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匯儲備公司化運作及貨幣政策操作改革(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 16:44 《當代金融家》
中美商業銀行利差究竟誰高? 文/何自云 普遍觀點認為,我國商業銀行利差遠高于美國商業銀行利差,兩者相差近10倍!為此,我國商業銀行長期以來被指坐吃高利差而導致經營效率低下。因為靠利差收入就能過得很好而不必積極開拓中間業務收入;更因為利差很高,我國商業銀行的貸款沖動很強,貸款多了,流動性過剩和通貨膨脹也就難以避免了,高利差因此也成為目前流動性過剩和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統計數據表明,從總體上來看,我國商業銀行的利差不是高于、而是低于美國商業銀行的利差! 從2004年10月份開始,我國金融機構實現了“存款利率管上限、貸款利率管下限”的既定目標。 這種利率管制結構,強制性地保證了我國商業銀行的高利差。據此,很多人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1)我國商業銀行的利差要遠高于美國商業銀行的利差,兩者相差近10倍,是我國商業銀行經營效率低的一個表現; (2)高利差是我國流動性過剩和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利差很高,我國商業銀行的貸款沖動很強,貸款多了,流動性過剩和通貨膨脹問題也就難以避免了; (3)高利差是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比低的重要原因,因為銀行靠利差收入就能過得很好,就沒有任何積極性去開拓中間業務了。 但是,實際統計數據卻表明,這種認識是一個誤區。從總體上來看,我國商業銀行的利差不是高于,而是低于美國商業銀行的利差。糾正前述種種流行的錯誤觀念,通過其原因深入探究,對于我國商業銀行管理還是很有益處的。 我國法定利差基本穩定 由于我國依然對利率實行非常嚴格的管制,因此,討論我國商業銀行利差的起點,是我國商業銀行的法定利差。我們通常以中國人民銀行所規定的一年期存貸款利差來代表我國商業銀行的利差。圖表1 的數據顯示,我國法定基準存貸款利率自1993年7月達到最高水平以來,截止2007年底一共經過了17次調整。1993年,我國商業銀行的法定利差僅為1.08%,經過連續7次的存貸款利率下調,法定利差不斷上升,1999年達到 3.6%的水平。在隨后的10次利率調整中,利差一直保持在3.33%~3.60%之間, 與我國不同,美國自1980年代初期就實現了利率的完全市場化。因此,在美國目前并不存在商業銀行的法定利差。 我國實際利差低于法定利差 中國人民銀行所規定的利差并不等于商業銀行實際利差。首先,中國人民銀行只規定了基準利率,商業銀行可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進行浮動,商業銀行的利率浮動實踐直接影響實際利差。其次,法定基準利率隨著存、貸款的期限不同而不同,這樣,商業銀行實際存、貸款期限的差異,也會對其實際利差形成直接的影響。第三,中國人民銀行僅規定存、貸款利率,而在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中,除了存款以外,還有其他需要支付利息的負債,如發行債券、同業拆借、債券回購等,這些負債形式連同需要支付利息的存款統稱為計息負債;在商業銀行的資金運用中,除了貸款以外,還有其他可以帶來利息收入的資產,如債券投資、同業拆放、債券逆回購、央行存款等,這些資產形式連同貸款統稱為生息資產。商業銀行的實際利差(也稱為利息差,InterestSpread),不只是存貸款利率之間的差額,而是所有生息資產的平均收益與所有計息負債的平均成本之間的差額。 從圖表2可以看出,我國8家商業銀行2006年平均利差為2.46%,比2006年的法定利差(3.33%~3.60%)低了約1個百分點。由于我國商業銀行的實際利差以比較大的幅度低于法定利差,因此,中國人民銀行似乎已經沒有必要再降低法定利差;當然,由于“存款利率可以下浮、貸款利率可以上浮”,中國人民銀行也沒有必要再提高法定利差。因此,保持目前已經持續8年多的利差水平,似乎是可以預期的。在商業銀行的負債中,除了計息負債以外,還有一些不需要支付利息的負債(稱為非付息負債),如應付職工薪酬、應付股利、應交稅金、遞延所得稅負債等。在美國,由于法律強制性規定,商業銀行不對其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因此,美國商業銀行的無息負債中還包括無息活期存款。在商業銀行的資產中,除了生息資產以外,還有一些不會帶來利息收入的資產(稱為非生息資產),比如現金、可供出售的權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商譽、遞延所得稅資產等。在美國,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是沒有利息的,因此,央行存款在我國是生息資產,而在美國是無息資產。 為了反映非付息負債對實際利差的影響,商業銀行在對外批露信息時,通常還批露一個稱為利息收益率(Interest Margin)的指標,其計算方法是凈利息收入除以總生息資產的平均余額。圖表2 的數據顯示,同一家銀行、同一時期的利息收益率均略高于利差,但兩者之間的差別很小。因此,我們在下面的討論中只討論利差,而不再討論利息收益率。 我國實際利差低于美國 與“我國商業銀行利差遠高于美國商業銀行利差”的普遍觀點完全相反,美國商業銀行的實際利差要高于我國商業銀行的實際利差。美聯儲的統計數據表明,美國全部7403家商業銀行2006年度的利差為2.74%,而在1987~2006年的 20年間,全部商業銀行的平均利差為3.15%,均高于我國商業銀行的實際利差(參見圖表3)。另外,美國數千家商業銀行長達20年的這一平均利差水平,與我國目前的法定利差水平3.33%非常接近,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人民銀行在未來一段時間中,大幅度調整利差的可能性極小。 