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診斷通脹(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21:58 《當代金融家》
高位趨穩小幅回落 關于2008年經濟運行態勢的預測 文/祝寶良 200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在前4年分別增長10%、10.1%、10.4%和11.1%的基礎上,又增長11.4%。但是,經濟中也出現了貨幣信貸投放過多、貿易順差過大、物價上漲過快等問題,國家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著力推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國民經濟保持了增長較快、結構優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經濟發展的方式開始轉變,經濟發展的潛力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活力繼續增強。 2008年,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世界經濟增速減慢以及國內實行從緊貨幣政策防止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我國經濟將由過去5年加速增長的運行態勢轉變為高位趨穩、小幅回落的運行態勢,繼續保持持續、平穩、較快增長。 經濟增長潛力預測: 潛在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將達到 11% 一個經濟體的經濟增長潛力,由自然資源、資本積累、勞動力以及資本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決定。在經濟增長理論中,扣除資本積累和勞動力貢獻以外的經濟增長,被稱為全要素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高低則主要取決于技術進步、 管理水平、勞動力由低收益部門向高收益部門轉移等因素。 從決定潛在經濟增長的幾個因素看,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潛力不斷提高。連續幾年經濟和投資高位增長導致我國資本積累的速度快速提高,資本存量的增長速度由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11.5%提高到2003~2007年的年均14%左右,形成了大量生產能力,大大增強我國經濟增長的供給能力。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科技進步加快,農村勞動力不斷向勞動生產率較高非農產業轉移,全要素生產率增長速度基本保持改革開放以來年均3%左右的水平。國內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建設得到明顯加強,煤電油運等瓶頸制約明顯緩解,充裕的國家外匯儲備也增強了我國利用國外資源的回旋余地,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資源配置效率不斷提升,經濟增長的潛在能力不斷增強。 根據測算,2003~2007年,我國的潛在經濟增長能力分別為9.8%、10.4%、10.6%、10.8%和11%,高于改革開放28年來潛在增長率9.5%左右的平均水平。2006年和2007年,我國實際的經濟增長高于潛在經濟增長,但兩者的差距并不大。2008年,我國的潛在生產能力仍在11%左右。在潛在經濟增長能力不斷提高的前提下,我國實際經濟增長對潛在增長的偏離程度,可以歸結為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和外部沖擊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世界經濟增長放慢影響預測: 影響不大,外需調整將引導內需變化從影響我國經濟增長的外部沖擊因素看,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加,最大不確定因素是美國次債危機和國際石油價格上漲究竟對美國和世界經濟產生多大影響。 我們認為,次級債危機的爆發使美國經濟的潛在風險加大,但不會嚴重危及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從次級債的規模看,美國的次級浮動利率按揭貸款總值約7500~12000億美元,通過抵押擔保證券(MBS)、擔保債務憑證(CDO)等方式,大部分次級貸款被證券化,并被美國、歐洲、日本等地區和國家的基金、銀行等持有,風險在全球范圍內被高度分散。按照目前的次級貸款違約情況,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估計貸款損失約為500~1000億美元,穆迪估計損失為1130億美元。如果全部經濟損失由美國承擔,會使美國經濟降低 1個百分點左右。如果經濟損失由美國、歐洲、日本等共同承擔,會使世界經濟降低 0.4個百分點左右。 近期國際油價突破每桶90美元后繼續走高到 100美元。如果美國經濟在趨于減速的同時,又因高油價的影響而不敢明顯放松銀根,那么美國經濟受到的影響會更大,并有可能波及到日本和歐洲國家。但受石油漲價影響較大的產業在主要工業國家經濟的地位已經相對下降,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明顯減小,不會引起發達國家經濟衰退。 盡管2008年世界經濟發展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總體上看有利因素仍然較多。 首先,從2003年起的這一輪世界經濟高速增長主要源于支撐增長基礎條件不斷改善,以信息通訊技術為核心的技術進步提高了世界經濟的增長潛力。經濟全球化使傳統制造業不斷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先進科技和管理經驗不斷向發展中國家擴散,提高了發展中國家的勞動生產率。