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記者楊燕青) 近來,我國外貿出口出現了增速放緩甚至負增長的情況。1-3月份,我國外貿出口的增長率高達15.9%;1-5月份,下降為10.01%;5月份當月的出口數據也不容樂觀。加上此前出現的日元疲軟,導致亞洲貨幣面臨貶值壓力,人民幣即將貶值的猜測再次浮出水面。這種猜測是否會成為現實?與此相關,人民幣的匯率管理制度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今年4月,人民銀行官員曾發表意見,表示人民幣不會貶值。國外金融機構的經濟學家也分析認為,人民幣在短期內貶值的情況不會出現。花旗集團的經濟學家黃益平認為,人民幣匯率不僅由經常項目(進出口)決定,還取決于資本項目,而近來流入中國的FDI(國外直接投資)情況較為樂觀。不斷增長的外匯儲備也為人民幣的穩定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此外,國內積極的財政政策所推動的經濟增長潛力也有助于化解貿易部門的業績下滑。從亞洲其他貨幣的情況看,日元疲軟對人民幣的影響并不大,中國出口到日本的大都為比較廉價、需求彈性較低的商品;相對而言,其他亞洲國家的貨幣貶值對中國的影響更大,中國在國際市場上正是和這些國家展開競爭,但是,相對于4年前的金融危機,這些國家近來的貨幣貶值非常有限。德意志銀行的經濟學家馬駿也認為,由于中國對資本帳戶的交易一直保持有效控制,因此匯率是由國際收支狀況而非外匯市場的波動來決定,他預測,到今年年底,人民幣的匯率仍將維持在目前的水平。
考慮到中國“入世”在即,不少經濟學家認為,相對于人民幣匯率的短期變動,加入WTO后中國匯率管理體制的變化其實更為關鍵。亞洲金融危機后,中國的匯率變動事實上被鎖定在極小的浮動范圍內,因此,有研究者建議匯率的浮動范圍應大幅擴大至10%-15%。對此,馬駿認為,匯率浮動范圍大幅擴大極不可能出現,這主要是由于其短期成本將高于長期利益;相反,輕微擴大浮動范圍不僅可能,而且有益。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央行已多次允許人民幣交易超出極窄的交易范圍。黃益平相信,中國加入WTO后,匯率的浮動范圍將擴大到正負5%的范圍內。
如若匯率的浮動范圍擴大,人民幣匯率的走向會如何?黃益平認為,考慮到FDI在加入WTO后將有上升,這會在很大程度上抵消經常項目的惡化,因此,人民幣仍將保持穩定。馬駿認為,假設匯率浮動范圍在正負3%,加入WTO后,中國的總體國際收支狀況將繼續保持贏余,人民幣屆時將大有可能升值,而非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