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曙光:生財聚財與疏財散財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4日 09:26 新浪財經 |
張曙光,經濟學教授。1966年研究生畢業,現在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山大學、浙江大學等兼職教授,北京大學法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浙大天則民營經濟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社會科學評論》主編。 4月3日-4月9日,新浪財經把一周的時間留給張曙光。----編者按 生財聚財與疏財散財 4月4日 星期二 文/張曙光 ――評《南方周末》“中國內地人物創富榜”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中評網-天則所 《南方周末》“中國內地企業創富榜”,經過一年的籌劃和準備,第一次的評選結果已于去年11月公開發布,今年的評選活動正在進行。這是國內進行的第一個此類活動。有人對此提出質疑,懷疑此舉的意義和做法,筆者卻持支持和贊成的態度,并對其設計和組織提出過一些建議,雖然我曾經多次謝絕過一些評選活動組織者的邀請。 類似的評比排名活動有,福布斯的世界500強,胡潤的中國富豪榜等,《南方周末》再搞一個,豈不是多此一舉。問題不在數量多少,關鍵在于評選排名的目的有沒有價值,支撐的理念是否正當,組織方式有沒有自己的特色和獨到之處。 前面的幾種評選排名活動,不論是采用銷售額,還是利潤量,擬或資產規模,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集中和突出財富標準,以生財聚財的多少論英雄,排座次。這種評價雖有意義,但在中國目前的環境條件下,也有明顯的負作用。《南方周末》的做法突破了單純創造財富的局限,把生財聚財和疏財散財結合起來,統盤考慮,這是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的。 首先,由于歷史的原因和現實的環境條件,國人的財富觀念和財富行為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明顯的扭曲。生財聚財的觀念不強,激勵不足,甚至路子不正,疏財散財的觀念更差,只知聚財斂財,不懂疏財散財,甚至把錢花在了一些于已于人于社會都是有害無益的事情上。表現在行動上,一些人對發財致富心有余悸,不敢理直氣壯地發財,不敢大張旗鼓地致富,更不敢發大財致大富;一些人巧取豪奪,制假售假,貪臟枉法,貪得無厭地斂財,不擇手段地暴富;一些人胸無大志,小富即安,貪財守財,既吝嗇克已,也不愿助人,一副葛朗臺的模樣;一些人致富以后揮金如土,驕奢淫逸,甚至橫行鄉里,為富不仁!赌戏街苣吩噲D通過這一評選排名活動,宣揚一種合理和進步的財富觀,鼓勵一種合理和有效的財富行為,不僅可以引導企業家積極大膽地積累財富和合理有效地使用財富,而且可以改變目前廣泛存在的仇富心理。這是值得探索的。 其次,在目前的轉軌條件下,原來的評價體系和行為規范已經失靈,新的評價體系和行為規范尚未真正建立起來。由于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是扭曲的,人們的社會行為是失范的,盡管每個人的行為都合乎理性,但整合起來卻出現了合成謬誤,形成了社會的失序狀態。這也許是目前出現嚴重社會危機的原因之一。官員的評價標準是扭曲的,上級監督和GDP評價造成了官員行為的嚴重失范,其手中的公共權力不僅得不到應有的約束,反而成為謀取私利的工具。學者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也是扭曲的,官方評價、大眾評價和傳媒評價取代了學術評價,數量指標和經濟利益主導了學術研究,不僅造成了學界的浮躁,而且扭曲了學者的人格,導致了教學研究和思想理論的畸形和混亂。企業家的評價同樣是扭曲的,企業家追求的不是創新的發展和利潤的增長,而是或者與官員勾結和合謀,以取不義之財,或者是附庸風雅,以博學者的虛名。