發達國家已度過了產業轉移初期出現的產業空心化艱難階段,產業結構調整取得突破,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環保、航天和航空等高附加值產業和金融等高端服務業呈現快速發展趨勢,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全球化進程中出現了“雙贏”的局面。 其次,新興市場經濟體增長強勁,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火車頭。2007年,中國、印度和俄羅斯三國貢獻了全球經濟增長率的一半。不同于以往幾次金融動蕩,新興市場經濟體在次級債危機中沒有受到明顯波及,經濟運行較為穩定。世界經濟格局的這一新變化,減少了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依賴程度,大大增強了世界經濟抵御發達國家經濟放緩連帶影響的能力。 三是全球流動性不會出現匱乏。雖然次債危機爆發后,市場上出現了暫時的流動性不足,但是各國的宏觀調控手段日趨成熟,不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更加靈活和務實,能夠根據經濟形勢變化積極進行調整。2007年8月份以來,美聯儲、歐央行和日本銀行等迅速向市場注了大量的流動性,美國還降低了貼現率和聯邦基金利率。美國的貨幣政策是全球貨幣政策的風向標,全球貨幣政策開始從適度偏緊調整為中性或中性偏松,這有利于穩定金融市場,刺激投資,促進經濟增長。 預計2008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為4.8%,比2007年降低 0.4個百分點。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的經濟增長速度大約為1.8%,2.1%和1.7%,分別比2007年低 0.4、0.4和0.3個百分點。2008年印度和俄羅斯經濟增速在8%和7%左右,新興市場國家會繼續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動力。世界貿易組織WTO預測2007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率將由2006年的 9%下降到 7%左右,2008年世界貿易增速與2007年基本持平。美聯儲降息縮小了歐元、日元與美元的利率差距,美元對歐元、日元等可能繼續疲軟。 我國出口依存度大約為36%,其中對美國出口占我國出口的 22%左右。世界經濟減慢難免會對我國出口產生較大影響。我們的定量分析顯示,美國經濟每減速1個百分點,會導致中國經濟增長降低 0.6個百分點。但世界經濟的變化也可以通過外部需求的調整引導我國內部需求發生變化,緩解內外經濟失衡加劇的矛盾。外部需求減少有利于抑制貿易順差過大的矛盾,減少我國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的風險。俄羅斯、印度 等發展中國家經濟強勁增長,有利于 我國開拓這些國家的市場,實行貿易多元化戰略,減少對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出口依賴。美元貶值會減少低附加值產品、高污染和高耗能產品的出口,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出口總量減慢和出口結構調整,會通過生產要素的重新配置促進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第三產業會得到較快發展,有利于調整投資、消費、出口的比例關系,促進消費增長。 調控政策預測:穩健財政政策與從緊貨幣政策相配合,既防通脹,又改善經濟結構 2007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改變了1997年以來實行的穩健貨幣政策,明確提出了“從緊貨幣政策”。貨幣政策這一調整,是基于貨幣信貸投放過多、投資反彈壓力增大、經濟運行由偏快轉向過熱的風險逐步加大,物價漲幅過快等突出問題做出的應對之策。 -投資反彈壓力依然較大 2007年前11個月全國城鎮新開工項目21.1萬個,同比增加24124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73584億元,同比增長2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4.3個百分點,說明下一步的投資增長有很強的內在擴張動力。考慮到2007年企業效益高增長、今年政府換屆等 多重因素,未來投資反彈壓力不容低估。 -貨幣供應量高位增長 近年來,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不斷擴大,通過外匯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礎貨幣不斷增長,直接推動了貨幣供應的過快增長,2007年下半年以來,廣義貨幣M2增速維持在18%以上,高出目標值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平均增速達21%,大大高于上年14%的平均增速。 -通貨膨脹壓力加大 雖然當前的非食品價格漲幅比較穩定,物價波動仍然屬于部分農產品局部供求不平衡引發的結構性物價上漲性質,但通貨膨脹壓力日見加大。2007年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6.9%,漲幅創1996年12月以來新高。2007年,居民消費價格累計上漲4.8%,比上年同期高3.3個百分點。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從10月份開始,工業品出廠價格一改以往增速總體上在低位徘徊的態勢,呈現上升走勢,成本推動型的物價上漲壓力顯著上升。考慮到國際原油及主要大宗商品價格漲速加快,國內以肉禽為代表的食品價格上行壓力仍較大、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和環境稅制改革步伐將加快以及居民通脹預期普遍增強等因素,未來價格由結構性上漲轉變為明顯通脹的壓力不容忽視。 -從緊的貨幣政策 從緊貨幣政策的目標,將是通過遏制貨幣信貸過快增長,防止投資反彈,防止結構性物價上漲轉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同時繼續加快信貸投放的結構調整,有保有壓。 從貨幣政策工具的操作看,主要包括: 1。加強窗口指導,嚴把信貸關,控制新增貸款總量; 2。繼續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等數量型工具,嚴控貨幣供給快速增長,特別是會通過定向央票加強貨幣政策調控的針對性。預計存款準備金率將進一步上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力度亦將加大; 3。靈活運用利率等價格型工具,但結構調整的取向將更明顯,同時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考慮到 2007年6次加息的滯后效應可能在2008年集中體現,以及美聯儲未來進一步降息的可能性很大,2008年總體上加息幅度和次數將會少于2007年,基本改變“負利率”狀況,不對稱加息會普遍采用,銀行存貸利差進一步收窄; 4。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速度將進一步加快,同時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將上行,以進一步發揮匯率在調節國際收支、引導結構調整、提升經濟平衡增長能力及抑制物價上漲中的作用。 -穩健的財政政策 穩健財政政策的主要目標,是在大力調整經濟結構、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基礎上,促進經濟增長主要由投資和出口拉動轉變為投資、消費、出口協調拉動,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同時,財稅政策通過支持農產品生產,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應,可以抑制物價過快上漲,在穩定物價方面發揮作用。 穩健財政政策的支出方向,表現為將較大幅度的增加社會保障、公共醫療衛生、基礎教育、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支出,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發展、自主創新、能源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的投入力度。 從財力來看,2008年財政減收因素較多,表現為: 1。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并軌,企業所得稅增幅將會有所下降; 2。增值稅改革試點將進一步擴大范圍,增值稅收入增長將受到一定影響; 3。進出口貿易增速也會有所回落,進口環節稅收增速會出現回落; 4。證券交易印花稅將難以保持2007年的高增長。 初步預測,2008年財政收入將增長20%左右,比2007年增收10000億元左右。 要實現財政收支當年平衡,財政支出增長速度要控制在18%之內。因此,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還需要保持一定數量的財政赤字和發行一定規模的長期建設國債。 但隨著世界經濟環境的變化,從緊貨幣政策的實施面臨諸多挑戰。 一是美國經濟是否會陷入衰退始終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一旦美國經濟出現衰退,而我們又加大了宏觀調控的力度,就有可能對我國經濟增長造成巨大傷害,導致經濟大幅度下滑,引發經濟社會矛盾。 二是美聯儲不斷放松貨幣政策,增加了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的難度。目前人民幣的基準利率與美元的市場利率之間已經沒有利差了,這使得央行不得不顧慮進一步加息可能刺激資本大量流入的后果。 因此,宏觀調控將會加大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土地政策、節能減排政策等的配合力度,使各項政策形成合力,既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結構性物價上漲轉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又著力改善經濟結構,保持經濟平穩增長。 我國經濟運行模式預測: 由加速增長轉變為高位趨穩小幅回落 在政策因素和國際因素共同影響下,我國總需求的強勁擴張勢頭會有所減弱,國民經濟運行態勢將由過去5年加速增長轉為高位趨穩、小幅回落,GDP增速將從2007年的 11.5%回落到 2008年的 10.8%左右,下降0.7個百分點左右。 -消費需求拉動作用加大 連續多年宏觀經濟景氣較旺,新增就業人數增加較多,居民收入增長較快,消費結構升級對消費仍然會保持較強的促進作用,這些基本因素決定了2008年我國消費品市場銷售增長率仍將保持高位。 此外,2008年奧運會在我國舉行,也將會對國內市場銷售產生“奧運景氣”推動作用,居民物價上漲預期增強也會帶動居民提前消費。預計200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際增長12.7%左右,比2007年實際增長率高出0.3個百分點。 -投資增長基本穩定 在企業利潤增長加快、設備利用率在2007年第四季度達到歷史最高值85.3%的情況下,企業投資的積極性仍然高漲;企業自有資金增長較快,為企業擴大投資提供了資金保障;2007年新開工項目增長較多,為2008年投資提供了增長慣性;國家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加快技術升級和節能減排,需要加大對先進產能和節能減排設施的投資;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項目增加較多,房地產投資將繼續成為帶動投資增長的重要力量;政府換屆也會拉動投資增長。 但是,2008年投資增長也面臨一些限制因素。央行頻頻提高利率和控制新增貸款規模,企業融資成本提高,獲得貸款的難度加大。