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通貨膨脹形勢與貨幣政策的挑戰(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 14:45 《中國金融》
貨幣政策面臨的挑戰 面對通貨膨脹壓力,從緊的貨幣政策成為宏觀調控的最主要工具。不過,在實施過程中,貨幣政策也面臨諸多挑戰。 從緊貨幣政策面臨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之間的權衡 2007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從緊貨幣政策還不存在二者之間的權衡,因為在當時,“兩防”(防通脹、防過熱)實際上等于“一防”,防住了過熱,全面通貨膨脹也就不會爆發。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這兩個目標是一致的。但由于次貸危機的蔓延,對全球增長特別是美國增長的悲觀,再加上我國自身的雪災影響,以及對奧運會后經濟可能下滑的擔心,所有這些,使得對中國增長下滑的擔心一下子多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把握貨幣政策的從緊力度,成為考驗央行調控政策藝術的重要內容。 中美處在經濟周期不同階段,加息政策面臨制約 當前中國與美國處在完全不同的周期階段:中國經濟過熱,美國經濟偏冷;中國面臨流動性過多,美國面臨流動性不足;中國對通脹的擔心超過對經濟下滑的擔心,美國對經濟衰退的擔心超過對通脹的擔心。盡管周期階段不同,但中美經濟之間并未“脫鉤”,而是保持著非常密切的關聯,這就給貨幣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的制定帶來挑戰。美聯儲不斷減息以防止經濟陷入衰退,人民銀行則通過加息來抑制過熱與通脹,這樣就導致中美“利率倒掛”,從而引致大量熱錢流入國內。在目前匯率彈性不足以及對沖不完全的制度下,會形成外匯占款的大量增加,加劇流動性過剩局面,從而推升通貨膨脹水平。 升值抑通脹只能是權宜之計決非長久之策 與加息的尷尬不同,升值似乎更受學界的青睞。升值具有緊縮作用,這是基本的經濟學道理;于是以升值應對通脹也就順理成章。并且,升值還可以“一石多鳥”:減少順差,從源頭上緩解流動性過剩問題;緩解輸入性通貨膨脹;幫助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淘汰落后產能,等等。正因為如此,近期的人民幣加速升值也就在預料之中了。但升值真的是“萬靈藥”嗎?事實并非如此,加速升值也可能帶來新問題。 第一,升值抑通脹的效果還需要觀察。比如說,升值引起進口增加,出口減少,從而順差減少,凈出口對增長的貢獻下降,這是最典型的緊縮效應。但目前來看,升值對減少順差的影響還不是很明顯,特別是2008年1月份順差增長還非常快。再比如,升值會緩解輸入性通貨膨脹,但這種影響程度到底有多大,也還需要數據支持。這些并不是要否定升值的緊縮作用,而是說在中國特定的發展階段,在很多關系還沒有理順的情況下,單純依靠升值有時并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緊縮作用。 第二,升值會削弱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鑒于貿易對就業的重要貢獻,升值引起的失業問題是我們不得不關注的。 第三,從中長期看,實際匯率貶值對于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非常之大。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教授丹尼•羅德里克根據184個國家1950~2004年的數據分析指出,實際匯率貶值與經濟增長呈正向關聯,在發展中國家尤其如此。就發展中國家而言,匯率貶值50%,會導致經濟增長率提高1.35個百分點。相反,如果匯率升值50%,就會導致經濟增長率下降1.35 個百分點。而對于發達國家這種關聯并不存在。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才2000美元多一點。正因為如此,人民幣加速升值作為權宜之計有它的道理;但就中長期而言,人民幣匯率還是要把握“漸進性”原則,以防過快升值阻止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步伐。 盡管面臨上述挑戰,但貨幣政策還是能夠有所作為。筆者認為,當前貨幣政策應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吸取“非典”時期的教訓,堅持從緊方向。在談到增長與通脹之間權衡的時候,必須重提當年的“非典”。2003 年第一季度GDP增長率達到9.9%,呈現過熱跡象,中央提出要調控。但“非典”出現以后,擔心經濟增長下滑的人多了,政策執行中有所放松,結果是經濟繼續升溫,引致2004年更為嚴厲的調控政策出臺。盡管對于未來形勢變化(特別是次貸危機及美國經濟衰退)要給予高度關注,但中國經濟大幅下滑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要堅持從緊政策方向不動搖。 第二,貨幣政策工具應多管齊下。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發行央票,升值,加息,甚至對信貸的控制,“一個都不能少”。這正是基于每一政策工具自身的局限,從而需要各項工具的協調配合。特別是加息,盡管應對結構性物價上漲,加息未必能起到太大作用,但隨著通貨膨脹形勢的嚴峻,以及對全面通貨膨脹的擔心,加息仍是有必要的,它對于控制投資增速以及穩定通貨膨脹預期作用較大。-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