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前后,我國輿論界爆發了一場股市大討論。這場爭論專業色彩很強,對非專業人士來說有很多“語障”,但是它仍然超出了專業范圍,在非專業人士中激起了強烈反響。在當時就有觀察家指出,這場爭論,究其實質,乃是建立一個什么樣的市場經濟,換句話說,就是要不要給我們正在建立的市場經濟“解毒”?基于這個判斷,我認為,這場爭論是十五大以來最重要的一場爭論。
在爭論將要平息下來的時候,這場爭論的“始作俑者”吳敬璉先生出版了兩本新書,一本是《改革:我們正在過大關》,一本是《吳敬璉:十年紛紜話股市》。在后一本書的序言中,吳敬璉先生對這場爭論作出了明確的回應,他說:“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進行了20年之后的世紀之交,圍繞中國的證券市場的問題和發展作一個深刻的反思和討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將有助于民眾、企業界、經濟學家以及政府官員加深對于中國如何走向市場經濟之路的思考,避免滑入‘壞的市場經濟’而建設一個‘好的市場經濟’。這關系著全體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富祉”。從吳先生的這句話可以看出,吳敬璉沒有把這場爭論限定在證券市場領域,而是有更寬的眼界,進到了更高的層次。
人類組織的演進遵循著哲學意義上的“問題邏輯”,也就是說,它的演進是圍繞問題展開的,演進的“下一步”是對“上一步”問題的解答,“這一步”受著“上一步”問題的約束。問題邏輯與理性設計遵循的邏輯的最根本不同,乃在于它排斥“線性”而為“復雜性”留下了更多的空間。從人類組織的發展來說,提出正確的問題,具有頭等重要性。在問題上達成共識是人類政治社會實踐活動的基本方面。一個民族的幸運在于,這個民族總是在恰當的時候產生一位提出正確問題的人,而且這個聲音總是在正當的時刻被這個民族聽到并形成人民的“問題共識”。
我認為,吳敬璉“避免滑入‘壞的市場經濟’而建設一個‘好的市場經濟’”就是上述意義上的“正確的問題”,我們可以把吳敬璉提出的這個問題稱之為“吳敬璉問題”。在這個意義上看這場爭論,就更加感到這場爭論的重要價值,如果能夠通過爭論達成“問題共識”,那么,這場爭論就將作為一個里程碑而被歷史銘記。
我國自1992年開始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經過10年的摸索和對國際經驗的總結,終于使一部分人從轉軌初期難以避免的市場經濟的浪漫情懷中走出來,分辨出“好的”和“壞的”市場經濟。這種轉變符合事物演變的問題邏輯:最初,市場經濟是一個理想,是一個烏托邦,是意識形態爭奪的一個陣地,而當市場經濟被穩固地確立之后,當“倒退”變得不可能之后,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市場經濟內部的建設,就是為現實中的市場經濟解毒,就是選擇什么樣的市場經濟模式問題。
李劍閣在評論吳敬璉先生的學術、人格時說“吳敬璉在中國經濟學界聯接著一個時代”、“吳敬璉在中國經濟學界影響了一個時代”、“吳敬璉在中國經濟學界歸屬于一個時代”,這是知人之論。從我們描述的“問題邏輯”看,這個評價是中肯的、穩妥的。“問題邏輯”在吳敬璉先生身上得到了體現:首先他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是市場經濟的熱情呼吁者,并因此獲得了“吳市場”的綽號,而近幾年,吳敬璉的著述活動明顯地轉向了“避免‘壞的市場經濟’而建設一個‘好的市場經濟’”,套用“吳市場”的稱謂,我們可以把近幾年的吳敬璉稱做“吳好市場”,如果說前者在當時帶有貶義,那么后者則完全是對這位不懈怠的探索者的恭敬之論。
吳先生的這兩部新書,收集了近年來他的一系列文章、演講和與記者的談話錄。這些著述雖然不是宏篇巨制,但是卻同樣是深思熟慮之作,而且由于大多文章帶有談話的特點,因此更加親切宜人,讀這些文字猶若親承謦 。這些文字使我們對經濟學油然而生敬意,他們激起我們對學者生涯的向往,這些文字所散發出的魅力縈繞在我們的四周,像初春原野上的陽光。張劍荊
所屬專題:股市十年培育出一個大賭場?
|