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金融危機檢討與啟示(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 00:20 《國際融資》
流動性過剩會是導火索嗎 流動性過剩的幾種表現 流動性過剩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經濟現象。從當前中國的情況看,流動性過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外貿易順差偏大。特別是近兩年來,外貿順差增長幅度明顯增大。 相關數據顯示,2004年以前中國對外貿易處于順差的狀態,且差額大小基本維持在300億美元左右,上下浮動不大。但2005年和2006年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增長幅度明顯變大。以2005年為例,隨著宏觀調控措施效果的逐步顯現,國內投資增長過快的勢頭得到抑制,進口增速明顯放緩,順差數額明顯增大,達到了1020億美元,較2004年增加了700.5億美元。此后,2006年的貿易順差繼續放大,打破了2005年創造的歷史記錄,達到了1774.7億美元,增幅達到了74%,呈現歷史最高。同時也把外匯儲備追加到新高,到2007年三季度末,中國外匯儲備高達1.43萬億。對此我們可以深入分析。 首先,由于進出口貿易結算以美元為主,外匯儲備也是以美元為主,中國對外貿易順差主要是美元順差。其次,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商品生產能力和港口運輸能力大增,成為貿易大國。中國外匯儲備已經攀至全球首位。但堂堂貿易大國并沒有國際定價權,在國際市場,中國人買啥就漲啥,賣啥就跌啥,加上國內同行惡性競爭而被外國進口商把商品價格壓得很低,所結外匯是“廉價”的。因此,順差過大,付出更多,吃虧更多。再次,中國尚未實現貨幣自由兌換制度,國家必須用大量的人民幣換外匯,造成貨幣供應過多,增加國內通脹的壓力,進而對流動性過剩形成推波助瀾之勢。第四,為了使市場化改革順利進行,中國一直管制著資源價格、資金價格,以及勞動力價格,可以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是透支各種“紅利”的結果,中國巨額外匯順差也是透支各種“紅利”的結果。應對此勢,適當升值是有必要的。 二是貨幣供應量過多。貨幣供應量過多既表現為近幾年貨幣供應量增速較快,又表現為貨幣供應量相對實體經濟較多,如表1所示。首先,中國各層次貨幣供應量近年來持續快速增長。2000~2006年M0、M1、M2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0.5%、15.3%、16.5%。2007年以來貨幣供應量增長進一步加快,9月末M0、M1、M2同比增長分別為13.0%、22.1%、18.5%。其次,中國廣義貨幣M2增長快于實體經濟增長。除2004年外,各年度廣義貨幣M2增長率均高于同期GDP名義增長率,M2增長率平均比GDP名義增長率高4個百分點。貨幣供應量的快速增長使得M2與GDP的比值不斷上升,由2000年的1.357上升為2006年的1.65,進而到2007年9月增長為2.367。其結果必然造成貨幣供應量過多,帶來通貨膨脹。 三是銀行體系資金過多。2000~2006年,銀行人民幣存款增長比貸款增長平均高4個百分點。銀行存貸款增速的差異導致存貸款差額不斷擴大,雖然2007年股市吸引了一部分資金,但銀行體系資金仍然很充裕。截至2007年9月末,銀行存貸款差額高達12.40萬億元。這表明銀行可運用的資金規模相當大,大量資金滯留于銀行間市場。為了收縮銀根,央行采取了多種政策工具,例如加大運用儲備準備金的力度,僅2007年1月至11月提高準備金率次數達到9次之多,累計準備金率達到13.5%,創歷史最高水平,但市場資金仍然充裕,信貸沖動壓力仍然很大。具體數據如表2(見前頁)所示。 銀行間充裕的流動性加大了貨幣調控操作的難度,直接影響宏觀調控的靈活性和有效性。這就是為什么銀行間市場資金拆借利率水平較低的原因。 四是房地產投資增長過快。2000~2006年,中國房地產投資年均增20%以上,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同時,由于資金量較大,對房屋的需求表現的更為旺盛,造成房屋銷售價格也快速上漲,2000~2006年全國房屋銷售價格累計上漲了38.3%。其中部分城市房價漲幅明顯偏高,2000~2005年,寧波、上海、青島和杭州房屋銷售價格累計漲幅分別達到85.9%、68.7%、68%和54.3%。盡管2006年以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限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措施,但房價上漲的勢頭依然不減,2007年9月,全國房屋銷售價格漲幅為8.9%,其中北海、深圳、北京、廣州的漲幅分別高達15.9%、20.5%、13.3%和7.2%。 五是股票市場漲幅過快。2006年,中國股票市場指數呈現持續大幅度上揚的態勢,上證綜合指數由1161.1點上升至2675.5點,上漲了130.4%;深證綜合指數由278.8點上升至550.59點,上漲了97.5%。2007年,股票市場價格指數繼續快速上漲。截至2007年9月底,上證綜合指數和深證綜合指數分別為5552.3和1532.67,比年初上漲了107.5%、178.4%。進入2007年底,股市出現激烈震蕩,僅11月跌1038點,這種過山車似的走勢,對普通投資者產生巨大的沖擊。 股市的旺盛和波動,除與股權分置改革順利實施、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有關外,流動性過剩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股市高速膨脹的過程中,上市公司非主營利潤占總利潤的比重由2000年的13%上升到30%以上,這一指標遠高于成熟市場。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比例達到75%以上,使股權結構變得復雜微妙,連鎖問題更加突出,將本來已經偏高的共性風險進一步放大。 總之,對外貿易順差偏大和外匯儲備過多,必然增加通貨膨脹壓力;貨幣供應過多和銀行體系資金過多,容易造成資金泛濫;房地產價格和股票指數持續上揚,容易產生資產價格泡沫,引發金融危機。 基本結論 10年變遷,既有發展,也有不利因素 經歷亞洲金融危機后10年的變遷,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出現了一些新特點,表現為:產業結構調整明顯加快,經濟格局出現新的組合,國際貿易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明顯加快,混合金融業務成為主流,全球化趨勢勢不可擋。