這樣一來,一方面是假、大、空的泛濫和道德危機,另一方面是分工的倒退和角色錯亂,很多人不是盡職盡責,而是干什么不干什么!赌戏街苣返淖龇ㄖ荚诖蚱片F行的格局,為企業家的行為確立一套與其角色地位相適應的民間評價標準,進而校正種種不良的謀利行為,褒揚利已利人利于社會大眾的經營行為。 再次,生財聚財的意義和作用,人人明白,用不著多講,關鍵是生財聚財的方式和途徑。古語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指發財致富必須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依靠自己的不斷創新,依靠自己的經營才能和發展謀略,而不能依靠別的什么歪門邪道。只要是這樣做了,創造和積累的財富越多越好,對社會的貢獻就越大。這樣去創富致富,就要理直氣壯,勇往直前。在這個前提下,財富的多少就成為評價企業家能力和貢獻的重要指標。因為,企業規模大,雇傭的工人就多;生產的產品多,市場供應就會越豐富;創造的利潤多,上交的稅收就多。這都是企業家在客觀上為社會做出的創造和貢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生財創富是基礎,在評價指標的設計中,給創富以較大的權重是合理的和必要的。 復次,疏財散財的價值并不那么直白,還需要進一步討論。古人云,疏財丈義,俠骨柔腸。是從個人私德上講的,當然應當繼續倡導。當時的疏財或者用于濟貧,或者用于氏族和社區的公共事務,或者求得心理上的安寧,或者求得道德上的滿足,這在今天同樣是有意義的。然而,今天企業家的疏財散財具有更多、更大、更豐富、更廣闊的社會意義。 一是企業家回報社會。企業經營得好,并不完全是企業家個人努力的結果,有社會提供的環境和條件,有利益相關者的忠誠和合作,企業家必須懂得這一點。企業家將創造的財富,一部分用于滿足個人及其家庭的消費,這是很小的一部分,一部分用于企業擴大再生產的積累和投資,這可能是主要的;其余的一部分再主動回饋于社會,這不僅是應當的,而且其意義不在前二者之下。因為企業家不是經濟動物,而是人,有人性和社會性。所謂人性,是指企業家有同情心和仁愛心,同情弱者,自重愛人;所謂社會性,是指企業家不是孤立的原子式的個人,而是處于社會關系網絡中的社會人,與他人之間存在著廣泛的社會聯系和社會互動。企業家疏財散財,就可以通過各種基金組織資助弱者,縮小貧富差距,消解貧富對立。據有關部門的數據顯示,青基會的希望工程捐款每支出100元,就有89.8元從城市轉移到農村,有87.7元從發達地區轉移到貧困地區,有88.2元從中高收入階層轉移到低收入階層。由此可見,回報社會是企業家人性和社會性的具體體現。 二是促進社會進步和繁榮。企業家疏財散財,支持社會組織和社會事業的發展,不僅能夠為企業的發展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為自己樹立起一塊豐碑,而且會造福于社會,造福于后代,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業。因為社會組織和社會事業的發展既要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巨大的財力支持,后者主要來源于企業家的散財行為,即來自企業家致富以后去創辦社會事業和向社會的捐贈。比較而言,美國有120萬家慈善基金會,支配著6700億美元的捐贈資金,占GDP的9%,很多有名的基金會都是企業家捐款建立的,而我國現有的慈善公益組織大大小小總計100多家,資金規模不到GDP的0.1%,最大的官辦慈善組織中華慈善總會和青基會,每年運作的資金也只有8000萬和6000萬,慷慨解囊,進行捐款的企業家了了無幾,形成了社會發展明顯滯后的狀態。這也許正是我們的問題所在。只有社會組織和社會事業發展了,才能夠改變社會國家化和國家社會化的現實,形成一個獨立而強大的第三部門和社會空間,進而既可以彌補市場的失效,也可以彌補政府的失效,這樣一來,整個社會就會走上健康和諧的發展之路。 三是財富的再創造。企業家將其積累的財富用于擴大再生產,是一種財富的再創造,這一點很直觀,用不著解釋。而將其貢獻于社會,也是一種財富的再創造,不過是通過了曲折的途徑。