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7新金融版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10:58 《中國企業家》雜志
文/本刊記者 鐘加勇 2007年,中國金融改革將涉入深水區。與既往不同,剛剛召開的第三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正試圖把重心從機構改革轉移到市場要素本身,諸如金融服務的基本功能,資本市場的層次,以及農村金融消費者的權益等。 種種跡象表明,2007年中國金融將在“外匯儲備及其投資體制改革”、“政策性銀行轉型”、“公司債和多層次資本市場”、“普惠金融和農村金融創新”、“人民幣匯率和外匯管理體制”等諸多領域有重大突破,而這些突破將重構中國現有的金融版圖。 自從2006年以來,中國的股市就沒有停止過單邊上揚的姿態。在上證綜合指數翻番,逼近3000點的時候,證券公司營業部又出現了人頭攢動的久違景象,銀行營業廳的經理們隨口就對前來搶購基金的市民說,“現在只要是買進,都賺錢! 尚福林,這位第五任中國證監會主席,一時間從“無為而治”變成了眾人擁戴的“明星”。他不僅榮獲“2006十大經濟年度人物”,還被媒體冠以了“中國股市救贖者”的稱號。而僅僅兩年前,這位中國股市的監管人,還因為強行推進股改而飽受批評,甚至一度傳言他要被迫離開證監會主席這個位置。 與股市相類似的是,曾經被認為有技術性破產危險的中國銀行業,如今卻創造了一個個IPO神話,受到來自全世界投資者的追捧;曾經被認為WTO保護期過后會發生的沖擊波,似乎并沒有變成現實;在近30年的時間里,中國經濟以年均接近10%的速度高速前進。 不過,在這樣的歷史時刻,我們還記起了“中國崩潰論”余音繚繞,我們還記起了美國大蕭條和亞洲金融危機前夕那種單邊向上飄揚的非理性繁榮。比照當下股市高漲、流動性過剩、人民幣沒有懸念地升值、國內外收支不平衡等現象,“2007年”注定成為金融業最為關鍵的一年。這一年,我們可以大有作為,積極引導國內外上竄下跳的“熱錢”,深入理順各種體制,重構中國在世界的金融版圖;也可以無所作為,任由泡沫從形成、到長大并破滅的發生。 2007年1月19日至20日,第三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召開的。人們有理由相信,一系列事關中國金融業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都在此次會議上得以明確。 會議結束的當天下午,溫家寶總理所提出的“今后金融工作總體要求”就成為了各大網絡媒體的焦點新聞,金融界的人士在細細地玩味著這篇含金量極高的“千字文”,試圖把握著今后的某種預期。而在會議閉幕之后,“一行三會”(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四大金融監管部門齊刷刷地各自舉行2007年的工作會議,全面研究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繼而,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召開會議,專門研究部署金融改革發展工作。 透過會議的精神,我們不難發現,與過去兩次全國金融會議不同,這次會議試圖把重心從機構改革轉移到市場要素本身,諸如金融服務的基本功能,資本市場的層次,以及農村金融消費者的權益等。這其實是一個很了不起的進步,它顯示中國金融改革正在走向深水處。 種種跡象表明,2007年中國金融將在“外匯儲備及其投資體制改革”、“政策性銀行轉型”、“公司債和多層次資本市場”、“普惠金融和農村金融創新”、“人民幣升值和外匯管理體制”等諸多領域有重大突破,而這些突破將重構現存的金融版圖。 重整外匯儲備 “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加強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積極探索和拓展外匯儲備使用渠道和方式。采取綜合措施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注資要等金融工作會議結束后才能正式啟動!彪m然國務院在去年12月就已批準中央匯金公司對光大銀行進行注資的方案,但由于金融工作會議可能討論金融國有資產監管和匯金公司的問題,一位知情人士在會前向記者表示注資工作被暫時擱置。 此前,匯金公司已經隨著央行主導的銀行改革而動用了將近10%的國家外匯儲備,分別對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交通銀行、銀河證券等金融機構進行注資,進而控股了全國金融大半壁江山。 相對于成立之初被認為是一個過渡性公司而言,匯金后來的表現被媒體稱作“擴權和一統金融天下”。頗具爭議的是,到底誰來掌管國有金融資本?財政部一度提出了“金融國資委”的方案,即在該部金融司的基礎上成立獨立的金融國資委,像在實業領域既有的國資委那樣“管人管事管資產”,代表國家行使金融資產出資人權利;而在金融國資委下,可以設幾大金融控股公司,匯金公司只是其中之一。 