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新之9月29日專欄:為什么還是郎咸平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9日 09:48 新浪財經 |
陸新之,新浪專欄作者,從業十三年的傳媒工作者,現為綜合性時政周刊《新世紀》主編。他熟悉資本市場和商業環境生態,歷任三聯生活周刊主筆,經濟觀察報財經主筆,駐華南首席記者以及華南新聞中心主任,新版《中國房地產報》核心采編成員。他長期為海外多份財經報刊撰寫相關文章,對于資本市場和企業微觀環境有豐富認識,視野開闊,角度獨特。同時,他也有著深厚的人文背景,文章跨歷史、文化、藝術與時尚等等范疇,涉筆成趣。 9月26-9月30日,新浪財經把一周的時間留給陸新之。----編者按 為什么還是郎咸平 9月29日 星期四 文/陸新之 時近十月,郎咸平教授再度頻頻亮相,談鋒所及,又是知名大企業,又是MBO,還加入了新的產業分析和臺灣思路。 郎咸平風暴隱隱有再現的趨勢。 去年夏天,人均GDP已經超過一千美元的中國經濟依然保持高速增長之際,一場由媒體主辦事先根本對內容不清楚的商業演講,迅速引發了一場全國性的辯論。生于臺灣、學自美國、家在香港的經濟學家郎咸平,在上海復旦大學的這次演講中,一如既往地對于看上去和他沒有關系的MBO。在之前他抨擊的幾家知名企業都對他保持沉沉默,所以他這次繼續長篇大論地批評了中國最知名的民營企業所有者之一的顧雛軍。郎指摘顧利用改革之名侵吞了大量國有資產,而顧隨即控告郎誹謗。隨后雙方對簿公堂,還有大批學者在科龍的組織下為顧造勢,而郎咸平則發動群眾民意作為回應。雙方僵持了接近半年。再然后,顧倒了。 和郎顧交鋒類似的爭論在過去十年中時常有所聞,但是這一次的激烈程度、牽涉范圍和反應強度則超出了大多數人(包括郎咸平本人)的預料之外。中國是現在全球市場化歷程之中最大規模也是最重要的嘗試,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公共資源和財富的實際方式和流變趨勢如何,成為十三億人口國家關注的焦點之一。 這個令公眾印象深刻的例子,配合郎咸平非常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和身體語言,看上去效果非常理想。雖然,為此一直到今都有人憂心忡忡地指出,郎風暴帶來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改革的停滯乃至倒退。 炮轟了內地聲名赫赫的企業和管理者之后,在反對聲音洶涌襲來的時候,他仍然一次又一次不知疲倦地在講壇和采訪之中發出自己愛憎極為鮮明的聲音。有人說他是股民守護者,是社會良心;他說謝謝了,但我不搞傳教士那樣的道德批判,我只是一個堅守自己學術信仰的學者,沒有被神化的必要。有人說他沽名釣譽、為了出名不擇手段,暗示他不厚道,無恥;他說,我只是用數據說話,把我的研究結論公布給社會。媒體說他是學術搖滾,說他自稱要當謝霆峰和小燕子;但是他說,這些只是戲言。 我所見的郎咸平,其實有兩面。一面是“研究的郎咸平”,另外一面是“表達的郎咸平”。 這兩面的郎咸平,有時候重疊,有時候又是截然分開的。 因為目睹郎咸平四年來在內地和香港的社會活動較多的媒體工作者。我個人最大的感覺是,他的演講表達比起書面文字要生動和充滿魅力許多。僅僅是看他的觀點和文章的紙面記錄,其實是一大損失。 作為一個被看作是善于(其實更多是樂于)和媒體(其實是公眾)對話的學者,郎咸平總是會按捺不住象是面對觀眾一樣用夸張的言行來強調和突出他的重點。這種和李敖類似的帶有表演風格的郎咸平,是“表達的郎咸平”最大的特色所在。所以,才有了媒體筆下關于林覺民和謝霆峰混合的強烈印象。 不過,無論你是否喜歡“表達的郎咸平”,但是“研究的郎咸平”的內涵和殺傷力是不能忽視的。 在2004年8月,當我正在寫作《“郎”風暴》的時候,在臺風襲港的風雨之夜,在尖沙咀東部他那被香港媒體稱為豪宅的住宅里面,他罕有地,字斟句酌地解釋自己:“現在很多的媒體,有一些關于我的報道,開始用上了人格高尚的贊譽。我感謝他們,但是在學術面前,我的研究都是以數字說話,是完全客觀公正的,而且這個方法是可以被復制,結論也可以被驗證的,這就是我的貢獻,而這也就是所謂的真正的科學。這個貢獻竟然造成了如此轟動的效應,是我所始料未及的。但是如果這種科學的貢獻被冠上人格的高超等等神化的贊譽的話,那似乎抹殺了我真正科學的貢獻,而將我推上了以道德角度批判企業的神壇,這種傳教士形式的批判絕對不是我的專長,而且也有悖于我這幾十年嚴謹治學的科學訓練。我相信我對這個社會的真正貢獻就僅僅只是這個科學的態度而已。” 無論是對民營企業掠奪性的判斷,還是對產權改革的質疑,無論是反對人民幣升值還是對宏觀調控的肯定,這些都是郎咸平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思維沉淀,雖然這些結論學界還存在爭議,不一定很能為外界接受,但是這都是他長時期研究的結果,所以,他會不斷通過很多方式表達出來。 他可能過分高調和強勢,可能太多時候采取和內地學者方式不一樣的表達方式,但是,這些讓人不適應的地方,和他的學術研究的價值沒有關系。他的態度和情緒,也不能成為抹殺他充滿勇氣提出獨立特行觀點的價值。 事實上,這個判斷,不僅適用于2004年的郎咸平,同樣適用于2005年以及以后的郎咸平。 執筆之際,欣聞郎教授十月起將有一系列重頭報告陸續發表,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加希望看到郎咸平教授他今年來對于未來25年中國走向的研究結論。因為這個商業年代其實更加需要的是具有視野和前瞻性的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