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正文
 

林行止:建構計量經濟模式已與現實世界脫節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6日 14:12 和訊網-《財經》雜志

  20世紀30年代以來成為主流的新古典經濟學,近年來卻被指為“自閉經濟學”。人們認為它無法解釋由于經濟全球化而愈趨復雜的經濟現象

  □ 林行止/文

  說來真是慚愧,自以為對經濟學動向略知一二的筆者,對一宗發生于2000年6月的“經
濟學學生叛變記”,竟無所聞。

  這件經濟學界大事,是日前拜讀富爾布魯克編輯的《經濟學出了什么亂子》(G.Fullbrook《A Guide to What’s Wrong with Economics》)才知道。原來當時巴黎索邦大學多名經濟學系博士生聯合請愿,要求大學當局修改課程。傳媒報道后,教育部成立“高級委員會”進行研究。整整一年后,英國劍橋大學27位經濟學博士生,響應法國同輩的訴求,發起一項稱為“開放經濟學”的抗議。他們認為當時所學的是“窄頻(narrowband)經濟學”,非改為“寬帶(broadband)經濟學”無以幫助他們理解世界。到了2003年3月,美國哈佛經濟系學生作出類似的訴求,希望經濟學教科書包含更寬的視野,他們當時在校園靜坐示威,高舉“我們要‘后自閉經濟學’”——他們稱其所學為“自閉經濟學”(Autistic Economics)。

  西方國家經濟學系學生的要求十分合理,原因是在19世紀70年前后發韌、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漸壯、至20世紀30年代后期“壟斷”經濟學領域的新古典經濟學,已與世情脫節。

  新古典學派的開山祖師為劍橋的馬歇爾(因此亦稱劍橋學派)。在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中,他依據“部分均衡分析”或“其它情形不變”(ceteris paribus approach),奠定了微觀(個體)經濟學理論基礎。這一派學者廣泛運用數學,特別是微積分。可是,“其它情形不變”已不可能,他們運用高深數學建構的計量經濟模式漸漸與現實世界脫節,這正是經濟學被研究生們稱為“自閉經濟學”的底因。

  近日,《華盛頓郵報》的經濟評論員羅伯特薩繆爾森也寫出一篇“是丟掉(經濟學)教科書的時候了”。顧題思義,這位資深作者對目前的經濟學無法解釋因經濟全球化而愈趨復雜的經濟現象,甚為反感。

  他的觀察有對有不對。不過,其中有數點值得注意。

  一直以來,經濟學家認為地大物博的國家如美國,經濟自給自足,即使“閉關自守”亦能豐衣足食,蓬勃發展。現在有不少經濟學家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亦持此觀點,據此認為,即使與美國和歐盟爆發貿易戰,只要鼓勵國人多消費少儲蓄,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現在的情形復雜得多,愈來愈多美國行業面對外國的劇烈競爭,正在掙扎求存,有的過分依靠外國企業(如供應零件等)才能生存;國際貿易則大幅增長,儲蓄和

投資早已全球化。2003年,美國人一共持有值3.1萬億美元的外國
股票
及債券,其他國家(不計中國)則持有4.1萬億美元的美國金融工具。這種“互通有無”的情況很理想,問題是金融危機一旦出現,必會牽一發而動環球。所有種種,都令“閉關自守”變成不可能,試想沃爾瑪一旦不能獲得中國商品的供應對消費者的影響。

  經濟學家本來以為已經掌握了消費行為“模式”,這即是說,可動用收入(除稅及儲蓄后的錢)和消費開支同步升降。但是1990年,這種消費行為已起變化,消費用度急速上升,到2004年,消費已用去99%的錢(平均儲蓄率不足1%)。之所以如此,并非是分期付款購物突然普及(“花未來的錢”是20世紀60年代便養成的習慣),而是“財富效應”發揮驚人作用。

  20世紀90年代,股票牛市令投資者身價驟增,出手闊綽點是自然的事;進入新世紀后,則“樓價學(1997年前)香港”,升完可以再升,自2000年至今年第一季,美國平均樓價升55%,“人人爭供樓,成為準業主”(融資的機構才是真業主),這樣才能“物業與消費相稱”。教科書上似未提及這種消費行為模式,萬一遲早會出現的衰退拖垮股市

樓市,消費行為會回到從前、恢復20世紀90年代前的舊觀嗎?

  薩繆爾森對經濟學“調節經濟”功能的信心有所動搖。他指出,20世紀60及70年代,主流經濟學派以為他們了解消費行為,能準確估計什么水平的失業是“充分就業”,同時提出一些“算無遺策”的防范衰退的計量經濟模型。但世人面對的是一次惡性通脹及四場衰退。現在世界經濟進入前所罕見的佳境,通脹已伏,增長有序,這究竟是經濟學家的功勞,還是因為新科技的發明與普遍應用提高了生產力?還是中國和印度以至東歐及東南亞諸發展中國家提供數以億計廉價勞動力有以致之?現在的教科書并無答案。

  作者為香港《信報》社長

  愛問(iAsk.com)
  經濟模式 相關網頁約1,44,,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