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議學人 > 正文
 

夏斌:組合拳破解中國式M2迷失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6日 01:33 第一財經日報

  ——《“松貨幣、緊信貸”不是短期現象》下篇

  本報記者 蔡金 發自北京

  《第一財經日報》:針對當前經濟走勢,有一些經濟學家也提出為了防止通貨緊縮,“貨幣政策應該放松”,可以理解其出發點,但對此你又如何看?

  夏斌:根據我上面的一系列解釋,我想進一步指出的是,在中國目前狀況下,如果看到經濟有下行的苗頭,作為對策建議,簡單地提出就靠放松貨幣供應,有點不切時弊。

  因為準確地說,從目前市場利率水平就可以看出,當前的貨幣供應量本身是充裕的。中國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分析

中國經濟與貨幣的關系,絕不能按教科書的邏輯簡單化。轉軌時期的貨幣現象是個極為復雜的現象。業內所稱的“M2迷失”現象,是改革開放以來多種因素的疊加、累積,有貨幣深化的因素,有巨額不良貸款長期未解決的因素,也有歷次
宏觀調控
中矯枉過正的因素等等。因此簡單以貨幣供應增長比例來作為解決中國不同時期經濟問題的對策建議,未免有“紙上談兵”之嫌。以數據為例,在中國1991年以來的近15年內,同樣是GDP增長率都持續在9%~10%速度的年份,在上世紀90年代初,M2增長可達到25%~27%,而2004年則為14.46%(而大家認為2004年的M2增速是相當高的)。以M2/GDP的比率為例,同樣在GDP增長率在9%以上的年份,M2/GDP比率高的年份為2.9倍、2.8倍,而2003年與2004年卻已降到2.06倍、1.52倍。這啟示我們,從較長趨勢看,廣義貨幣的供應與經濟的增長肯定密切相關,但從短期看,不能簡單用轉軌中的歷史數據相對比。特別是在經濟運行周期稍出現轉折性變化之時,為穩定經濟的增長,燙平經濟的周期,貨幣供給政策未必是唯一的良藥。

  如果小結以上一些觀點,可以說央行在運用傳統的中央銀行手段進行調控時,不時鼓勵和推出相應的改革措施,盡管有些措施與央行的調控沒有直接的關系,但卻是有利于提高央行的貨幣政策調控效果。

  進一步說,我認為,為保持當前經濟持續穩定的高增長,針對我國經濟中的結構性矛盾、深層次制度因素,盡管我在一個多月前曾預測全年貸款規模達不到央行的預期目標(最多與去年持平,為2.2萬億元~2.3萬億元),但為防止經濟下行趨勢進一步發展(目前主要因素表現為微觀企業的財務數據),作為對策建議,我完全同意國務院提出的“穩定政策,分類指導,調整結構,深化改革,協調發展”的20字指導原則。我認為這絕不是落于俗套的文字游戲,背后確確實實有著大量的政策變化和制度變革的信息,有著眾多經濟決策部門相關改革與發展的具體建議。解決中國當前經濟中的許多問題,就是要靠多項的制度變革的“組合拳”,而不是單項的貨幣政策。對此,我們有些經濟學家往往由于信息不對稱,提出的對策建議未免出現“孤兵無援”,不具有可操作性。

  加快發展非銀行融資體系是當前金融工作的重點

  《第一財經日報》:根據你上述一系列闡述,為進一步落實國務院提出的下半年20字工作方針,你認為下半年及今后一個時期,金融工作重點要抓什么?

  夏斌:毫無疑問,匯率改革是一項重要工作。在這方面,在已經陸續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后,重要的是,金融機構和企業要去主動適應這些變革,學會運用新的外匯交易工具和交易方式,練好“內功”,為進一步的匯率市場化改革打好基礎。主管部門在引導金融機構和企業練好“內功”的過程中,盡可能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整個社會包括媒體不應該把精力放在計算匯率幾乎每天浮動千分之三的不切實際的預期分析上。

  由于“松貨幣、緊信貸”是現階段中國融資格局的明顯特征。因此就國內而言,在經濟周期出現微妙變化的時期,在仍是間接融資占絕對主導地位下,在信貸緊縮可能中期化的背景下,要確保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發展規范的非銀行融資體系勢在必行。這遠比現在多供應一些貨幣重要。因為這是一項具有長效機制的制度改革。

  《第一財經日報》:具體說,你認為如何發展非銀行融資體系?

  夏斌:這涉及很多內容。資本市場的股權融資是重要內容,這方面證監會正在大力抓股權分置改革等一系列工作。在此就不多說了。就債務融資講,首先是企業債券市場。盡管短期融資券發展勢頭很猛,到年底估計會達到1000億元~1500億元規模,但畢竟期限較短。重要的還是要發展企業債市場。在這方面,發改委肩負著重大的歷史責任,因為以上已經分析,企業債市場能否搞好,不僅僅是涉及若干企業的籌資問題,它已經成為直接關系我國經濟能否持續、高速增長的大問題。一年行政審批600多億元的債券規模,根本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

  融資租賃在國外設備投資中有很大的份額,這是一項重要的融資渠道。在我國,已發展了十幾年,但幾乎還是剛剛起步,停滯不前。困難主要在于有關部門重視不夠,研究不夠。委托理財市場或者叫信托市場,在中國現階段是一個大有可為的市場。在這方面,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公司都在搶占市場份額。這是中國金融機構綜合經營最有力的突破口,競爭最激烈的市場。遺憾的是,很多監管部門對此仍是既各自為政,又小心求證。政策不統一,創新速度遲緩,自然出現了一邊是金融市場上貨幣供應充裕,一邊是一些企業仍發愁資金不足的怪現象。最近,中金公司推出的首只券商委托理財產品,投資收益率在發行路演環節確定(類似債券),發行后又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轉讓。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這將對現有的中國理財市場形成一個很大的沖擊,逼著相關監管部門應重新思考理財市場政策的統一和理財市場的發展問題。也將促進對房地產信托基金的研究和推廣,這對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房地產業來說至關重要。國外房地產信托基金已大量投資中國,中國自身的房地產信托基金起步艱難,于匯率改革,于房地產業的發展非常不利。

  除此之外,盡快修改《貸款通則》,允許企業間相互融資,發展小額貸款機構,發展擔保基金與機構以及相應的稅收政策調整等等,都是當前我國發展非銀行融資體系的重要內容。(全文完)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