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愛群:匯率操縱與反補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3日 11:57 21世紀經濟報道 | |||||||||
主講人:段愛群 編者按:匯率調整屬一國主權范疇,但操縱匯率卻為IMF和WTO明確禁止。近來,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一再指控中國“操縱匯率”,認為應該對中國采取反補貼措施。其中,美國國會一些議員提出了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法案,如匯率報復法案、中國貨幣法案和美國貿易權行使法案。在此我們分析中美之間發生的關于中國是否操縱匯率并構成反補貼要件
操縱匯率的界定標準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協定》(以下簡稱《協定》)規定,IMF執行董事會于1977年4月29日通過了一項旨在避免操縱匯率或國際貨幣體系的決議。該決議規定了三項原則:第一項,基金成員國有義務避免操縱匯率、操縱國際貨幣體系、阻礙其他成員國對國際收支的有效調整,或者不公平地取得優于其他成員國的競爭地位;第二項,如果外匯市場的紊亂情勢構成對成員國貨幣匯率的短期干擾,為消除這種紊亂的情勢,相關成員國必要時,應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第三項,此項干預應當充分考慮到其他成員國包括所涉及外匯的發行國的利益。 認定是否操縱匯率,應從主客觀兩個層面分析:(1)主觀要件,是指影響匯率的目的是為了產生阻礙其他成員國對國際收支的有效調整的結果,或者不公平地取得優于其他成員國的競爭地位。(2)客觀要件有兩個層次。一是進行調控和影響的條件,包括三種情況:某成員國對其匯率的調整和政策改變與起主導作用的經濟金融情勢不相關,并將影響其競爭能力和資本長期流動的情況;某成員國對國際收支項下或經常性交易項下的資金兌匯或資金移轉重新增加限制、加重限制或施以長期限制時,沒有充分的經濟金融情勢作為依據;某成員國對資本國際流動實施不正常的鼓勵或限制的金融政策,超越了為實現其國際收支平衡所需要的范圍和程度。二是指行為的結果,指實施這些政策是否給其他國家的正當利益造成負面影響。 WTO與IMF在界定匯率管理與操縱的管轄權 根據GATT第15條的規定,WTO和IMF是合作的關系,凡是遵守《協定》的措施,可在GATT/WTO下豁免,即使WTO認為構成貿易障礙,也不能采取行動,而要向IMF報告,由IMF出面管轄。可見,IMF處于主導地位,WTO須聽從IMF的意見。另一方面,如果某些措施的目的是為達到限制進口,而不是為了保障其國際收支平衡、維護其金融穩定,則這種措施不僅與WTO宗旨相違背,也是IMF所不允許的。 所以對操縱匯率的界定,一方面因為匯率制度關系到一個國家的主權問題,另一方面因為匯率問題也是一個金融問題,而不是貿易問題,所以應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管轄。若美國以中國操縱匯率是財政補貼為由向WTO申訴,則會因前提條件不具備或程序上的沖突而被爭端解決機構(以下簡稱DSB)駁回。 匯率操縱是否構成反補貼 按照SCM(補貼與反補貼協定)第1條的規定,構成一項補貼要四個要素:(1)補貼的提供者須是政府或公共機構;(2)該政府行為是“財政資助”,或者GATT1994第16條意義上的任何形式的收入或價格支持;(3)利益標準即要求財政資助的影響結果是授予被補貼者一項利益;(4)該補貼行為具有專向性。 其中看是否屬于“財政資助”的關鍵是審查在調控匯率的行為和措施中是否有公共費用發生和支出,即不是所有操縱匯率的措施都屬于財政補貼。另外對出口企業是否因此而獲得利益的審查,此處的“獲得利益”,是指直接獲得利益,即因為財政資助或收入或價格支持而獲得利益,補貼行為與獲得利益之間是直接的因果關系。還有專項性補貼要素,此處要注意把握,若操縱匯率的目的是為了取得貿易上的競爭優勢,則從補貼的專項性構成要件而言不存在法律障礙,因為鼓勵出口屬于出口補貼的范疇,謀取產品出口價格的競爭優勢本身就是出口補貼的專項性基本內容。中國調控匯率發行基礎貨幣、票據并不是直接財政補貼,這一點在認定“財政資助”上存在爭議。其次中國采用單一匯率制度,并非歧視性匯率制度,獲得出口收益并不一定屬于匯率操縱而獲得補貼收益。 而且按照IMF制定的原則,應該尊重各會員國國內的社會和政治政策,并且對各會員國的境況給予應有的注意。顯然,我國匯率制度符合基金協定的規定;另一方面,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創造有秩序的經濟和金融條件,保持匯率不經常變動,努力促進外匯制度的穩定。 (段愛群系財政部科研所副研究員、經濟學博士、法學博士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