從單家銀行的角度來說,美國很多商業銀行的實際利差還遠遠高于上述全部商業銀行的平均值。比如,按核心資本排名位于美國第五位的富國銀行(WellsFargo),2005年和2006年的利差分別達到 4.31%和4.06%。 利差低的原因不是因為負債 我國商業銀行的實際利差低,原因不在于負債。在我國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中,存款仍然占據主要地位。圖表4 的數據顯示,我國8家商業銀行存款占全部資金來源(包括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比重為84.19%(簡單算術平均值),其簡單算術平均利率為1.69%,不僅低于當時的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2.25%(2006年8月19日調整為2.52%),而且也遠低于美國富國銀行的存款利率3.21%。富國銀行的存款在全部資金來源中所占比重僅為66.4%,而平均成本率高達4.91%的長期借款,所占比重達到了18.1%。因此,資金來源方面的情況實際上是擴大、而不是縮小了我國商業銀行的利差。 另外,由于在計算利差時,并沒有考慮非計息負債,因此,我國對活期存款支付利息、而美國對活期存款不支付息這一因素,也不是我國商業銀行實際利差低的原因。 高收益貸款占比低導致低利差美國商業銀行的利差高于我國商業銀行的利差,其主要原因在于資產方面。商業銀行的資產主要包括貸款、證券和央行存款等,由于不同資產的平均收益率不同,因此,資產結構不同,銀行全部生息資產的平均收益率就不同。 圖表5表明,前述我國8家商業銀行貸款的平均利率為5.47%(簡單算術平均值),而證券投資的平均收益率為3.09%(簡單算術平均值),兩者相差2.38個百分點,因此,在付息負債平均成本率不變的情況下,貸款在總資產中所占比重越高,銀行的利差也就會越高。 我國8家商業銀行貸款在總資產中所占比例,簡單算術平均值只有51。1%,而資產加權平均值更低,僅為47.6%;有價證券占比則比較高,簡單算術平均值為28.83%,資產加權平均值達到 36.86%。相比較來看,美國富國銀行貸款占總資產的比重達到了76.95%,而有價證券占總資產的比重只有10.01%(參見圖表5)。收益率較高的貸款資產在總資產中所占比重太低,是我國商業銀行實際利差過低的主要原因。 由于我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水平很高 (2008年1月25日起上調至15%),而法定存款準備金的收益率很低,自2002年2月21日起至2008年1月一直保持在1.89%的水平,這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降低了我國商業銀行生息資產的平均收益率,進而縮小了實際利差。相比較來看,雖然美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沒有任何收益,但其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非常低,2006年底富國銀行在美聯儲的存款占其存款余額的比率僅為0.5%。 在貸款中,不同類型貸款的平均收益率有著較大的差異。一般來說,個人貸款的利率要高于公司貸款的利率,因此,個人貸款在全部貸款中所占比例的高低,直接影響全部貸款的平均收益率,進而會影響利差的高低。圖表6 的數據顯示,一方面,不論在我國還是在美國,個人貸款的利率要高于其他貸款的利率;另一方面,我國商業銀行個人貸款在全部貸款中所占比重非常低。 另外,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一般也要高于大企業貸款的利率。我國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所占比例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貸款的平均收益率,進而縮小了利差。 提高貸款在總資產中所占比重,是我國商業銀行擴大實際利差、進而提高利潤率的根本方法。實際上,商業銀行的核心功能就是通過貸款,以及與貸款相關的其 他服務,來促進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商業銀行的優勢在貸款,而不在債券投資。 提高貸款占比與宏觀緊縮不矛盾 為了擴大利差收入而提高貸款所占比重,似乎與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的緊縮性宏觀調控相悖。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問題的核心在于貸款結構。如果我國商業銀行能夠提高個人貸款、中小企業、“三農”貸款等在全部貸款中所占比例,將資金引向消費領域和迫切需要資金支持的地區和對象,擴大消費,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不僅能夠有效提高生息資產平均收益率,擴大利差,增加利潤,而且還有助于解決我國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很多問題,緩解通貨膨脹壓力,這樣反而會有利于宏觀調控目標的實現。 利差高低與中間業務無直接關系 利差高低與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并不存在直接關系,更不存在矛盾。 美國富國銀行2006年中間業務收入與營業凈收入(即凈利息收入與中間業務收入之和)的比重達到 44.1%(美國前十大銀行這一比重的平均值是46.8%),但其利差仍然高達4.06%。 實際上,利差高低取決于資金籌集和資金運用的效率。商業銀行無論其中間業務拓展如何,都應盡可能降低資金成本,提高資金的平均收益率,即應盡可能擴大利差;而無論其利差有多高,獲得更高利潤的追求,也會促使銀行盡可能地去拓展中間業務。 (本文作者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