但在世界經濟格局重新組合的過程中,也存在不利的因素: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方式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不平等的國際貿易關系依然存在,南北技術差異、體制差異和財富差異沒有質的變化,亞洲經濟依然存在風險。這些情況應該看作中國金融風險外部因素。 從內部看,中國自身的情況在10年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也有許多現實問題。成績主要表現在:中國獲得又一個10年持續穩定的增長,成功加入WTO,經濟發展戰略進一步完善,市場建設和經濟體制建設取得新進展。同時,中國在發展過程中的現實問題是:國企改革的任務仍很艱難,金融體制結構性缺陷仍然嚴重,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產業政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協調難度加大。 金融危機的隱患值得高度關注 綜合9個方面的經濟特征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結論: 一是中國經濟和金融形勢總體是健康的,但通貨膨脹呈上竄之勢,國家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劇,流動性風險隱患不可忽視;二是GDP、產業結構、中央財政盈余情況等指標與亞洲國家金融風暴前的表征比較,有許多相似之處,并隱存了更為復雜的問題;三是貿易順差偏高,對經濟穩定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四是市場資金嚴重泛濫,境外對中國房地產投資和證券投資規模繼續擴大,房價和股價持續高漲過快;五是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嚴重,股市目前尚未起到合理配置資源的作用,反而刺激了市民的投機心理,加劇了收入差距,增添了不穩定因素。目前的股市是一個不完善的、有問題的股市。繼續漲則可能進一步拉大城鄉收入差距和非正常收入差距,刺激市民投機心理。如果大跌則可能產生巨大的社會振蕩。因此,必須非常謹慎地保證股市進行平緩調整,爭取實現軟著陸。 流動性過剩很可能是導火索 流動性過剩的持續發展,必然表現為貨幣的泛濫,一旦出現過于流向某一領域,就可能會出現較大的沖擊,把握不好,還可能由局部問題演變為全局問題。當前經濟金融領域出現的一些問題,已經反映了一些苗頭,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1.過多的對外貿易順差正在增加通貨膨脹壓力。2.過多的貨幣供應量容易造成資金泛濫,嚴重影響了宏觀調控的靈活性和有效性。3.過快的房地產投資增長和股票市場漲幅將產生資產價格泡沫,刺激投機行為。 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是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措施 亞洲金融危機后,亞洲各國和國際社會都在積極探討各種有效措施,防范金融危機重演,維護本國經濟安全和金融安全。各國普遍認識到: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沖擊下,在金融資本和信息快速流動的過程中,區域經濟協調運作是一種高層次的防范措施;只有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才能增強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保持經濟的持續繁榮。因此,各國政府都期望能實行健康的宏觀經濟政策,共同制定一些金融業務標準,并且共同遵守這些標準,積極使用價格手段限制那些不適當的、過多的短期資本流入。 中國應該倡導開展亞洲國家貨幣互換業務,通過貨幣互換進一步拓寬國家與國家,國家與地區之間的金融合作渠道,建立長期互信的合作關系和協調運作方式。從比較長遠看,可以積極考慮推動建立“亞元”貨幣體系。 中國防范金融風險的措施建議 加強審慎的監管體系 根據中國目前實施監管的現狀,應當重點從制度上完善監管體系,加強監管部門的協調運作和權力制約,改進和完善監管手段,培育金融監管體系運轉的微觀金融基礎,加強金融系統內部監管與外部監管的有機結合。 完善和穩定金融體系 一個“好的”金融系統應當具備有效的法律體系,良好的會計標準,透明的金融制度,有效的資本市場和規范的公司治理。中國要正確處理好改革途徑和目標的關系。上市是銀行治理結構調整的一種手段,不是改革的目標;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穩步推進。要著力解決好農村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促進投資結構的改變,促進增長方式的改變,促進內需的增加。 建立金融危機預警系統 金融危機往往是金融風險積累的結果,因而事先監控金融風險,將金融危機化解于未然極為重要。中國要結合國情,加快建立金融危機預警系統和應急機制。對于金融體系中的風險因素,尤其是導致金融危機產生的潛在因素,如通貨膨脹、匯率、銀行體系風險、債務風險都應當納入金融危機的預警系統。 當前釋緩流動性風險的應急措施,擬可以考慮以下四個方面:一是適當控制建立新基金和IPO上市的節奏。中國股票市場沒有一個自我平衡的機制,股市目前過熱的現象不及早遏制的話,泡沫會越來越大。政府有必要通過宏觀調控來遏制中國股市過熱,嚴防資產泡沫。二是限制公共資金和銀行貸款進入股市。特別是限制違規資金進入股市。這應該是近期可以選擇并且很有效的政策手段。銀監會目前已基本明確,將對違規資金進入股市展開清查,并著手研究防范資本市場風險向銀行轉移的問題。三是加強監管和信息透明度。當前要特別加強對證券公司、基金公司規范運作情況的監管,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提高透明度;加大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增大行為主體的違規成本。四是加強金融知識宣介。要將投資者教育作為一項長期持續的工作,在各個層面加強投資者教育,加強投資者對于金融知識的學習,加強投資者風險自擔意識。 從根本上說,防范流動性風險,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中國現代金融體系,在金融市場、金融制度、金融工具和金融機構方面有新的發展,使社會資源真正能夠合理有序的流動,促進產業結構升級,促進增長方式的改變。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