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鄧建勝/文
有一種預測,5年后,全國1500家乳品企業也許只能剩下10家左右。為爭奪未來“乳業巨頭”的位置,一場打拼如火如荼
5月27日,濟南佳寶乳業公司在遠離省城的棗莊市開設經銷中心。沒料到,由這家在濟南市擁有1200個專賣網點、乳品在市區市場占有95%份額的山東奶業“老大”精心策劃的慶典會,被人搞得一片狼藉:彩旗被扯斷,宣傳條幅被割斷,大型噴繪門頭被劃破。
究其原因,顯然是“佳寶”的“站穩濟南,覆蓋山東,叫響全國”咄咄逼人的攻勢惹惱了省內外同行。因為在棗莊,已經密集了諸如伊利、光明、蒙牛、三元等著名的牛奶品牌。佳寶經銷中心開業的第二天,一些已經打入棗莊市的乳業公司便使出降價“絕招”:0.8元的袋裝純牛奶降為0.65元,1.2元的酸牛奶降為1元,一瓶純牛奶的價格竟然不到一瓶純凈水的1/4。
“山東是乳品南下北上的戰略要沖。無論是北方的優勢品牌‘三元’、‘伊利’,南方的乳業巨頭‘光明’、‘衛崗’,還是本地的‘佳寶’,若向全國市場擴張,山東是必爭之地。”江蘇昆山統一企業食品有限公司食品事業部業務科長沈育認為。
昆山“統一”是臺灣統一集團在祖國大陸投資最大的企業,其方便面和飲料的產銷量均位居大陸各廠之首。據稱,該公司正積極籌備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進軍乳品市場。
伴隨乳業的快速成長,生產企業不斷擴張,在“圈地”過程中出現短兵相接
其實,這只是從去年開始愈演愈烈的乳業競爭的最新佐證。在山東,3月以來,各乳業品牌為爭奪本地乳品市場已經“短兵相接”。5月17日,8家乳品企業不得不在濟南發表行業自律宣言。《宣言》認為“砸競爭對手奶箱、地方保護等不公平競爭手段讓企業和消費者都蒙受了損失”,要求在山東境內經營的乳品企業堅持“公平、公正競爭”原則,決不能出現損害消費者和其它同行合法利益的不正當行為。
近年來,乳業是我國食品工業中發展最快、成長性最好的產業。從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間,全國奶類總產量增長了7.7倍,年平均遞增率為11.6%。2000年,我國鮮奶產量1082萬噸,比前一年增長34%。作為農業大省的山東,去年奶類產量達80萬噸,產量增幅超過20%。
伴隨行業的快速成長,企業的擴張欲望空前高漲。比如,在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以各自的城市為大本營,南京衛崗牛奶送到南京周邊和上海,上海光明牛奶送到南京和江蘇其它地方。但是,因為距離遠,運輸成本大,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南京奶業集團先后在泰州、江陰、新沂、上海建立牛奶基地,就地生產加工就近銷售。上海則在江寧縣建立基地,與南京牛奶一爭高下。去年8月,打聽到上海光明將進軍安徽第二大城市蕪湖后,南京衛崗搶先一步兼并了蕪湖乳品廠,以此為基地向皖南、皖北推進。
目前,全國人均每天乳品消費量“僅相當于兩瓶眼藥水那么多”,潛在的市場讓人垂涎欲滴
對于去年全國的奶產量,上海市農委的乳業專家陳新形象地說:“按全國13億人口計算,年人均牛奶消費量不過7公斤,每人每天的消費相當于兩瓶眼藥水那么多。”在我國乳品消費量最多的上海,去年人均消費量26公斤,不及世界人均消費水平的1/4。
據了解,到2003年,上海計劃把乳品消費量提高到人均30公斤。僅增量部分,上海一地就出現了1.54億公斤的消費空檔。
對于國內外乳業來講,目前最讓人動心的是正在實行的全國“學生飲用奶計劃”。5月20日,農業部、衛生部等七個部門宣布“學生飲用奶計劃”將于下半年在各省會城市推廣。全國2億多中小學生在今后兩三年內每人每天飲用的乳制品不少于200毫升。一旦此計劃實現,目前全國1000余萬噸的產量,尚滿足不了一半學生的消費需求。
“這個計劃的實行,預示著我國食品消費‘白色時代’的到來。在未來10年中,世界上再找不出第二個這樣潛力巨大的牛奶消費市場了。它足以讓國內外從事食品工業的企業怦然心動。”陳新說。
據了解,我國目前奶加工企業有1500余家,其中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有359家,上億元的12家;去年銷售22億元的國內乳業“龍頭老大”上海光明,只占世界乳業排名第25位企業銷售額的1/10,與世界乳業排位第一的瑞士“雀巢”年銷售133億美元相比,差距甚遠。
巨大的市場需求與普遍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小規模奶類企業形成極大反差。從1995年起,國外乳業巨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至今,全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乳業品牌,已全部進入。去年下半年,全球乳業排位第二的法國達能與光明乳業達成協議,出資擁有光明5%的股份;允許光明無償使用達能品牌。同時,各大國際食品巨頭也都在華東市場上加大了合資力度。全球另一乳業巨頭意大利帕馬拉特達控股了南京奶業集團65%的股權,排位第一的瑞士雀巢將與上海梅林正廣和結盟。
國產乳業品牌,好日子還有多久
所謂“一業興旺家家富”。近年國內乳業的高成長性和巨大的市場需求,一時掩蓋乳業企業規模小、技術落后、生產效率低下的現實。不論規模大小、管理好壞,奶品廠的日子大都過得滋潤富足。如火如荼的乳業市場競爭,尚沒有對國內乳業格局“傷筋動骨”。
“我認為在三五年內,競爭對國內大部分乳品企業的沖擊不會很大。真正你死我活的‘肉搏戰’,應在5年之后。”上海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技術總監郭本恒博士說。他的理由是,目前國內乳品市場實在巨大,空白點太多,憑目前的產量和營銷體系,誰也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包打天下”。
但三五年后,形勢就不同了。“目前1500余家乳品企業的上千個品牌,5年之后能生存下來的也許最多10家左右。”陳新說。
郭本恒博士贊同這一觀點。因為乳業終將進入只有靠管理和規模才能贏利發展的軌道,品牌將決定一切。比如,在日本,競爭的結果是三家乳業巨頭各瓜分國內30%左右的市場。而在歐共體,有的乳業巨頭在一個國家的乳業市場中的份額高達80%。
因此,有專家指出,現在熱熱鬧鬧的乳業競爭,目的是通過品牌戰略先發制人,要么通過品牌包裝上市,要么是先聲奪人吸引國外乳業巨頭的目光。而在國內的優勢乳品企業中,光明、三元已捷足先登。它們不僅成功地與世界乳業巨頭合資、合作,而且正雄心勃勃地籌備上市。
“我們‘光明’的目標就是在10至15年內,進入世界乳業十強。”郭本恒躊躇滿志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