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芬14日專欄之華盛頓:美國歷史的集體記憶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4日 09:01 新浪財經 |
王利芬,新浪專欄作者,先后就讀于華中師范大學政治系、北京大學中文系,獲法學學士、文學評論專業碩士和文學博士,1995年至1999年在《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新聞調查》三個欄目中任記者、2000年至2003年底任《對話》欄目任制片人兼主持人。2003年至2004擔任《經濟信息聯播》、《全球資訊榜》、《第一時間》、《經濟半小時》總制片人。2004年九月赴美國耶魯大學和布魯金斯學會研究美國電視媒體,回國后正在寫作一本有關美國電視媒體的書,此書將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11月14-11月18日,新浪財經把一周的時間留給王利芬。----編者按 華盛頓:美國歷史的集體記憶 11月14日 星期一 文 攝影/王利芬 我很慶幸有將近一年的時間能生活在華盛頓特區,對這個城市的一點點的熟悉,會極大地幫助對美國這個國家的逐漸理解,進而幫助對新聞媒體的認識。這是一座歷史城市,同時也是一座制造歷史的城市。 為了對華盛頓城區有一個整體上的認識,我從四月份就開始帶著華盛頓城區地圖在傍晚時跑步。幾個月下來,我已基本跑完華盛頓主要的街道、華盛頓城區所有的景點,重要的建筑、博物館、跑過了城內普托馬克河上能通人行道的每一座橋梁、連接老城區喬治城的每一條通道、還有重要街區和黑人居住區。這種感官上的生動認識是開車、打的、坐地鐵等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是無法比擬的;也就是說,我是用雙腳在認識華盛頓。 我第一次來華盛頓是1997年,那時是作為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的記者報道江澤民主席對美國的國事訪問。在我的印象中,我們當時住在白宮附近的一個酒店,大約幾天的樣子,住在賓館,出門坐車,采訪的人物多半在酒店,報道的地點在白宮,幾天下來根本不知道這個城市的東南西北。在這幾個月的跑步中,我竟有一次找到了曾住過的那個酒店,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能找到一個自己稍稍熟悉的地方會有一種格外不同的感覺,仿佛既能給過去的日子找到一種抓手,同時也能融化一些今天的陌生。當我慢慢走進酒店大堂時,一年遙遠的熟悉躍入眼簾,八年過去了,時光似乎停留在依然光亮的地面上,過往人群的低聲交談中,似乎沒有時間背景的綿長的背景音樂里。 這些純屬于我個人的記憶。而華盛頓整個城區的設計卻是要給這個國家的人們關于歷史的集體記憶。穿行在城市中就是行進在美國這個并不長的歷史長廊里,創造了美國這個國家的歷史人物以各種形式結構著這個城市,也在訴說著這座城市。 華盛頓城以國會山頂為中心,分為四個區,街區東西由二十六個字母組成,南北由數字組成,斜形的大道一共十三條,它代表著獨立戰爭時的十三個州,大道以這十三個州命名。在斜道與東西和南北街市交界的地方有很多圓圈式的公共綠地,在中間通常會有一些雕像,它也常是人們聚集在一起進行公共活動的地方。 除了這些街道外, 華盛頓還有另外兩條最重要的大道,如果從國會山向下俯看,呈平行狀態的兩條大道在視線中會延伸很遠,它們分別是獨立大道和憲法大道。美國的獨立宣言是這個國家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而憲法則是這個國家所有的人必須遵守的圣經,沒有任何人、團體、黨派能凌駕它之上,當然它也是美國這個法制國家的根本保證。走在這兩條道上你會很想找到《獨立宣言》和憲法來讀一讀,看看到底這兩件東西為何置于如此重要的位置。在阿靈頓國家公墓我買到了將這兩樣東西合在一起的小冊子,從外表看,它直的像一個護照。 在獨立宣言中這樣一段話是最有名的: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That to secure these Rights, Governments are instituted among Men, deriving their just Powers from the Consent of the Governed, that whenever any Form of Government becomes destructive of these Ends, it is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alter or to abolish it, and to institute new Government, Laying its Foundation on such Principles, and organizing its Powers in such Form, as to them shall seem most likely to effect their Safety and Happiness. 