不過,本次金融工作會后“金融國資委”并未橫空出世,取而代之的是將成立一個直接隸屬于國務院的“國家外匯投資控股公司”。有消息說,按照目前的設計,這家公司可能更像是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與新加坡淡馬錫模式的結合體。淡馬錫的主要職能是利用外匯儲備投資于本國戰略性產業并進行控股管理,提升新加坡企業的贏利水平和長期競爭力;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專司儲備投資,主要負責固定收益債券、房地產和私人股票投資。 “即便如此,這已經突破了已有的中央銀行管理外匯的框架,因為新的外匯投資公司屬于財政部出資!北本⿴煼洞髮W金融中心主任鐘偉對此次金融工作會議務實的決策表示贊賞,但他同時認為,當外匯管理框架變動的時候,新的問題就會提出來,即“新成立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它主要投資實業,那么它跟匯金是什么關系?跟外匯管理局又是什么關系?” 現在有這樣的說法,即匯金的主要業務是用外匯注資及再貸款,因此匯金是純粹金融控股公司,不做實業,業務重點都在境內;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業務重點都在境外,主要投資在產業;外匯管理局的投資則主要投資在金融領域,比如美國、歐洲的債券。這樣三個機構就不一樣了,匯金主內,另外兩大機構主外,其中一個是主適度儲備的金融證券類投資,一個是主富余儲備的產業實業投資。 另一個版本是,在下一步改革后,匯金公司將不復存在,代之以國家投資控股公司的形式,變成國務院的直屬機構,并可能與計劃中成立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整合,成為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金融國有資本體制改革的新載體。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雖然也贊同外匯投資公司的方法,但他同時提出的問題則更為宏觀。他說,“外匯投資控股公司為什么都是新加坡、挪威這些小經濟體的經驗,為什么沒有大國的經驗?這個問題反過來問就是,如果中國學習和借鑒了小經濟體,比如新加坡的經驗,那么將來在運作中可能會出現什么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是我們要在設計的時候非常謹慎的。” 在他看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包括現在成為貿易、引資、外匯儲備的第一大國的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學習了東亞模式。東亞模式在出口導向和外資引入方面給我們帶來最大的好處就是引入外來競爭壓力和通過國際的交流,促進了我們整個市場經濟的發育和發展,但帶來的問題是貿易摩擦和諸多涉外經濟矛盾。 “因此,我一直在考慮,就像1994年人民幣匯率并軌一樣,我們說可以把它作為一個臨時起步的措施,但在過程中要盡快完善它,要避免小經濟體的經驗在使用當中導致的一些問題。”張燕生強調說,大國跟小國不一樣,小國是體系的接受者,因此它不會破壞格局;大國是體系的決定者,它會影響到大國之間的利益,所以這方面要更加謹慎一點。 國開行商業化 “按照分類指導、‘一行一策’的原則,推進政策性銀行改革。首先推進國家開發銀行改革,全面推行商業化運作,主要從事中長期業務。對政策性業務要實行公開透明的招標制! 溫總理的一句話,終結了近幾年來關于政策性銀行分食商業領域所帶來的爭議。國開行終于可以名正言順地施展自己在所有商業領域里的抱負,再也不用擔心被人指責為“越位”。在創立12年后,國開行以優良的資產負債表傲視國內所有商業銀行,并成功地讓政策性銀行的歷史化為一段背影。接下來,政策性銀行的商業化歷程將改寫中國商業銀行的格局。 “兩基一支”(基礎建設、基礎設施、支柱產業)從1994年國開行成立以來就是它的主業。那時候,核電、鐵路、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領域的融資活動都是非商業性的,需要國開行提供政策性貸款支持。但隨著國家工業化的推進以及經濟周期進入上升階段,由地方政府主導、以市政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基本建設投資大幅增長,國開行所從事的業務反而成了各商業銀行競相追逐的贏利項目。 這一戲劇性的變化,加上自身強大的項目評審能力,讓國開行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根據國開行公布的數據,截至2006年末,國開行管理資產余額達31014億元,表內不良貸款率僅為0.72%。五年來,國開行的股本回報率介于16%-19%,凈利潤從2001年的111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228億元。 這導致商業銀行與國開行長期交惡。在商業銀行看來,國開行作為開發性金融機構,可以享受國家信用、低息發債,在這些項目開發出來以后應該退出,而不應該與商業銀行爭利。