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耀:中國國際化進程中海歸十大發展趨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8日 12:06 新浪財經 | |||||||||
王輝耀專欄 隨著中國國際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海歸回歸創業發展已是大勢所趨,海歸回國創業正愈來愈顯示出一些帶有鮮明時代特征的趨勢,了解這些趨勢與特點,對于海歸自身發展和廣大關心海歸的社會各界了解海歸群體都很有很積極的意義。
趨勢一:海歸大批回歸高潮的到來 這些年,每年都有10萬以上的中國人出國留學,同時也有超過兩萬人回國,隨著中國經濟和各方面環境的不斷改善,加上中國與世界接軌加快和各種機會的增多,我預計海歸回國將會保持更快的速度。這樣,近些年出去的學子和改革開放初期面臨的環境有很大不同,一是現在來去自由,回國服務已不限于人的回歸,可以人不回來“才”回來;二是國內,特別是國內沿海和國外的差距越來越小,三是國內的機會和經濟政治環境較之以前又有了很大的改善,這些都是現在國內比以前更能吸引留學人員回國的最重要的三大因素。我相信,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在經濟起飛時大批留學人員回國的趨勢是相同的。海歸大批回國的高潮正在到來。 趨勢二:海歸回國創業是今后海歸回國發展的重點 目前,留學回國人員大多集中在少數較發達的大城市。以前,留學回國人員的職業,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居多,但最近幾年,回國自行創辦或合作創辦企業的留學人員呈現上升趨勢,超過了從事教學和科研的海歸人員。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留學人員有相當部分是公派式單位派回國,人員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校領域,回國也主要是集中在這些領域。但隨著90年代后期出國留學已市場化,并受中國入世的影響,這一時期大量出國學習的是工商管理、經濟、法律、金融、財務、電腦和其他科教領域。由于這部分人很多都沒有原單位,有的甚至是一畢業就出國,因此,這些人的回國將沒有原單位可回,而是會適應國內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及轉型市場經濟,大量地加入到回國創業和就業的各個領域中來,充實中國經濟國際化的力量。留學人員自主回國創業并投身高新技術產業、經貿、金融、管理、中介服務等非傳統教學科研領域,將是今后發展的方向和增長的空間。這將是一個會持續10年至20年的未來留學人員回國的發展重點。 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慶祝歐美同學會成立90周年的大會上將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提高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指出:“希望大家為國服務、建功立業。廣大留學人員應思國家之需、展所學之才,努力在回國創業、回國服務中開創新事業。回國創業是我國留學人員的光榮傳統,也是報效祖國的主要方式”。 趨勢三:海歸由集中于個別大城市向珠三角、長三角、東三省和內地大面積的發展 目前海歸一大半集中在京滬穗地區,但是更多的機會將會是在珠三角、長三角、東三省和內地大中城市中間,海歸這種區域流動的變化將會隨著這些區域外向型的經濟發展和與國際接軌的需求加大而進一步加強。海歸需要上山下海。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深入進行,隨著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計劃的落實,海歸在這些地區的成功創業機會也會越來越多。據悉,這兩年回來的海歸不少去了哈爾濱、南京、武漢、西安、成都等內陸城市,今后,這一趨勢將會更加明顯。如果政府的正確政策指導和鼓勵能出臺,再加媒體的宣傳,這一趨勢會進一步加快。海歸在這些地區的成功創業機會也會越來越多。海歸由集中于個別發達的大城市向全國化大面積的發展,這也是中國推行全面發展所需要的。 我認為解決海待問題,需要政府新的導向和新的政策的指引。海歸現在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但是實際上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包括一些在沿海的城市,像溫州,寧波,青島,大連等二級沿海地方,以及西部、東北地方,因為有大量的民營企業在做國際貿易,缺乏大量的國際化人才,而且很多企業產品連翻譯的英文資料都沒有,更不用說與外商直接溝通和談判了。所以我覺得,國家應該鼓勵海歸向這些地區流動,當年有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我覺得海歸應該有新時代的“上山下海”。上山就是去內地,去東北,去西部,下海就是去沿海地區二三級城市大量需要海歸的民營和私營的外向型企業中去。 前些年,香港少數具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家和機構,就開始悄悄地引進中國留學生了。有些“海歸派”,現在已經成為本企業開拓新產業的領軍人物。但相對香港整體而言,他們還只是鳳毛麟角,還沒成“大氣候”,遠遠不能滿足香港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迫切需要。“未來的競爭實質是人才的競爭”,這早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隨著中國內地的“入世”,新一輪人才爭奪戰拉開了帷幕。借鑒上海等地的經驗,制訂更切實的舉措,吸引“海歸派”來港創業,成為香港參與國際人才競爭的一項重要的新戰術。因此,我們的珠三角、長三角、東三省和廣大的內陸城市都應學習香港的經驗。 