試想想,如果企業回報社會的財富用于社會文化事業,就有可能通過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努力創造,為社會貢獻出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和精神食糧;如果企業家貢獻的財富用于民辦教育事業,就可以打破官府對教育的壟斷,實現學在民間的理想,不僅可以造就真正的名校,而且可以為社會培養出大量的棟梁之材;如果企業家所散之財通過社會組織用于支持理論研究事業,就有可能使廣大學者擺脫對權力和金錢的依附,真正享有自由之意志,獨立之精神,從而推動思想之進步和理論之發展。 疏財散財的方法和途徑很多,可以直接捐贈給某些非政府機構,也可以設立各種基金組織,支持一些特定的非營利性的社會活動。這是需要認真選擇的。目前,由于選擇不當,散財的結果完全背棄了原來的初衷,取得了相反的結果。如企業贊助某些義演,卻變成了演藝界走穴分臟的唐憎肉;再如企業資助成立了一些足球俱樂部,卻造成了黑哨、黑足生長的土壤。這可能是一些疏財散財的企業家所始料不及的,也可能成為進一步疏財散財的障礙。 為了鼓勵企業家的疏財散財行為,我們的很多法律制度急待修改,以便為企業家的疏財散財活動掃清障礙,開辟道路。從捐款的接受方來看,去年上半年公開實施的《基金會管理條例》使之有了一個行為規范,但該《條例》規定,凡設立基金會必須找到一個官方機構作為主管單位,得到它的批準,并掛靠在它的下面,方能在民政部門注冊登記。這一條直接與憲法關于公民有結社自由和保護人權的條款相矛盾,等于剝奪了基金會的獨立自由權利。既然公民的憲法權利要得到政府機構的批準才能履行,政府就將其置于憲法之上,說明這個《條例》本身就是違憲的!稐l例》沒有確認私立基金會的設立權利本身就是錯誤的,雖然確認了“非公募基金會”的設立權利,但有關掛靠的規定將會使這類基金會的設立成為一句空話。掛靠也為政府部門和侵吞基金會的資金打開了方便之門,河南一家民間艾滋病基金會的資金被民政部門侵占就是一例。從捐贈方來看,現行稅制和稅法規定,企業家向社會的捐贈要按規定交納所得稅。這也限制了企業家的捐贈行為,是很不公正和很不合理的。本來,政府的財政支出,應當有一定部分用來支持非政府機構的活動和發展,同時對企業家的社會捐贈實行稅收減免,以鼓勵企業家的捐贈行為。現在,我們的政府往往限制非政府機構的發展,不僅不給予應有的支持和資助,而且向他們征收營業稅和所得稅,甚至實行雙重征稅,同時,對企業家資助非營利事業發展的捐贈活動,也征收同樣的所得稅。這種作法實際上是傳統的全能政府以及政府控制社會、壟斷社會事業思想的一種反映。否則,我們無法對此做出可以令人信服的解釋。非政府非營利的社會機構能夠從事很多政府應當做但做不好的事情,或者說,非政府非營利機構幫助政府做了很多政府做不到和做不好的事情,政府只有支持和幫助的理由,而沒有阻撓和壓抑的道理。因此,修改基金會管理條例和稅制稅法,支持企業家的疏財散財行為,是校正政府行為,轉變政府職能,建設公共財政,擴大社會空間,健全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 總之,《南方周末》推出“中國內地企業創富榜”是一件好事,但要把好事辦好絕非易事。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獨立、自主、公正、公開。所謂獨立、自主,不僅是指評選工作的組織和活動既不受權力的干預,也不受金錢的左右,獨立于任何政府機構和企業組織,而且是指評選機構的財政也是獨立的,全部由報社自己負擔,不接受任何個人和組織的捐贈。所謂公正、公開,是指對于評選的每一個步驟、每一件材料、每一個對象,都要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的監督,每一個人、每一個媒體、每一個組織機構,都可以說三道四,評頭品足,這是大好事。只有放在光天化日之下,才有可能避免以往發生的丑劇和悲劇,把評選工作做好,并推動評選工作不斷改進。否則,就有可能“播下的是龍種,而得到的卻是跳蚤”,重蹈扭曲變味之覆轍。于北京方莊芳城園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