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國英:外來工子女義務教育費用難于承擔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5日 10:44 南方都市報 | |||||||||
中國觀察之黨國英專欄 據《南方日報》報道,廣東省政府日前廣東省政府公布了《廣東省教育現代化建設綱要實施意見(2004-2010年)》。文件的一大亮點是提出按照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全日制公辦學校為主的原則,把非戶籍常住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發展總體規劃統籌安排。
按照廣東省的計劃,凡在廣東省居住半年以上并有固定住所、穩定工作和穩定收入來源的非戶籍人口,其適齡子女隨父母流入廣東省的,將列入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范圍。非戶籍人口在同一市、縣(市、區)連續暫住5年以上,有固定住所,有合法就業或經營證明,有生育證明并依法納稅的,其子女入學與當地戶籍人口子女同等待遇。如果我理解不錯,后一類型的孩子在高中就學時也享有與城市孩子一樣的待遇。 廣東省的這項計劃非常重要。廣東省是吸納外來務工人員的大省,目前全省非戶籍常住人口約占全國非戶籍常住人口的1/3,解決好他們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對于全國在這方面工作的改善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廣東省的做法也是貫徹中央政策的具體體現。2004年,國家教育部等部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免除城市務工者子女義務教育階段的借讀費。中央政策發布以后,北京等地方陸續出臺了規定,將中央政策付諸實施。依我看,廣東省不妨采取更積極的政策,讓所有農村務工移民子女一舉享有與城市居民一樣的讀書權利,而不必有“連續暫住5年以上”的規定。 事實上,從全國總體看,國家有能力免除城市務工者子女的義務教育費用。據估計,全國來自農村的城市務工者所攜帶的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在100萬人左右,依人均每年教育經費1400元計算,需要總費用每年約14億元。如果采取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政策,更多的進城農民成為城市的常住人口,從而有更多的孩子需要在城市的學校讀書,例如,孩子們在數量上增加幾倍,各級政府的總財力也還是可以承受的。 農村移民的子女在城市讀書也許會增加校舍容納壓力,但這個問題不會過于嚴重。近幾年,全國小學生人數每年減少數量達到400多萬,再過幾年,初中的學生人數也會下降。學生減少的情形主要發生在城市,由此可以騰出一些校舍資源來滿足農村移民子女的需要。事實上,一些大城市的小學校舍資源早幾年已經開始出現過剩,把這些資源利用起來幫助移民子女正當其時。 農村移民子女教育經費的增加,發達地區的政府應勇于承擔。農村勞動力來到城市不是吃閑飯的。哪個地區吸引農村勞動力多,農村勞動力對哪個地區的貢獻也大。珠三角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的經濟騰飛與農村勞動力的貢獻有密切關系。這些地區從財政收入拿出一部分來支持那些隨務工父母親來的孩子們讀書,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如果對農村移民采取更積極的政策,他們的孩子們中的大部分會將所學知識貢獻給這些發達地區,成為這些地區經濟長期增長的基礎。 中央政府也應在財政上對農村移民子女在城市讀書給予支持。來到發達地區的移民,大部分出自不發達的農村地區。他們的孩子離開農村,也節省了中央政府為支持這些地區的教育而發生的轉移支付資金,至少使這部分資金的增長低于預期的增長。由此發生的資金節約,應投入到城市,幫助地方政府增加接納移民子女讀書的能力。 在全國各級政府調整農村移民子女的義務教育政策后,會不會發生大量農民沖著這種新政策而大規模涌向城市?我看不會。農民進城的目的主要是為打工掙錢,并非為孩子在城市享受教育條件,否則也不會發生大部分務工者把幼小的子女留置在農村的事情。據我們觀察,一些小城市完全放開了戶口限制,農民子女自然享有了在城市受教育的權利,但并沒有見到農民蜂擁而至,原因是這些小城市缺乏就業機會。 我國應該對農村居民向城市轉移采取更積極的政策,相應地,對移民子女的教育也應統籌安排,讓他們享有和城市原住居民的子女一樣的受教育條件。以后還應考慮農村移民的子女可以在城市平等地讀高中、考大學,平等地獲得就業機會。為了實現這樣一個目標,各級政府都要調整現有政策,例如,調整人口登記制度、教育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等等。在未來一個時期里,農村人口的轉移以及相關的社會變動,始終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歷史挑戰。面對這樣的挑戰,北京、廣東等地邁出了可貴的一步,很值得其他發達地區效仿。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本版言論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