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經濟學人--湯敏 > 正文
 

湯敏:謹防新農村建設中的金融缺位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7日 09:25 新浪財經

  

湯敏:謹防新農村建設中的金融缺位

新浪專欄作者湯敏。(圖片來源:新浪財經)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湯敏,新浪專欄作者,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副代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武漢大學、曁南大學兼職教授,長城金融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經濟50人成員。

  2月6日-2月10日,新浪財經把一周的時間留給湯敏。----編者按

                  謹防新農村建設中的金融缺位     2月7日  星期二

  文/湯敏

  新農村建設對于中國減少城鄉收入差距,增加內需,構建一個城鄉統籌發展

和諧社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新農村建設中,國家財政將在鄉村道路、安全飲用水、基礎教育、基本衛生、環境保護等加大投入。然而,在財政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農村中的大量資金正通過金融的渠道大量流出。當前的農村金融改革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這種農村資金向城市輸血的現象。而且隨著農信社的商業化改革,隨著大部分的農信社法人從鄉一級向縣一級提升,農村金融輸血的現象很可能愈演愈烈。一方面是財政加大對農村資金投入,另一方面是金融加速從農村資金輸出,這種現象如得不到解決, 新農村建設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我們高興地看到,最近,幾個民間小額貸款試點公司的成立,標志著多元化的農村金融的開放。然而,如何使多元化的農村金融做多做強, 如何防止新農村建設中的金融缺位,找出在新農村建設中適合的金融形式,是當前推動新農村建設中的當務之急。

  一.財政投入與金融輸出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在過去的兩年中,為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減輕農民負擔,中央與地方財政都加大了對農村的投入。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措施在于減免農業稅。據統計,因農業稅的減免, 僅2005年一年就減少了農民負擔 220 億元,人均28元人民幣。另外一個重要措施為對農民種糧每畝平均補貼10元人民幣。這些措施都大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改善了農民的生活。

  然而與財政的百億級的增加投入相比,農村資金正以千億級的速度,通過金融機構向城市,向沿海地區輸出。關于每年到底通過農村金融機構流出多少資金有不同的統計。一般認為,1.2萬億的

郵政儲蓄存款的三分之一是從縣以下的農村來的。 郵政儲蓄只存不貸的機構性質使農民的存款都流到城市。 而農村信用社則是通過多存少貸的方式, 從農村抽出資金。 農村信用合作社2005年11月存款余額3.2萬億, 存貸差高達上萬億。盡管不同的估算方式得出不同的數字,農村每年的資金流出應該至少在3000億以上。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農村農民的全部純收入也僅為2.2萬億元。農村資金缺血可見一斑。

  對于中國大部分的地區來說, 農村經濟已經從維持溫飽的小農經濟向商業化的小康農業推進。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中,一般農戶的農業生產可能并不太需要金融的支持。急用資金時,可通過親戚、鄰居的拆借。部分資金需求還可以通過民間高利貸解決。然而在商業化的農業生產中,不論是種植業的大棚蔬菜、中草藥、花卉 還是養殖業的乳業、生豬、雞禽等等,農戶都需要一定規模的資金投入。 左鄰右舍的資金拆借已經不足以滿足需求。 大家都需要資金時,民間渠道也很難籌措到大筆資金。因此金融機構的支持就顯得格外地重要。缺乏金融機構的支持,完全靠自我積累,農戶的生產規模很難擴大,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就會很緩慢。為解決農戶缺少資金投入的問題,各地也有一些龍頭企業給基地農民發放種子、種禽以及飼料等投入品。但龍頭企業本身也十分缺乏資金,給農戶發放大量的投入品也擠占了龍頭企業本身的發展資金,同樣也會制約龍頭企業規模的擴大,以至于阻礙基地農戶的發展。

  更令人擔憂的是,隨著以降低不良資產,提高商業化程度為主體的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入,農村金融缺位的問題可能會愈演愈烈。自2003年開始的農信社改革,在減少不良資產、擴大資本金投入、機構改革以及減少農信社的經營風險上取得了很大成績。

  然而有一利就有一弊。農信社的改革減少了農信社本身的風險。與此同時,由于大部分農信社法人從鄉一級上升到縣一級。這很可能會導致資金更多地流向縣城經濟,流向工商業,流向城市。事實上,從銀行管理的角度看,過多的網點,過小規模的貸款都會增加銀行的經營成本。從商業化角度來看,農信社及農業合作銀行可能會更多更快地從農村撤離,特別是從貧困地區的農村撤出。事實上,在九十年代末,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以及股份制銀行的改革過程中,就出現了商業銀行網點從縣城大規模撤離、從貧困地區撤離的現象。很難保證同樣的問題不會在當前農信社的改革中再次出現。