因此,從1998年開始,也就是陳元入主國開行以后,就有商業銀行向財政部提交報告,指責國開行利用政策優勢和資金的低成本優勢,與他們惡性競爭。也就是從那時起,國開行頭上的光環就同時被各種指責的聲音籠罩著。 但在國開行看來,從國家發展的角度看他們是政策性銀行,但如果從財政補貼的角度看,國開行才是真正的商業性銀行。因為自1998年起,國家沒有對國開行進行過財政補貼,反倒是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股改以前剝離了大量不良資產,它們才是“政策性銀行”。 疑問同樣存在,國開行商業化以后是要變成跟工農中建一樣的商業銀行嗎?國開行的下一步會走向哪里? 法國巴黎百富勤(中國)董事總經理、總經濟師陳興動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認為,從國家經濟發展趨勢來看,未來政府公共財政會成為重點,國家通過政策性銀行提供給地方政府項目,讓國家繼續參與大量投資的必要性下降。國開行政策性業務縮小,轉向商業領域順理成章。 在陳興動看來,從發展角度來講,四大商業銀行和國開行都會走向趨同,就是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銀行,里面有商業銀行業務,有投行業務等。他認為,國開行商業化以后,其壟斷的批發業務肯定會被沖破。會往投行業務、基金管理業務等方面去發展。 鐘偉則認為,在今后所有的投資銀行領域將不可忽略國開行的角色,國開行今后的一個重點也可能會向投行轉,變成像美林、高盛這樣的機構。他同時提醒海外運作的大型國有企業,要特別關注國開行的改制,因為國開行的業務重點可能也會從境內轉向境外,配合國有企業走出去,國開行有著國內最有經驗的專家評審團;同時,現在到海外投資的更多是基礎設施、石油石化等開發性、資源型的企業,這也正是國開行占優勢的領域。 爭奪企業債 “加快發展債券市場,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完善債券管理體制! “企業債”第一次被提高到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高度,這意味著這位昔日資本市場的“小兄弟”要成為“主角”了。而過去企業債發行被大型國企壟斷,債券市場規模小、交易不活躍的局面則有望改變。 細心的讀者很容易發現,在溫總理的一句話里,出現了“企業債”和“公司債”。這是中國自己的特色,因為長期以來,中國債券市場都處在一個分裂的狀態。到2007年,最終形成“三國演義”的格局,也就是說,中國的“企業債”應該包括三個部分,即發改委審批的企業債券、央行審批的企業短期融資券,以及這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后證監會有望獲得審批權的上市公司債券。 在國外成熟市場,自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債券融資日益取代了股票融資,已經成為企業直接融資的主渠道,通過債券融資的金額往往是通過股票融資金額的3—10倍。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無論是企業債占債券總量的份額,還是債券融資占整個融資總量的份額都相去甚遠,這直接導致直接融資比重太低。 2007年,證監會站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高度將“公司債”攬入懷里。對于發改委和央行來說,證監會是個后來者,但這個后來者將來卻有大包大攬的可能,因為無論從公司還是從市場的角度看,企業債歸口證監會當屬發達國家主流做法。有消息就說,在三個監管部門中,證監會最早明確提出對公司債券進行統一監管的思路,而所謂統一監管就是由證監會監管。 不過,這一思路顯然還過于超前,因為中國轉軌遠未完成,許多發債主體還不是公司制企業,而按照發改委負責企業債官員提供的數字,這一比例仍高達60%。與此同時,中國還是固定資產投資很典型的國家,企業債的發行可以與發改委投融資管理及產業政策相結合,起到宏觀管理的作用。因此,“三足鼎立”的格局有一定的合理性。 對發行主體來說,這一格局帶來的好處是可以選擇不同監管部門的產品,比如大型國有企業發行債券既可以選擇以上市公司發“公司債”,也可以選擇集團公司發行企業債或短期融資券等,而壞處則是要跟多個部門打交道,提高了融資成本。 金融普惠農村 “加快建立健全適應“三農”特點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系。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商業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組織的作用。推進農村金融組織創新,適度調整和放寬農村地區金融機構準入政策,降低準入門檻,鼓勵和支持發展適合農村需求特點的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積極培育多種形式的小額信貸組織! 最近幾年,年年都有“農業1號文件”,年年都強調農村金融改革,但迄今農村金融服務基本上還是空白。 