。采儲比13-14年。2004年,國內石油開采量為1.7億噸,消費2.67億噸。從1990年至今,石油生產增速穩定在1.7%的水平。 天然氣:預測可采資源8.8萬億立方米(2004),探明可采儲量2萬億立方米。2003年生產350億立方米,消費353億立方米。 水電:技術可開發資源5.21億千瓦,開發率僅為15%。我國水電裝機容量占全國電力的24.5%,發電量占17.6%(2001),在全部能源生產中占7%左右。 表 1 我國一次能源供需情況 單位:億噸標準煤
資料來源:2004中國統計年鑒簡編。各能源折標準煤系數:煤炭0.7143,石油1.4286,天然氣0.00133,水電按當年火電標準煤耗,1980年以后為404克。(2001中國統計摘要) 未來15年的能源形勢 我國能源供需的特點是:總體可以滿足經濟高速增長需要,但存在著嚴重結構矛盾。 1980年以來,我國年平均增長4.5%的能源消耗,支持了9%左右的經濟增長,成效顯著。萬元GDP能耗,從1980年的4.28噸標準煤降到2000年的1.45噸(2000不變價)。但“十五”期間,我國能源消費年增速度達到8.8%,特別是石油進口增加過快,形勢嚴峻。 國家有關機構預測,到2020年,中國一次能源的需求為25-33億噸標準煤,中間值29億噸。其中,煤炭21-29億噸,石油4.5-6.1億噸,天然氣1453-1654億立方米,發電裝機容量8.6-9.5億千瓦(現4億千瓦)。 到2020年,我們能否實現能源翻一番、GDP翻兩番的目標?筆者認為要解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能否持續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如何緩解石油供需矛盾。 表2 未來15年一次能源需求的預測(中間值)
資料來源:據中國能源綜合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課題組:“國家能源戰略的基本構想”整理 關于能源使用效率 現在,我國各領域的能源利用指標,比國際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例如,煤礦回采率平均25%。而發達國家達到80%左右。占工業能源消費總量73%的冶金、電力、建材、化工等八個高耗能行業,單位產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進水平高20%-90%,其中火電供電能耗比先進水平高22%,噸鋼能耗高20%,水泥熟料高58%,乙烯綜合能耗高31%,大型合成氨綜合能耗高40%,燃煤工業鍋爐平均效率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5-20%。 我國汽車正在進入家庭,但機動車油秏比發達國家高10%-20%;建筑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6%,而城市房屋比氣候相近的國家,采暖和空調能耗高2倍左右。可見,我國節能潛力很大,任重道遠。 石油瓶頸和能源安全 自1993年起,我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2004年石油進口突破1億噸,進口依存度(凈進口量/消費量)達到37.5%。一般預測,國內石油產量將長期穩定在2.億噸以內,需求如上所述,到2020年,石油進口依存將達到55-69%。 十五時期,我國石油消費年增長5.7%,比前20年平均增長速度高0.8個百分點,近年來我國石油需求增速是世界的3倍。交通、建筑的加快發展是石油消費加速的重要因素。2003年,民用汽車保有量達2400萬輛,機動車消耗燃油超過6000萬噸,交通運輸用油已占石油消耗量的45%。 表 3 一次能源需求的部門構成預測
資料來源:同表2 發達國家石油消費占能源消費的40%,而目前我國石油僅占能源總消費的24%。如果我們的能源消費結構也達到西方水平,那么2020年至少要消耗16億噸原油,需進口14億噸,而今天全世界可供出口的石油只有15億噸。開發海外資源也不是無限制的。 近兩年國際油價飆升,引起廣泛關注。國際權威機構認為,按目前可接受的成本,全世界石油還可開采60-100年。一般認為,一國進口石油超過5000萬噸,國際市場的變化就會顯著影響國家的經濟運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認為,每桶石油價格上升10美元,通脹率將上升0.5%,經濟增長率下降0.25%。另外,我國石油進口的50%來自中東,海上運輸線漫長,途經霍爾木茲海峽和馬六甲海峽,對我石油供應形成安全隱患。 國家能源戰略和工業化的走向 能源緊張是世界性的趨勢。能源開采工業作為第一產業,具有不可再生性、自然壟斷性,以及技術含量高、投資巨大、回收周期長等特征。為此,各國政府都十分重視能源問題,制定能源戰略。縱觀各國的能源戰略,思路不外乎“開源節流、遠近結合”。近期措施,包括開拓海外油田、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厲行節能政策;長期措施是加強科技投入,開發新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可控核聚變能等),新技術(如新能源汽車、新光源),推廣使用清潔能源等等。 我國能源戰略的核心是:保障能源的長期穩定供給,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國能源資源稟賦的特點,決定了我們不可能照搬西方的“重化工業”模式。所以十一五規劃提出“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煤為基礎、多元發展,構筑穩定、經濟、清潔的能源體系”的能源發展方針,提出了未來5年能源效率提高20%的目標。 根據上述認識,筆者認為,“重化工業階段”問題,實質上是在我國特有國情下,采用何種工業化發展方式的問題。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進展,全社會對基礎設施建設、房屋和交通運輸需求的增長勢頭方興未艾,形成對包括能源在內的“重化工業”的強有力拉動,同時也包括了對新興工業(如電子和新型裝備)的有力拉動。這是我國“內需”的最重要部分。 但是,資源和能源的約束不允許我們走傳統工業發展的老路,新技術的發展也為我們提供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物質技術條件。我們面臨的實際問題是:如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工業結構、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服務業,建設節約型社會,切實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長方式。 轉變增長方式,一靠技術,二靠政策。十一五計劃提出,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鼓勵企業走清潔生產節能降耗的技術路線,產業循環式組合,廢棄物資源化,引導節約型消費,優化消費結構,推廣能源資源節約型產品等等。 現在各發達國家都在新能源技術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可能出現群體的突破(非單項技術突破),在未來形成新型的能源供應和使用系統。新技術從成熟到經濟性生產使用推廣,將經歷一個歷史過程。我們可能很快進入一個新舊能源技術系統交替并存的時代。這就是我國的“重化工階段”所處的時代特點,也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主要內容。 在這樣的時代,國家的能源戰略需要有前瞻性。在全球能源科技探索潮流中,我國也占有了一席之地。但新技術的使用、成熟、推廣是一個系統演進的過程,一方面,要加大對能源資源技術開發資金的投入和組織,包括未來新能源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技術,同時,也要在新技術的采用和現有能源資源的生產利用之間,取得某種平衡,這就更需要將政府的戰略決策和產業指導,和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