趨勢四:海歸從扎堆外企轉向本土企業 中國海歸目前主要是集中在中國的幾十萬家三資和外資企業中,但可以預見,中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迅速崛起和國際化將會加快海歸同這些企業的結合。海歸在外資企業里扎堆成群的現象將會出現改變,中國民營企業,私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迅猛發展將為海歸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海歸引進先進的文化和生產力將有利于本土企業國際化。海歸在國外學習多年,對許多發達國家的先進文化和生產力有切身體會和掌握,對海歸人才的重用將帶動國內本土人才的素質提高和人才的國際化,而“海歸”將使中國企業運作模式也發生改變,觀念更新,教育提高,將會使中國廣大的本土企業插上在國際商海中搏擊長空的翅膀。海歸還會使企業運作模式改變,觀念革新。 我認識一位從加拿大回來的海歸,他在通訊領域里工作多年,為多家跨國公司工作過,有很多的經驗。不久前,在一次朋友聚會上,我聽說他已經去了TCL公司,參與負責國際業務,包括與TCL和法國湯姆遜公司的合作,大有用武之地。TCL近年來大肆在國際上擴張迅猛,需要一大批國際化的經營人才。實際上,歐美同學會商會在一次月度午餐會上曾請TCL集團總裁李東生前來介紹TCL企業國際化的經驗,他在介紹中充分肯定了海歸的作用。這說明海歸在中國廣大的民營企業中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趨勢五:海歸回國從政人數增加,政府管理工作得到加強 政府改效率如何提高,機構如何精簡,腐敗如何避免,如何更好地為納稅人服務,這些都是中國各級政府所面臨的普遍問題。海歸群體在國外學習生活多年,親身感受和體會了國外各級政府的運作與效率,如果將海歸群體有志從政的人員吸納到各級政府中來,吸納到政協人大中來,將有利于中國各級政府提高效率,更新觀念,加強管理,同時增強政府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與此同時,對海歸人才的重用將帶動國內本土人才的素質提高和人才的國際化。 目前,中國政府在加快干部隊伍素質更新與提高的過程中主要優兩種做法:一是提倡在職官員學習進修,二是由歸國留學人員擔任各級行政領導或行使各種管理之職。相比較而言,不拘一格地大膽選拔和使用大批現成的留學回國人員將更有益于加快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使中國能更快地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而且,中國政府也已進一步推出了可聘任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擔任司局級職務等較已往“有突破”的政策。中國加入世貿后,對國內政府以往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政府管理模式提出了嚴峻挑戰。而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問題,這一切,均為身具東西方雙重文化背景且諳熟國際政治、經濟、外交慣例與游戲規則的海歸派投身政壇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寬廣的發展空間。 可以預見,隨著民主政治建設的進一步深入,大批海歸從政,參與政府管理的時機也將成熟。 趨勢六:海歸推動中國改革開放和民主建設的步伐 建設一個富足祥和,人人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充滿活力的社會,這是中華民族百年追尋的夢想。繼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之后,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突出強調要“適應我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它表明共產黨在執政55年之后,要更加關注社會建設,更加注重社會和諧、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將由經濟、政治、文化的三位一體,擴展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四位一體。這意味著繼市場經濟、先進文化之后,民主政治建設也邁開了前所未有的步伐。毋庸諱言,在構建中華民族明天藍圖時,決策層大膽借鑒了西方發達國家的許多先進和成功之處。決策層這種前所未有的開放膽識和胸襟,為海歸精英回國從政發展提供了新的巨大機遇。 大膽借鑒西方民主政治建設中成熟和成功的各種經驗和模式,從此不再是思想和實踐禁區,這實際上為海歸派從政和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推動民主進程掃除了許多潛在的障礙。海歸在推動中國改革開放和民主建設步伐方面是天然的催化劑。由于他們接受的教育和海外背景,先進的處世理念,過硬的法律意識,使他們對開放和民主有著更進一步的需求,這是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民主建設的積極力量。留學歸國人員引進先進的文化理念也將有利于整體公民民主意識的提高。 “注重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必須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十六屆四中全會有關《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中擲地有聲的表述,引起海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 這意味著繼市場經濟、先進文化之后,民主政治建設也邁開了前所未有的步伐,而海歸在中國民主社會的建設中將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趨勢七:海歸加速中國企業走向國際 中國幾百萬家企業要進一步地國際化,中國的進出口貿易要繼續過去每年超30%的增長,中國企業和產品要更多地走出去,中國要避免更多的非關稅壁壘和增強反傾銷的能力,就一定需要使用大量的國際化的海歸人才。