  當然農信社作為一個商業組織,有它自己選擇經營模式的權利。在縣城經濟缺乏金融服務的情況下,農信社有很多的商業機會。從商業的角度,從利潤的角度,農信社選擇向縣城經濟靠攏,本來也無可厚非。農信社作為一個合作金融組織,應該為社員、為股東謀利益,不應該承擔過大的社會責任。現在的問題是當農信社大規模撤離后誰來填補農村金融的空白。

  在這里需要討論的是農村金融到底有沒有生存的余地。如果只能是政策性金融才能在農村存活的話,我們就應該在農村大力發展政策金融,由國家出錢來解決農村金融的問題。

  二.國際上農村金融的成功經驗

  農村金融長期以來被各國政府認為是一難啃的骨頭,盡管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源,成效一直很差。 但是近十多年來,人們對農村金融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很多國家走商業化的道路,打破農村以國有銀行為主的金融中的低利率、低回報的方式,以創新的模式,通過民間投資,成功地發展了一批商業上可持續的農村銀行。國際經驗證明,在合適的機制下,農村金融完全可以以商業化的形式存在以及大發展。從七十年代末開始的農村小額貸款運動,最先從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孟家拉國開始。現在已經遍及全世界。好幾億人受益于這種對農村與城市低收入人群的新型貸款與貸款回收方式。小額信用貸款首先在孟加拉得到成功。爾后又在印度、尼泊爾、菲律賓得到推廣。與小額貸款類似的泰國農村和農業合作銀行(BAAC)銀行,印尼人民銀行(BRI)等,都是亞洲國家成功地推行農村金融的典范。中南美等國把農村小額貸款的方式加以改革,運用到了城市貧困人口開辦的微型企業中,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很多的小額貸款銀行不但不需要國家的投資,而且還能創造很高的利潤。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世界上投資回報最高的10個小額貸款、微型金融銀行遠高于最好的商業銀行。印尼人民銀行2003年到美國主板市場上市。一年后股票價格上升三倍。

  在政府支持下,亞洲一些比較貧困的國家如蒙古、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國,近年來也成立了一些小額貸款為主要業務的農村銀行。在短短的幾年里,這些銀行都成為了本國效益最好的銀行。其中蒙古的可汗銀行在短短幾年里把幾經破產的一個國有農業銀行改造成了一個有全新所有制結構、全新業務的可盈利金融機構,成為蒙古國盈利最高的銀行。最近它還被一家日本銀行收購。柬埔寨的ACLEDA銀行投資收益率則進入全世界的前十名。這些案例都說明,農村金融是大有可為的,在商業上也是可持續的。

  國際經驗還說明,農村金融要有一個全新的機制,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操作方式才能取得成功。農村金融要打破傳統銀行對少數富裕的客戶服務的思路,把工作對象放到廣大的農民身上,要為大多數人服務,這種服務不僅是存款的服務,而且更要是貸款的服務。“窮人也能用好貸款”是孟加拉“鄉村銀行”用了十幾年的實踐證明出的一個重要結論,這一結論不僅適用于十分貧困的國家,也同樣適用于中等收入的國家甚至于發達國家,事實上,在過去的十多年里,中國也先后開展了好幾百個小額貸款的試點,幾乎所有的試點都證明,即使是貧困地區的貧困農民也能用好貸款,還好貸款。

  第二,農村金融要取得成功,就要有一種與一般商業銀行不同的貸款與還貸機制。這種機制首先是要打破以不動產抵押為核心的貸款抵押機制。農民一般不具備很多的可抵押的不動產,因此要另辟蹊徑。通過投資項目的未來現金流甚至通過幾戶聯保等方式替代不動產抵押。為廣大農民服務的貸款還不能以商業銀行坐商式的經營方式。信貸員要到村子里去,把存貸款的業務做到村里,做到田頭,以減少農民的負擔。

  第三,農村金融的成功往往要還需要新型的機構,或是徹底改革現在的金融機構,使之以全新的面貌出現。以上所示的小額貸款人特征的農村金融是一種與傳統銀行模式完全不同的金融模式。在傳統的金融機構中很難大規模運作。因此,成功的小額貸款機構往往在新成立的,或是對原有機構經過脫胎換骨的改造后的機構。想通過傳統的金融機構來很好地執行這種全新的業務,成功的幾率較小。

