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家:美元貶值將推動亞洲國家加速整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0日 16:24 《中國企業家》 | |||||||||
歐元升值必然成為歐洲內部貿易率提升的動力,相同的,美元貶值也必然成為亞洲地區經濟整合的新動力 文/王 建 今年,在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有三件大事值得關注:一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內部貿易漸成主導 亞洲國家走到一起的理由 90年代亞洲地區對內對外總的貿易量大概從一萬億美元增加到了兩萬億美元,其中內部貿易不到三成,但是在新增的貿易額中,內部貿易占到了一半。從存量來看,當時亞洲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貿易總量不是很高,但趨勢是在迅速提高。最近,我看到一份新的資料,目前亞洲地區的內部貿易已經超過50%,十年之內亞洲的內部貿易已經接近歐洲結盟之前的——歐盟啟動之前,歐洲的內部貿易率剛過60%。歐洲正是因為內部貿易高于外部貿易,然后提出了歐洲共同市場,再到歐盟,最后實現了統一貨幣。 歐盟成立五年之后,到2003年內部貿易率提高了20個百分點,差不多到了80%。內部貿易率高有一個好處:雖然去年以來歐元一個勁地升值——這會削弱歐元區國家的出口競爭力,但是歐盟國家好像感覺不到歐元升值對他們有什么影響。不管是歐洲央行,還是德國、法國都說升值是好事,直到現在也沒有采取什么措施制止歐元升值的趨勢。實際上,亞洲地區內部貿易率提高的速度應該比歐盟快。2003年日本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已經不是美國,而是中國(含香港)了。韓國2003年新增的貿易中,與中國的貿易也占第一位,而臺灣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大陸。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變化?主要是因為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一方面用自己廉價的生產要素,吸引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把產業轉移到中國來。另一方面,中國的市場增長也很快,過去臺商、日商、韓商到中國主要是考慮出口,但是現在內銷的比重已達到了30%、40%,而且還在上升。 有人稱亞洲地區現在是雙中心:日本是技術開發中心,中國是產品制造中心。日本開發出最尖端的技術,然后在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等東盟國家生產元器件。這些元器件進到中國,進行大規模的組裝,然后再出口到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和歐盟,或返銷到日本。 這種形式推動了內部貿易的增加。中國去年對美國是1240億美元(美方統計)的順差,而我們的貿易順差只增加了255億。實際上,中國對美的順差轉化為中國對其它亞洲國家和地區的逆差。也就是說,中國從美國拿了一千億美元來,這一千億美元主要用在從亞洲各國進口產品。即中國和日、韓及東盟國家和港臺地區是零配件的貿易關系。 過去,亞洲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的貿易渠道,現在則都向中國聚攏。亞洲產業鏈的重組是以中國為核心展開的,其中有日本、韓國、臺灣的資金、技術,有東盟國家的原材料供給,再加上中國的勞動力和市場。這個趨勢剛剛開始,方興未艾。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龐大的剩余勞動力還遠遠沒有被經濟增長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