這里的天賦人權指不可剝奪的權力,包括言論自由、宗教自由、集會自由以及受法律平等保護的權利。這段話極深地體現了美國這個民主社會的指導思想,《獨立宣言》的精神深深奠定了美國憲法的基礎。《獨立宣言》起草于1776年,那時美國的立國者聚集在費城起草了這個獨立宣言,解除了與大英帝國的政治紐帶,從此一個新的國家由此誕生了。十一年后,當他們贏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時,他們中間的許多人再次相聚,并吸收其他人一起起草了如何統治一個國家的規程,這就是后來的美國憲法。兩年之后,一個新的政府建立了,自此美國《獨立宣布》和《美國憲法》一起成為立國的根本基礎。《獨立宣言》實際上是立國者們對未來國家所做的一個道德設想,和對立國原則的描述,而《憲法》則是對一個國家如何運作的具體規定,它的開篇中“We the People”這句話在各個場合曾無數次被引用,如果不讀憲法,根本不知道它的含義,美國憲法的開宗明義是這樣的: We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form a more perfect Union, establish Justice, insure domestic Tranquility, Provide for the common defence, promote the general Welfare, and secure the Blessings of Liberty to ourselves and our Posterity, do ordain and establish this Constituti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憲法中對立法、行政、司法的權力都有著極其詳細的規定,它清楚地寫著政府的基本責任、權限、程序和制度,其中憲法認定“公民自治”進行了闡述,它的一條理論基礎是,公眾允許政府行使權力,公眾是理論上的權力擁有者。公民可以反對某個政黨和某一屆政府或政府中的一些人,但他們不反對這個體制,所以在美國你可以看到大街上有許多反對某個政府官員或總統的聲音,書店里以及各媒體上對現任政客的各種嘲笑層出不窮,但這一點也不影響這個國家的穩定,因為人們并不反對體制,這個體制也是被廣泛認同的價值觀和共同享有的精神財富,它是指導社會一切活動之下的堅實基石。美國可以說是世界一切文化、膚色、人種的大熔爐,無論你來自哪里,無論你是多么地與眾不同,你必須在這個體制的規定下行事,這個體制已化作了一個個的細小的法律規范著人們的行為。 在美國的國家檔案館中,《獨立宣言》和《憲法》的手稿成為檔案館中的鎮館之寶,有一個大廳專門展出這兩件東西,為了怕光線破壞這兩件手稿,展出大廳只有頂上有一點光,而在手稿周圍有一種專門設計的極弱小的黃色光點,這些光點與發黃的,已退色的手稿曾現出一種特有的歷史感。
沒有誰比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與這座城市的關系更密切了,整座城市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在國會山那棟最著名的圓頂建筑上,從外面看過去是武裝的自由女神雕像,而里面的頂端的壁畫上就是他的畫像。在華盛頓市區最令人注目的也是具有標志性的就是高大乳白色的華盛頓紀念碑。紀念碑聳立在市中心,也離普托馬克河流不遠,順著這條河流而下幾十公里的地方就是華盛頓的老家,作為第一任總統,他干完八年兩個任期后就回到了他的老家,他喜歡的農場。這位被稱之為“正直人中最偉大者和偉大者中最優秀者”的立國元帥,完全可以一直當總統當到他生命中最后一息,但他選擇了退職,把總統這個職位的交接做得穩定而順利。
華盛頓紀念碑和遠處的國會山以及水池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紀念館,在這里你看到人與環境的合諧。 除了華盛頓紀念碑,最顯著的莫過于美國第三任總統杰佛遜紀念碑和林肯紀念碑了。這位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以及許多著名的法案如思想自由法案的、全民教育法案的起草者,佛吉尼亞大學的設計者,他帶給美國的民主思想,對美國的廣泛貢獻少有總統能比,在美國受到尊敬的廣泛程度也是空前的。他的逝世也非常的有意思,是1826年的7月4日,也就是美國國慶日。
林肯紀念碑與國會山頂遙相呼應,其重要程度可見一般。在他的紀念碑內是他著名的葛提斯堡講演,這個極短的講演一直流傳至今,我記得請人給我一字一句講解時,這篇短小文章中深刻含義的確讓我驚嘆不已。1997年, 江澤民主席在訪問美國期間背了其中一段。