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正文
 

朱冰堯9月12日專欄:國內市場的國際化綢繆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2日 09:24 新浪財經

  

朱冰堯9月12日專欄:國內市場的國際化綢繆

新浪專欄作者朱冰堯。(資料圖片)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朱冰堯,新浪專欄作者,70年代生人,成長于黃土高坡,立志于闖蕩京城。大學畢業即進入省報從事財經新聞報道,隨后擔任都市報編輯部主任、編輯中心主任、主編助理,而立之年籌建中國惟一農業高新科技示范區機關報——《楊凌示范區報》,并擔任社長兼總編輯。2001年通過競聘擔任《三秦都市報》總編輯,率先實現省級都市報的獨立法人體制。撰寫大量經濟類新聞及評論,個人專欄評論《尖鋒時評》相繼被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浪網、東方網、鳳凰網、南風窗等媒體和網站轉播轉載,撰寫的稿件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省級新聞獎和行業新聞獎。現為《中國產經新聞》報社主持采編工作的副總編輯。

  9月12-9月16日,新浪財經把一周的時間留給朱冰堯。----編者按

              國內市場的國際化綢繆       9月12日   星期一

  文/朱冰堯

  近日看到不少“走出國門”的企業,多數信誓旦旦于“國際化”,似乎只有洋市場才能算得上是國際化的市場。于是成熟的企業走出去了,新興的企業走出去了,連一些在國內市場尚未站穩腳跟的企業也走出去了。

  不可否認,能夠走出去的企業確實是有魄力有膽識的企業,一些企業在國內市場上也是可以呼風喚雨的。但借助于壟斷地位或國內市場的不充分競爭,而贏得的短期市場效益和利潤,只會在國內市場日益國際化和國際競爭日益國內化的形勢下,逐漸土崩瓦解。

  也就是說,以往在國內市場上叱咤風云的優秀企業實際上潛含著危機。特別是那些壟斷性的企業,借助以往的賣方市場形成的市場地位,自然不把國內市場的競爭看在眼里。那么,優秀的管理和人才,充裕的資金和研發力量,都集中到“走出國門”的國際化市場上去了。相反,對于企業發展根基的國內市場危機卻視而不見。顯然,“國內市場國際化,國際競爭國內化”,這將是擺在中國政府和企業面前的現實問題。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國內市場正逐步融入全球經濟。我們的企業不僅要懂得與國內企業競爭,也要懂得在國內市場與國際強手“過招”。經濟全球化造就了這樣的國內市場化趨勢: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之間,已沒有明顯的國界和地界之限。國內企業和外資企業正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競爭共贏的新局面。

  一份調查顯示,在國內洗衣粉行業外資企業產品銷售額約占35%,

化妝品約占36%,香皂占40%,醫藥占13%,電子占33%,引人注目的美國
可口可樂
和百事可樂占全國飲料市場的19%左右。此外,在汽車、彩色膠卷領域等,外資比例更高。中國企業顯然要學會在自家門口、在自家后院中“與狼共舞”,學會運用國際手法參與國內市場競爭。

  經過近幾年的激烈競爭,國內許多企業家坦言:我們不再害怕國際競爭,也不怕來自經濟全球化的壓力,因為國際競爭早在國內市場領略,世界最強的對手也已經和我們“過招”。另一方面,一些企業通過合資、合作或其他協作方式,與國際上的跨國公司形成了有合作又有競爭、有聯合又有分開的局面。而在國內許多行業的市場中,競爭已經極具國際化了。比如汽車行業,無論是開發、采購,還是制造和營銷服務都具有全球化的色彩。國際汽車行業九個大集團,基本上全部進入到中國,既進行本地化生產,又進行本地化開發。要在國內市場立于不敗,就要把我們的自主企業放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國內競爭國際化過程中快速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

  所以說,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實際上更應該首先是“國內國際化”。也就是首先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站穩腳跟做大做強后再去實現“走出國門的國際化”。青島啤酒有一個眾所周知的國際化兩步論:第一步是在已經國際化的國內市場獲勝,即內向國際化;第二步是外向拓展。青啤發力的重點放在實現其“內向國際化”。同時,“外向國際化”在原有基礎上不放松。在國內市場運用國際化戰略,先在自己家里打贏國外公司,再在國外對抗同樣的對手,這不失為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明智之舉。

  未來幾年將是中國國內市場的高速震蕩期,震蕩的結果將會使市場運作更加理性。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單靠壟斷地位或價格競爭不能建立核心競爭力,不是長久占領國內市場,而應該站在國際化的高度,把每一個國內的競爭對手都當做國際化的大公司,把每一個國內的消費者都當做國際上成熟理性的消費者,為他們提供一流的產品和服務。只有采取國際化的國內市場策略,那么就算“狼群”真正來時,我們依然可以“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