  三.新農村建設中需要多元的農村金融

  因此,在我國開展的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增加社會發展投入為特征的新農村建設中,需要農村金融的配合。特別是要有金融機構來滿足廣大農戶的生產性貸款需求。否則路修起來了,電拉進來了,醫療衛生條件改善了,但農民沒有一個較快增加的收入的方式,新農村建設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反之,在改善生產的外部條件后,配合一部分的資金貸款,使有項目但缺資金的農戶能夠很快地抓住機遇,就能使新農村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使農民真正能達到增產、增收,提高生活水平的目的。一部分農民還會利用貸款資金走出貧困的農村,進城打工加入城市化行列,這樣同樣能達到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目的。

  中國的小額貸款起步并不晚。在國際機構,民間組織的支持下,我們曾經有過300多個小額貸款試點,遍布幾乎全國所有的省市。大部分試點在開始的時候也都做得不錯。然而,除了農信社開展的農戶貸款之外,絕大部分的小額貸款試點都長不大,不少還半路夭折了。為什么農村小額貸款銀行能夠在那些貧困的、低增長的亞洲國家成功,而在中國這塊全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經濟中,多元化的農村金融就做不好、做不大呢?

  這里的主要原因就是金融管制的問題。其他國家的監管當局都是在大力推動小額貸款機構的成長。 在政策上給予扶持。 而我們的小額貸款機構大部分都處于一種非法狀態。 直到最近,有關部門對小額貸款機構的態度基本上是允許試點,但不允許升格為正規金融機構。再者,我國很多小額信貸機構的目標在一開始就有偏差,著重強調它的扶貧功能,以公益性的小額貸款為主。參與的組織也主要是婦聯、慈善組織、研究機構等。而不是以商業運作的方式來推動小額貸款的發展。

  經過多方的努力,2005年12月下旬,有關部門批準了山西平遙成立兩個只存不貸的小額貸款公司, 2006年1月,四川廣元的小額貸款公司也被批準掛牌。這說明中國的多元化的農村金融政策逐漸在放開。我們希望有更多的農村金融試點機構出現。 試點是有風險的。中國幅員遼闊,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差別很大,沒有一定的數量,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可能說明不了問題。多一些試點,可以摸索出更多的經驗來。

  再者,目前對小額貸款試點機構的的只貸不存的政策應該只是一個過渡措施,條件成熟時要及時調整。從商業角度看,只貸不存的小額貸款機構很難長期存活。只貸不存的機構實際上是一個投資公司。它要承擔巨大的風險,付出很高的操作成本,但回報則僅是利息率。小額貸款機構如果不能吸收存款,就不可能成為真正可贏利的商業模式。各國經驗都證明,農民不僅僅需要貸款服務,他們也需要存款服務。只要嚴格挑選,配合存款保險體系,風險也是可控的。當然,也可以由商業銀行與政策銀行對成功的小額貸款公司提供批發貸款。

  同時,小額貸款主要是為農戶的種植、養殖業服務的。而這些行業受天氣、市場的影響很大。除小額信貸機構本身要建立風險儲備金之外,還應該配合農業保險,以減少小額信貸機構的風險。經驗證明,農村金融機構很難抵御大規模的氣候異常、大面積的病蟲害等系統風險。只有通過更大規模的農業保險才能解決這類問題。

  多元化的農村金融還可以有其它的形式。 最近,我們與北大經濟研究中心林毅夫教授設計的通過農業龍頭公司成立擔保公司,也是多元化農村金融的一個可行的模式。通過調查和研究,我們發現龍頭企業對生產基地內的農戶的生產、經營狀況了如指掌,而且通過收購又掌握著農戶的現金流。這些都是在金融上非常有價值的信息和控制手段。如果由龍頭企業成立一家專業的擔保公司,來擔保和其關系緊密的農戶向信用社或農行的貸款,農行、信用社風險就會大幅降低,貸款意愿大大加強,那么,農戶就可以借到錢來發展生產。對龍頭企業來說給這些農戶提供擔保風險非常小,而且,根據國家的規定,擔保公司每一元的資本金可以給高達5 至10元的貸款提供擔保。推廣龍頭企業加擔保公司加銀行加農戶的四位一體的金融創新方式,龍頭企業就可以迅速擴大基地規模、做大做強。

  農村多元金融機構的發展在我國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它是利用金融與市場的手段來幫助廣大農民增加收支的一個好辦法。農民,特別是中低收入農民,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農業又不是我國經濟的比較優勢所在。農村問題的解決更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僅靠金融機構本身,并不能完全解決三農問題。換句話說,國家有必要也有責任來幫助農村金融機構克服各種障礙與不足。這些幫助不僅是政策上的,可能還需要一些資金上幫助。在全社會的參與和幫助下,我們一定能夠走出一條解決三農問題的新路來。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603,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