現在國內體制上的束縛已日益減少,個人都可以成立外資公司。中國要改變巨大出口額中占據中低價值鏈端的不利狀況,一條捷徑就是大量使用和重視具有國際化商務經驗的海歸人才。 近日不斷傳出的中國企業遭遇反傾銷消息就是中國企業亟需大批國際化人才的例證,而不少大型國企要想發展就必須海外上市,海外并購,海外設立生產基地,而這一切,正是海歸們最擅長的領域。前不久,中國人壽遭到美國證監會處罰,據悉僅僅因為有關人員在準備上市說明書時,不懂美國慣例,遺漏了一個國內看來無關緊要的信息披露,結果惹來軒然大波。因此,海歸精英在引領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征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趨勢八:海歸將推動中國服務產業的發展 目前,中國的服務業產業目前只占GDP的30%,而歐美卻占到近80%,國內服務業發展中普遍存在著缺乏素質高、結構合理的專業人才的問題。中介服務業的發展對從業人員要求較高,既要求掌握相應的專業能力,還需要有豐富的中介服務經驗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而目前中介服務人員大多是從研究所、設計院、大學、管理部門轉化來的,雖然中介人員的學歷、技術職稱層次較高,但專門的咨詢知識、技能及創造性顯得不足,市場觀念、系統觀念和實踐能力不強。許多中介機構從業人員專業及年齡結構不合理,影響了承接大型、跨學科、綜合性項目的能力,中介服務水平和質量滿足不了客戶需求。這是一個有著巨大成長空間的領域,而這些領域都是廣大海歸所擅長的。目前,中國海外留學歸國人員現在創業就業大都在高科技領域和高校中,今后越來越多的海歸將集中在第三產業和服務領域。如培訓、咨詢、信息服務、醫療服務、金融、管理、市場營銷、財務、房地產服務、廣告、旅游、會展、中介服務等等。這些都會成為海歸創業的新的增長點,從而也大大推動中國服務產業的整體發展。,中國留學生回國創業、就業過程中,會與中介服務業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系。一方面,可能需要某些中介服務;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中介服務業領域就業,或者親手創建機構提供中介服務。 趨勢九:海歸提升國內學術研究水平 有關專家預計,隨著信息技術、基因技術、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技術等領域的發展和產業升級,高新技術專業人才的缺口會越來越大。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關鍵是人才。面對全球日益嚴重的人才危機,許多國家采取了中長期人才培養和短期人才爭奪兩種齊頭并進的措施。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除了大力培養人才、采取措施留住人才外,更加重視以“短、平、快”的方式從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搶人才、挖人才,形成了一場波及全球的人才爭奪戰。因此,對于正處于發展中中國來說,70萬海外留學人員更是不可估量的無價之寶。近年來,中國許多領先世界的高新技術均由海歸人員發明。目前,中國在學術研究,特別是在科技、教育、衛生及管理等許多領域,在許多方面和國際前沿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在如何趕超這些學術研究中的差距這個問題上,應充分利用海歸的巨大優勢。目前,中國在國際知名刊物上發表研究成果的比例很低,為數不多的一些也大部分出自海歸之手。不少海歸是學術上的精英,應充分利用他們的優勢,提升國內學術研究水平,盡快與國際接軌。 留學歸國人員引進先進的文化理念也將有利于整體公民素質的提高。留學歸國人員應在社會科學、人文領域的研究充分發揮作用,如對中國弱勢群體的關注,對教育問題的思考。 趨勢十:海歸加速中國與世界全方位接軌 中國現代化進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追趕西方發達國家的過程。利用后發優勢,大膽借鑒別人已被證明非常成功的成熟模式來全方位推進我們自己的現代化建設,已被證明是一條可以少走彎路的捷徑。正是國內各行各業與西方普遍存在的差距和中國政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心,為海歸派回國大顯身手提供了非常廣闊的天地。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不久,市場經濟體制還在建立過程中,許多法律、法規正在完善,逐步與世界接軌。海外歸來者掌握先進技術,擁有發達國家的先進管理經驗,與國外保持密切的聯系,是其優勢。中國也需要海歸用先進的知識和理念與中國的土壤結合,創造出更新、更發達的生產力。 中國與世界接軌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而最關鍵的是需要具有現代意識,國際化理念和掌握先進文化和先進生產力的人。中國在與國際全方位接軌的進程中,需要學習和引用發達國家很多健全和先進的體系,比如科技教育、管理、醫療、環保等。巨變中的中國需要系統地引進這些成熟的模式,在現有的條件中更好地利用。留學歸國人員正好起到了連接中國和世界的橋梁作用。這支隊伍日益強大將引導中國更快地與國際接軌。 中國國際化的進程為海歸精英回國創業發展提供了非常廣闊的空間。這是一個需要海歸的時代,也是一個成就海歸的時代。正所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節選自《海歸時代》一書,王輝耀著,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