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學人 > 人民幣升值 匯率改革破冰 > 正文
 

升值造就中美短暫蜜月期 美國威脅三月后將重演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9日 17:27 新浪財經

  作者:陶冬

  中國人民銀行調整人民幣匯率機制后,短短的幾天已經有幾點明確了:1)中國采取的不是盯一籃子貨幣,而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2)政府無意在近期內對人民幣大幅升值; 3)熱錢流入明顯加快,對沖基金摩拳擦掌。筆者同時認為,1)人民幣匯率可升可降;2)此次升值對中國經濟影響甚微;3)美國人對人民幣的批評以及貿易制裁的威脅,在三個月內便會重
現。

  人民銀行宣布調整人民幣匯率機制的初期,許多市場人士和媒體均以為中國轉向一籃子貨幣。周小川行長親自出面澄清,“人民幣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參照一籃子貨幣,同時根據市場供求關系進行浮動。匯率將是浮動的,而且區間是『合理的』”。換言之,一籃子貨幣不過是一個參照,匯率的浮動取決于市場供求和政府干預。盯一籃子貨幣的匯率體制,透明度可高可低,但卻要求匯率嚴格根據籃子內貨幣的浮動而變化。中國的新匯率體制并不要求這一點(至少目前沒有)。過去幾天人民幣匯率也沒有按照美元、日元、歐元的匯率浮動進行調整,基本證實了“管理匯率”這個推測。

  非盯住一籃子貨幣

  人民幣匯率的浮動規模甚小,實際浮動區間也低于正負0.3%的上、下限,更遠低過對其他貨幣正負1.5%的浮動上、下限。匯率變化更多地集中在浮動區間的中線,顯示強烈的政府干預色彩。很大程度上,今天匯市的干預與調整之前的干預并無本質上的差異,只是人民幣匯率在政府的“管理”下,理論上有了浮動的可能。這不意味著人民幣匯率今后不會有更大的浮動空間,但是筆者認為人民幣匯率近期急升的可能性不大。

  海外熱錢流入自人民幣調整一刻起,也呈明顯加速。香港恒生銀行7月22日(調整后第二天)港幣轉入人民幣的儲蓄,是平時業務量的四倍。據我們測算,7月22日一天流入人民幣資產的熱錢可能超過1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通過外貿套匯、假直接投資等渠道入境的熱錢。完整的熱錢流入數字可能要等幾個月后才能知道,不過熱錢流入加速卻可以從筆者的工作崗位上切實地感受到。同時,過去主要炒人民幣不可兌換遠期匯率的對沖基金,對熱錢流入情況也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關心,似乎有伺機而動的跡象。人民幣出現調整后,短期內熱錢增多是可想而知的。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是在于調整后第一星期入境多少,而是在于持續多久。如果熱錢加速流入持續幾個月以上,對經濟、對政策必有影響。

  短期影響被夸大

  其實人民幣不僅存升值的可能,也有對美元貶值的可能。這次人民幣調整的時機捕捉得甚佳,正好在美元兌歐元、日元短期調整的谷底。當美元重展升浪時(已經出現),人民幣完全有可能對美元貶值,而對歐元及日元升值。這不僅是理論上的可能性,也有實際的政治考慮。中國政府可以此向世界展示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也借機教訓一下投機客。

  人民幣調整,幾乎成為世界上所有主流媒體(尤其是財經報紙)的頭版新聞。匯率形成機制的改變對中國的結構性調整和與世界接軌,無疑意義深遠。但是它對中國經濟、周邊國家經濟和全球匯率的短期影響,則被大大地夸大了。美元從今年年初起已升值12%,人民幣也隨之對其他貨幣升值。這個影響,其實遠比7月21日的2%升值更大。亞洲其它貨幣幾乎都因預期人民幣升值而早已出現升值。除了市場情緒因素和馬來西亞林吉持外,人民幣對匯市的影響十分有限。筆者以為,人民幣調整的新聞價值,超過它的經濟價值,其牽動分析員口水的力量,超過它牽動經濟的力量。

  中美蜜月期料僅三個月

  美國布殊政府在人民幣升值后迅速作出正面評估,相信中美貿易關系可能因此進入一個短暫的“無戰事”時期,但是平靜很難維持長久。首先中美間貿易不平衡并未解決。其次美國正進入中期選舉周期,“反全球化和保衛就業機會”的呼聲在草根階層越叫越響,妖魔化中國成為相當一部分政客爭取選票的工具。同時平心而論,人民幣匯率上的變化少之又少。不僅升值幅度極為有限,匯率形成機制也變成了透明度極低的“管理下的浮動匯率”,較之前的盯美元匯率更容易授人以“操縱匯率”之柄。筆者認為,這次“蜜月期”會非常短,如果在匯市改革上沒有進一步發展,3個月內美國人便會重新拿人民幣作文章。


  愛問(iAsk.com)升值 相關網頁約3,240,486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