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資本:金融市場弱勢實體重要的信用資源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8日 03:41 金融時報
徐永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結構發生的重大變化,突出表現為龐大細微、弱勢小企業群體的崛起和持續生存。為適應這個群體的融資服務需求,20年來,小企業金融市場的改革探索始終沒有間斷過,也陸續取得了不少可圈可點的成效和經驗。然而,從制度創新的角度看,改革仍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小企業融資難的狀況也還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 人們關心,導致我國小企業金融市場創新發展陷入不盡如人意現狀的主因是什么?來自參與改革的正規金融機構的大量實踐經驗分析資料,幾乎都認同這樣的判斷:小企業融資的基本難點在于,由于它們自身信用資源的匱乏,按商業化原則經營的金融機構難以有財務可持續性地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應當說,從現象上看,這個判斷是符合實際的。可是,小企業金融市場現實發展中的大量案例又在啟示我們,傳統銀行對弱勢小企業信用資源的判斷有失偏狹,它們基本忽視了社會資本作為小企業信用資源的重要功能。 按照經濟社會學的定義,所謂社會資本,通俗地說是指社會實體綜合經濟、社會、文化多層面的社會關系網,它能夠給該社會實體帶來經濟利益。任何小企業,無論它處于怎樣的弱勢狀態,它所在的先天社區社會關系網絡都會天然地賦予其自身一定的社會資本。小企業同它的社會資本相伴而生,興衰與共。事實上,社會資本歷來就是金融市場弱勢實體彌補自身信用資源短缺,提升信用資質的“資本”。 一、小企業金融市場體制是非正式的融資制度規范 轉換社會資本的分析視角,有助于人們恰當選擇我國小企業金融市場的最佳制度模式。一般來說,在弱勢小企業可支配的信用資源結構中,社會資本占據主要權重位置。在我國,倚重社會資本的狀況則更為突出。這是因為,我國的小企業群體是市場經濟改革的新生事物,在體制轉換的過程中,萌生于原本弱質、占有存量資源不多的產業或行業,可以說是先天弱勢。在這種情況下,社會資本很自然成為了小企業在信用活動中具有比較優勢的信用資源。融資信用活動,本質上是貨幣資金的約期借貸行為,其建立互信的基礎就在于對受信者預期償債能力、意愿的認同。小企業的社會資本不能直接增加財產性的信用資源,卻可以明示其隱性償債能力、意愿的真實狀況。按照這種認同達成的信用契約,通常很難采用法規化契約的形式加以規制,但是,它卻是有效可行的。小企業群體是小企業金融市場的活動主體,它們稟賦信用資源的特點決定了與其相適應的最佳融資制度模式,不會是適用于傳統商業銀行、大中企業的,以法規性契約為依憑的正式金融制度規范,而應是以非法規性契約為依憑的非正式金融制度規范。 回顧我國小企業金融市場制度創新的曲折歷程,我們不難發現在機制設計框架上的誤區。由于對小企業不同于大中企業的稟賦信用資源結構特點,缺乏從制度建設層面給予的差異化機制設計,迄今為止,我國無論在大中企業金融市場,還是在小企業金融市場,強勢推行構建的普適制度規范只是傳統的正式融資制度規范。應當說,實踐已經證明,正式融資制度規范并不適用小企業金融市場,這不能不說是我國小企業金融市場制度創新改革基本不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決策層已明確提出,小企業金融市場的制度創新應當探索不同于傳統商業銀行適用模式的新機制模式。這是基于正確總結以往經驗教訓所提出的小企業金融市場深化改革新目標。我們應當循此正確改革取向,解放思想,大膽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的小企業金融制度。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