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正文
 

袁幼鳴:石油戰略應予重新梳理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2日 10:55 南方都市報

  在大面積缺油困擾華南地區近二十天后,上周五,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終于宣布:全國

成品油生產、供應有保障,市場需求可以滿足。按照過去數次“油荒”形成的慣例,只要兩大石油巨頭負責人一亮相媒體,承諾保障供應,“油荒”即戛然而止;此次由中央政府職能部門出面,應該具有同樣“效力”。

  中止一次缺油易、鏟除缺油產生土壤難。眾多“反經濟學”現象糾葛在一起,國內
石油行業弊端成因復雜。如撥開層層表象做較為徹底的透視,可以發現,此次缺油系中國石油戰略思想與國際市場狀態及國內運行體制內在矛盾的大爆發。

  國內石油行業為什么遲遲不能啟動市場化改革?概而言之,中國石油戰略本身含有重大非經濟要求,即為石油安全計,必須無條件地保護國產石油開采、煉制能力不弱化。國產油與進口油成本不一致,予以平衡,統一二者價格構成了成品油政府定價機制起點。政府通過石油巨頭掌控自有資源并保持開發能力,石油巨頭同時壟斷國產油和進口油運作。

國際油價高于國產油成本時,“理性人”自然吵著嚷著同國際價格銜接;國際油價低于國產油成本時,要激勵石油巨頭國產油生產、降價幾近與虎謀皮。

  源起石油戰略的制度安排客觀上伴生著套利空間,同時構成對社會總福利的“道德風險”。石油巨頭獲得高額利潤尚屬有賬可查(石油巨頭核心資產境外上市,“賣壟斷”行為一直廣受質疑),寡頭壟斷所產生的巨大效率損失卻難以計數:國內原油勘探、開采、煉制生產效率遠低于國際水平;少數民營企業名義上擁有原油與成品油進口權,但幾乎全部配額掌握在國資石油集團手中,民營企業委托代理進口,國資石油集團按標的收取傭金,可以部分解釋石油進口為什么“買高不買低”;中國系世界第二大原油與成品油進口國,買方地位足以對國際油價施加影響,至今卻連最基本的套期保值價格風險規避工具也鮮于使用,因為成本可以方便地轉嫁給國內市場;于銷售環節,控制上游供應的兩大集團把利潤主要調控于批發環節,令

加油站利潤微薄以遏制“社會油站”生存空間,這也是一有缺油,“社會油站”率先關門的原因。

  近年來,社會公眾抱怨油價不斷上漲,知道石油巨頭賺了大錢,但未必都知道其中的效率損失。直接遮掩弊端的是什么呢?正是當下石油巨頭們主張立即加以改革的成品油政府定價制度。為什么它們反過來把矛頭指向政府定價制度呢?根本原因在于去年以來,國際石油市場狀態發生劇變,激化了國內石油運行機制中原被掩蓋住的矛盾,F在國際油價與國內油價倒掛被石油巨頭用做“資源性短缺”的理由,據著名國際投資銀行高盛公司今年春天發布的研究報道預測,本輪國際原油上漲幅度驚人,最高將超過每桶100美元——國際油價飆升的態勢才是嚇住了“理性人”的主要原因。而發改委現行定價方式比所參考的國際市場油價滯后了1個月,考量參數又比較復雜,于是石油巨頭強烈要求加以改變。

  本次缺油事件凸現了國內石油體制核心癥結,做出調整是必然的。接下來的問題是,只在維持石油巨頭既得利益格局基礎上進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小改革”?還是啟動一場全面破除壟斷,令市場之手發揮作用,還石油包括石油化工產品價格本來面貌的“大改革”?石油巨頭被國際油價本輪飆升嚇住了,高油價及石化產品漲價對經濟運行與社會福利的影響不斷顯現,作為應對之策,公眾有充分理由要求進行“大改革”,挽回石油行業的“制度性”效率損失!

  石油全面改革的出發點在于重新梳理國家石油戰略思想。需要認識到: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宜過分擔心國際賣家對中國“卡脖子”;國內石油需求對國際市場依存度超過50%已是不爭的事實,源自國際市場的價格風險才是國內經濟和各類消費主體最主要、最日常的風險;保護國內石油開采、煉制能力,也不需要把資源交石油巨頭壟斷。梳理石油戰略思想之后,重構石油市場體系最主要的技術問題并非石油巨頭核心資產已境外上市(以壟斷弊端造成的效率損失為參照,采用回購方法處置也是值得的),而是協調國產油與進口油運作,其不難通過一套制度設計加以解決。

  (作者系《東方早報》首席評論員)

  愛問(iAsk.com)
  石油戰略 相關網頁約297,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