房地產市場積累了一定風險,加之美國次級貸款危機對我國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銀監會等管理部門已經加大了對房地產貸款的審查力度,提高第二套住房貸款首付比例和其它審慎貸款政策將對開發商和購房者的資金來源產生一定限制。同時,高能耗產品出口限制政策可能使這些行業供求和價格形勢發生變化,不少行業投資回報預期降低。 綜合各方面因素分析,我們估計,2008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在偏快區間運行, 200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25%左右,和2007年基本持平。 -外貿順差增速有所回落 出口增速減慢。世界經濟增長減慢會影響我國出口。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增多,特別是炒作中國產品質量問題對 2008年的出口造成負面影響。國內2007年密集出臺的控制出口過快增長和調整外貿結構的政策效果在2008年進一步明確顯現。人民幣升值步伐有所加快,各方面生產要素成本逐步提高。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將使得 2008年我國出口增速下降。 進口增長基本穩定。國內需求保持較快增長態勢,人民幣升值和進口關稅逐漸下調使國內外比價關系變化的調節作用逐漸顯現。石油、農產品和其它礦產資源進口額受其價格上漲的影響將加快上漲。 初步估計,2008年我國出口增長19%,進口增長18%,貿易順差規模大約為3320億美元,比2007年增加610億美元,貿易順差的增幅由2007年的 52.7%明顯下降為22.5%。 物價走勢預測:成本推動型物價上漲壓力加大,全年前高后低對目前的物價上漲,存在不同的看法,有觀點認為是貨幣超經濟供給引起的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而社科院世經所余永定等人的觀點認為是成本推進型的通貨膨脹,并具有明顯的結構性特征。 筆者認為,這次物價上漲的原因和機理比較復雜,既有需求擴張拉動,又有成本上升推動;既有國內因素,又有國際因素;但總的看,當前我國的潛在經濟增長能力和實際經濟增長水平的偏離程度不大,商品市場供求總體基本平衡的格局沒有改變,雖存在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的市場需求條件,但物價上漲主要表現為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和結構型通貨膨脹。 這是因為,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我國全面開放的條件下,我國經濟同世界經濟的互動日益密切,對國外市場和資源的依賴程度日益提高。我國以及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快速發展,增加了石油、農產品和其他礦產品等初級產品的需求,拉動了世界初級產品價格的上漲。 同時,初級產品的金融化程度不斷提高,投機炒作這些產品的金融衍生工具不斷創新,地緣政治紛繁復雜,進一步推動了初級產品的價格上漲,導致我國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加大。 在開放條件和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條件下,我國的價格上漲,也表現為可貿易的制造業商品價格基本穩定,不可貿易商品價格上漲較快,物價上漲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特征。這一特征和當前消費需求總體上相對不足以及消費結構不斷向享受型和發展型升級結合在一起,進一步強化了物價水平變動的結構性特征。事實也正是這樣,近年來,在非食品消費品價格保持相對穩定的同時,服務業、房地產等價格卻在持續上升。 2008年,物價上漲的這種成本推動型和結構型特征仍很明顯,總體上看物價上漲壓力較大,同時考慮明年翹尾因素影響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4%左右,預計2008年全年物價前高后低,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幅度將為5%左右。 -農產品價格將繼續上漲 我國國內農產品價格走勢受國際農產品價格的影響越來越大,2008年,世界糧食供求處于緊平衡狀態,庫存持續下降,美國生物能源加工快速發展,發展中國家農產品消費量不斷增加,都會繼續給農產品價格上漲壓力。國內農產品生產成本受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不斷上漲的推動而上升。 -國際原油價格仍存在上漲壓力 2008年初,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即突破 100美元大關,2008年原油供需依然緊張,國際能源署預計2008年原油日需求量將增加140萬桶,而受挪威、英國和墨西哥等成熟油田產量下降影響,非歐佩克原油日產量僅增加60萬桶。地緣政治、投機炒作、美元貶值也會進一步推高國際油價。 -資源價格改革推動價格水平上升 2008年,資源價格改革步伐會逐步加快,將適時開征環境稅和資源稅,陸續出臺水、電、油、氣等資源性產品價格上調措施,全面開征污水處理費等。 -勞動力成本將進一步上升 年輕勞動力和技術工人供應趨緊,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基本建立,在部分地區實施農民工醫療保險、失業保險、養老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制度,勞動合同法正式實施。五是通脹預期不斷加強,對物價形成支撐。當然,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有利于控制物價上漲勢頭,人民幣升值步伐適度加快,會抑制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對通貨膨脹水平的高度關注將會使國家充分考慮到各種政策調價因素對整體通貨膨脹的影響,控制各項政策措施的出臺節奏和力度。 (作者單位為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