在今年夏天的一場以《美國》為主題的室外音樂會上,這個講演像詩歌一樣被朗誦,它無疑已成為美國人的精神財富一部分由于這個講演極短,我想免去讀者們找的辛苦,我摘抄在這里: 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upon this continent, a new nation, conceived in liberty, and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Now we are engaged in a great civil war, testing whether that nation, or any nation so conceived, and so dedicated, can long endure. We are met on a great battle field of that war. We have come to dedicate a portion of it, as a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ose who died here, that the nation might live. This we may, in all propriety do. But, in a larger sense, we can not dedicate—we can not consecrate—we can not hallow, this ground—The brave men, living and dead, who struggled here, have hallowed it, far above our poor power to add or detract. The world will little note, nor long remember what we say here; while it can never forget what they did here. It is rather for us, the Living, we here be dedicated to the great task remaining before us—that, from these honored dead we take increased devotion to that cause for which they here, gave the last full measure of devotion—that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 that the nation,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除了以上所說在幾個醒目的紀念碑,還有更多紀念碑散落在或者掩映在國會山綠化帶中,在這個綠化帶的樹木草地上,還掩映著一系列的各種歷史人物的雕像和墓碑,美國三次大的戰爭,二戰、越戰、韓戰紀念都在這里。 林肯紀念堂身后是跨過普托馬克河的阿靈頓紀念碑大橋,它連接著一望無際的阿靈頓國家公墓,綠色的草地上排放整齊的大面積的石碑讓人感覺生和死的邊界變得十分模糊。阿靈頓國家公墓是美國一百多個國家公墓中最著名的,總共有29萬為國損軀的軍人和他們的家庭成員安息在這里,已故總統肯尼迪和他的妻子以及曾任大法官的弟弟都安葬在這里。從內戰開始,可以在這里找到美國每一次戰爭的足跡,624英畝的綠地上成片的墓碑也可以看作一部無聲的美國歷史。
晚上,淹沒在黑暗中整個城市中透出的密密的星星點點的燈光其實就為了國會山、華盛頓紀念碑、杰佛遜紀念碑以及林肯紀念碑的背景,因為有極強的燈光照射在它們身上,從很遠的地方都能看到它們,晚上,它們真正成了這座城市的中心,像一個個安詳的歷史陳述者。
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在一個民主國家里,政府并不是決定一切的因素,它只是許多不同的機構、政黨、社會組織中的一個較重要的一個部分,這一點,對于中國人來說要理解并不是一個十分容易的事情。因為在中國國家幾乎是所有重要資源的掌握者,其各種各樣的協會也基本上由國家管轄,民間組織很少,所以在中國社會力量是極其小的。在這樣一個國度的民眾要理解美國這樣一個由各種政治力量組合成的國家是較為困難的。 在美國這樣的民主社會中,有許多機構在運作,既有全國性的,也有地域性的,有各種利益團體,各種特別的群體等等,在華盛頓地區有數不清的各種協會在這里設有總部,大多數協會都會有游說者施加對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的影響,如向國會的游說者。這些協會或集團可通過發動公眾,促進競選運動,承擔法律訴訟,散發立法建議,支持候選人等活動來產生社會影響。這些獨立于政府的利益集團所斗得如火如荼的事情都是為了某一個群體的某些利益,而美國有那么多利益團體,那么每一個團體都這樣來做的話,必須有一個大家共同捍衛的東西,這就是美國憲法,任何利益團體,任何個人都必須在憲法下行事,這是美國立國的根本,也是這個國家運轉的軸心。有一位來美國許多年的經濟學者深深感嘆統治美國這樣一個文化如此多元的國家,如果沒有憲法以及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律體系的話,這個國家幾乎一刻也沒辦法運轉。可以說憲法和各種法律的力量是這個國家運轉的軸心力量和一個國家的地基,只要地基是牢固的,國家就是穩定的,不管在此有多少力量在這個國家發生著作用。的確是在這個國家找不到任何超越于憲法和法律之外的力量。在加州女植物人事件中,布什總統表態讓那個女植物人活下去,但最后還是被高級法院否定了,這樣的話,按照法律規定,那個女植物人只能被餓死。 法律就是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