一般來說,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構成了現有的農村金融體系,但實際上,這個體系的發展卻長期背離農村的需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研究員陳劍波的一項研究表明:2005年,農行、農信社、郵儲等在中國農村地區吸收的存款達10萬億元,但官方統計的涉農貸款僅4萬億元左右,形成農村對城市的巨額資金倒流。 這種農村“倒貼”的金融格局,與我們要“反哺”農村的新農村建設形成極大的反差。不過,這樣的格局有望在這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之后發生改變。 據了解,這次農行改革的問題并未出現在金融工作會議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成果及經驗的專題報告中,而是被放入了農村金融改革的專題中統籌考慮。 與政策性銀行商業化形成反差的是,中國農業銀行作為最后一個股改的商業銀行似乎被打上了“政策性”的符號!胺步有序地推進中國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強化為‘三農’服務的市場定位和責任,實行整體改制,充分利用在縣域的資金、網絡和專業等方面的優勢,更好地為‘三農’和縣域經濟服務。”這是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給農行定的調。 同時,在金融工作會議的前夕,一場刮自孟加拉國的“尤努斯風暴”激蕩著整個金融界。尤努斯被譽為“窮人銀行家”,是孟加拉國鄉村銀行的創始人,因小額信貸的成就,獲得諾貝爾和平獎。2006年10月,尤努斯帶著他的“普惠精神”走進了央行等金融機構的大門,講述他顛覆性的成功之道。 僅僅兩個月后的12月22日,中國銀監會發布《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允許產業資本和民間資本到農村地區新設銀行,并準備在農村增設村鎮銀行、社區性信用合作組織等三類銀行業金融機構。 “這是一次戰略上的轉變,而且它提出的是帶有實質性和操作性的東西!便y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認為,這次農村金融改革是一個徹底革新的思路,它標志著農村建設從過去依靠財政轉移支付的方式轉向依靠金融手段,最終使農村進入一個自我推動的循環。 1月20日,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結束的當天,銀監會就召開了2007年工作會議。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強調:2007年,除繼續大力發展農戶小額貸款外,重點要在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鼓勵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面有所突破并加快推進。要在對全國金融服務充分性調查的基礎上,爭取1月底推出農村金融機構分布狀況地圖,5月底推出全面金融服務總地圖,為各類資本進入農村地區提供信息支持。 可以預見,2007年,金融創新將更多地發生在農村。 匯率調控 “全面發揮金融的服務和調控功能,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進一步提高金融調控的預見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合理調控貨幣信貸總量,優化信貸結構,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人民幣匯率的問題是影響企業最大、也是企業最關心的問題,但相對于資本市場和銀行改革來說,這次金融工作會議著墨并不多。 幾乎所有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的專家都認為,2007年人民幣匯率還會一如既往地升值三到五個百分點,但這還不足以消除國際國內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因此流動性過剩將會繼續存在。 30萬億元“熱錢”在資本市場上竄下跳,這是經濟學家吳敬璉自己的估算。當然,許多經濟學家并不認同這樣的觀點,而陳興動按照不同的方法—超額儲備金率計算,大數也在4萬億元以上。 匯率大幅調整真的能解決問題嗎?專家的意見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目前平穩升值的匯率政策已經難以解決中國的問題,因此力挺大幅升值,典型如北京師范大學金融中心主任鐘偉;另一派則認為中國目前的問題僅靠匯率是解決不了的,進而強調穩定下的多管齊下,典型如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社科院經濟研究所袁鋼明。 相關鏈接: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