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滯后:中國經濟前行的尷尬之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8日 19:14 中國產經新聞 | |||||||||
CIEN評論員 朱冰堯 近期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的PVC保鮮膜事件,最終以質檢總局采取禁止企業在生產PVC保鮮膜時使用DEHA等政策監管措施而告終。 從不粘鍋的特氟龍致癌、三氯生致癌、炸薯條含致癌物到現在的保鮮膜致癌風波,
這一切似乎都應該讓我們對職能部門豎起大拇指,但與此同時我們卻又看到了另外一種令人擔憂的現象:每一次的食品安全事件都在沿襲著這樣的運行曲線:出現問題——引起關注——修改相應標準和法規——再出現問題——再引起關注——再修改相應標準和法規。這樣的怪圈一直在中國產業經濟的問題事件中延續著。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怪圈,是由于中國的產業經濟領域與國際標準不一致造成的。標準滯后已經成為了中國經濟前行的尷尬之痛。按說,這次保鮮膜事件中的PVC材料,歐洲早在1992年就禁止使用為食品包裝材料,日本也在2000年禁止使用。美國、新加坡、韓國和歐洲各國現已全面禁止使用,但在中國市場上卻還有大量PVC材料被用于食品包裝,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現行的國家衛生標準是1988年制定的,認可PVC可以作為食品包裝材料。 由此可以看到中國經濟的一個軟肋:行業標準總是滯后于經濟安全事件。這種阻礙中國經濟前行的尷尬之痛,只有在出現問題時才會刺痛決策者。于是,前述的“出現曝光事件,而后領導關注重視,再行完善相應標準和法規”的循環怪圈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這樣也讓那些心懷僥幸心理的官員們產生這樣的情緒:只要不出事,就得過且過,沒有必要深究,出了事后再想辦法解決。 按說中國針對各行業標準制定了不少,但由于起點低,更新慢,行業標準存在的問題還真不少。如有的產業及其相關領域,根本沒有相應的標準,標準有交叉重復,又有空白;許多標準制定得過于粗放,標準技術含量低,大多低于國際標準;許多標準一經制定,幾年甚至十幾年不變,直到出了事,才想起來修改等等。由于標準的制定部門比較多,分類相對比較亂,就造成這些標準在實際經濟運行中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同時,標準化問題不僅僅只是一個經濟安全問題,它還涉及到經濟全球化。目前中國企業實施全球化的普遍障礙也正是標準化,這不僅包括標準化的產品,還包括了標準化的運作方式和組織方式。本來中國企業非常有條件實現全球化競爭,但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在質量監管、生產過程及服務方面加強標準化。 記得戴爾中國總經理符標榜曾向媒體透露了戴爾縱橫全球的一個秘訣,那就是標準化。標準化使戴爾在全球獲得發展商機。今年初IDC的調查發現,70%以上的IT經理提出會采用標準化的產品,因為這樣會大幅度降低用戶的總體成本。 還有一個商業故事也能讓中國企業警醒。去年肯德基在中國要停止銷售土豆泥,因為在全球范圍內肯德基的土豆供應跟不上。當時這個消息讓很多人不能理解,因為中國是傳統的土豆生產國,土豆還經常供大于求。但遺憾的是,中國土豆沒有去適應西方標準。結果,中國的農民在去年失去了很好的商業機會,而這個商業機會的價值是3億元人民幣。 要想實現經濟安全和經濟全球化的目標,就有必要讓標準先于事件。一是標準要隨著經濟發展和時代變化及時更新,主動與國際接軌。二是強化有關標準體系的公共政策執行力。通過對行業標準制定后的強力推廣與執行,確保新標準的貫徹落實。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再次面對標準滯后經濟事件所產生的尷尬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